- 48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FX168讯 中国央行周五(11月21日)意外宣布降息,自11月22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中国央行对此着重强调,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方向改变,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这暗示此次意外降息更多的可能是缓解短期资金面紧张局面。
此前多位经济学家与官员认为,中国央行不愿为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影响推行利率市场化等改革措施。他抵制了此前市场降息等更宽松货币政策的呼声,因为那样做可能激化本已严重的国内债务问题,推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
中国央行降息早有征兆
此次中国央行降息看似意外,但其实此前早有征兆,临近年底加之新股申购,短线资金面趋紧已经从债券市场上得到反应。此前国务院周三召开会议通过“融十条”要求降低融资成本,但市场并不给面子,第二天国债期货暴跌,市场利率全面上升,资金紧张导致银行间市场交易被迫延迟。
周五银行间市场主要回购利率继续上涨且涨幅扩大,其中14天期回购利率上涨近30个基点。在新股申购等因素影响下,临近年底流动性紧张态势有所加剧。
隔夜Shibor报2.5860%,上涨4.70个基点;7天Shibor报3.2180%,上涨10.1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4.1758%,下跌0.13个基点。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持平于5.76%。
利率债绝对收益率在11月初已经逼近中线极限位置,机构获利回吐的动力非常强。 10年期国债、非国开、国开月头的收益率分位数分别处于2009年至今46%、28%、25%的分位数水平,金融债已经低于历史中位数很多,回到了2013年6月份的收益率水平。
尽管央行此前反复通过定向工具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但海通的分析认为,无论是各种创新工具PSL、SLF、MLF,还是降低存贷比等方式都无法快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最简单的办法最有效,降准、降息都很管用。”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3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为6.97%,比2季度的6.96%略有上升。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上升7bp至7.33%。房贷利率6.96%比2季末上升3bp。此外,3季度贷款利率上浮比例从69.11%上升至71.26%,反映企业融资条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还在恶化。
此次中国央行非对称降息,调整着重缓解企业“融资贵”问题,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通过非对称降息、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简并基准利率期限档次,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央行负责人点评中国央行降息:
央行负责人对此表示,实体经济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后,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资难、融资贵”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呈现缓解趋势。但在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处于爬坡时期、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加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
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负责人表示,从贷款利率角度看,基准利率对于金融产品定价仍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此次较大幅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将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并带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下调。
从存款利率角度看,存款基准利率的小幅下调与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相结合,这有利于把正利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维护存款人合理的实际收益,扩大居民消费,提振内需。
民生证券表示,降息降低融资成本;但能否真的降低融资成本有待观察;货币宽松空间被打开;无风险利率下降有利于风险资产(股市和房地产),降息也直接利好于债市,但考虑到市场预期充分,效果不会太明显。当房地产销售带动经济转暖,则股强债弱。
海通证券表示,1年存款利率下调25bp,但上浮上限由1.1倍扩大至1.2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而存款利率基本未变,助于银行利润向实体经济的转移,降低经济风险。判断未来仍有一次以上降息,流动性宽松有望延续。
瑞银经济学家汪涛表示,降息并不意味着政策立场的改变,因为信贷量对于利率并不是非常敏感,而是受定量和审慎规则的控制。中国央行下调利率是绝对正确的举措,央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和金融风险。
校对:西兰卡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