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美债上限闹剧给中国带来什么教训?

2013-10-22 11:12:37 来源: FX168

尽管美国国会在最后一刻躲过违约的厄运,但该国把债务违约当成政治工具的做法,无疑会令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心里直冒冷汗",并促使其思考:自身的经济重振计划能否禁受美国下一出政治闹剧的考验。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近日就撰文称,中国无限制购买国债的日子马上将走到尽头。

 

美国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上周三(1016)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结束持续16天的政府部分关门状态,并避免了美国国债违约。若果真违约,将损及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但27日是批准再次提高举债上限的最后期限,所以在明年初国会还有绑架美国信誉的机会。

 

以下为史蒂芬罗奇所撰文章的内容:

 

美国在最后一刻就债务上限达成协议,避免陷入违约的深渊。但在新一轮危机爆发之前国会两党仅有90天的时间来弥合分歧,距离引爆美国债务炸弹再度逼近。功能失调的美国政府濒临债务违约的深渊,这对中国――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没有人相当局面会发展成这样。就在2000年,中国仅拥有600亿美元美国国债,或是美国3.3万亿美元负债的约2%。但随后两个国家都在为美国的财政挥霍铤而走险。美国债务暴增至近12万亿美元(假如把政府间的美债持有量算入,则达到16.7万亿美元)。而截至20137月,中国持有美国公共债务增加逾五倍,至1.3万亿美元,所占比例达到近11%。加之约7000亿美元所持美国机构债券(房利美和房地美),中国的美国政府及准政府债券持有量达到2万亿美元,以任何标准来看都是一个庞大的数量。

 

中国这种似乎无限制的美国政府债券购买的关键在于两大经济体之间高度互相依赖。中国并非出于善行而购买美债,或者是因为该国将美国当做财富和繁荣的光辉典范来看待。中国不是被美国政府债券的回报或看似低风险性吸引--这两者在零利率时代和债务违约担忧高企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然也不是中国表现其同情之情,该国并非为了缓和美国财政边缘政策的痛苦而出手购债美债。

 

中国购买美债是因为该国希望与其汇率政策以及过去33年中依赖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相适应。作为一个贸易盈余国家,中国自1994年起出现庞大经常帐盈余,并累积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当前达到近3.7万亿美元)

 

中国已经将约60%的外储重新投入到美元计价的美国证券债券的购买当中,因为该国希望限制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假如中国减少美元的购债,则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力度将比现在看到的大得多,从而令中国竞争力以及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受到威胁。自2005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上涨约35%

 

这种举措正好符合美国的胃口。因国内储蓄出现巨大缺口,美国出现长期性经常帐赤字并依赖海外投资者为其填补资金空缺。美国政客将此视为理所当然,认为这种美元作为全球头号储备国所享有的特权。当被问及美国对于海外贷款的依赖时,他们常常会自鸣得意地反驳道:不然他们还有什么其它选择?我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这样的说法已经听过许多遍。

 

当然,美国也在许多方面从中国这样显而易见的经济增长模式中获益。中国买入美国国债,这帮助拉低美国利率水平――可能达成一个百分点――这给其他包括股市和房地产等其他许多资产市场提供广泛支持,这些市场的估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补贴的美国利率水准。毫无疑问,面临沉重负担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消费者从低成本的中国进口商品中大受裨益――就像沃尔玛效应那样――这令他们在就业形势严峻、实际收入缩水的局面下,不至于入不敷出。

 

超过20年来,这种互惠互利、互相依赖的关系在改善两国内在的储蓄失衡方面起到了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各自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我们不能一直沉迷于过去。局面将迎来重大改变,而美国近期的债务争斗可能就是这种引爆点

 

中国已经有意识地做出了战略决定,以改变其经济增长策略。20113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为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在这种增长模式下经济将越发依赖国内私人消费。这些计划即将付诸行动。马上要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领导层是否能够做出更具体的改革及政策日程的承诺而言是一个重大考验,这对于实现上述增长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最近的美国债务上限争斗已经向中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连同此前许多警告信号。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总需求――特别是消费者需求――表现疲软,这种局面可能将持续,不仅如此,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出口产品持排斥态度,拒绝这个最大的海外市场给予其的支持。以美国主导的对于中国的攻击的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美国对中国的抨击可以看作是一场两党之间互相指责的游戏,并在2012年美国大选期间达到顶峰。而现在美国债券的安全性也面临风险。美国经济的警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响亮。现在轮到中国明确地做出平等的回应。

 

重新平衡经济是中国的唯一选项。包括过度资源消费、环境恶化以及收入不平等局面增加等内部因素已经令旧有模式遭受质疑,而以美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外部因素也证明进行重新调整已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再平衡,中国的盈余将出现下滑,导致外汇储备累积速度大大放缓,随着带来的就是,当前看似巨大的美元资产需求会出现减少。美债购买削减正式这种进程的非常合理的结果。美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中国来掩盖其财政问题,但前者目前不得不花费更大代价以获得外部资金。

 

近期中国的评论员毫不掩饰地谈及去美国化的不可避免性。对于中国而言,这不是一场力量竞赛。这更应该被视为中国有意识地做出对其有利的战略,因该国在未来数年将面临自身异常艰难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要务。

 

同样地,美国也将发现与一个焕然一新的中国进行交手会变得异常迫切。互相依赖对于两个国家而言永远都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中国只是碰巧首先明白了这一点。无限制购买美债的日期将很快走到尽头。

分享到:

关键词阅读: 罗奇 摩根士丹利 美国 债务上限 中国

FX168首页资讯首页

我有话说:

用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