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據新華社周五(7月16日)最新消息,新華社記者從中國生態環境部了解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7月16日啟動上線交易。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納入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
7月16日上午9時30分,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啟動。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已經撮合成功,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
根據生態環境部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着中國碳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7月14日表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趙英民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選擇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以後,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範圍。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7月13日舉行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就貨幣政策取向、碳減排支持工具以及數字人民幣等焦點問題一一回應。針對碳減排支持工具有啥特點,中國人行表示,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人民銀行正有序推進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工作,以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的發展,並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這一“箭在弦上”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碳減排支持工具是直達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
他進一步解釋道,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設計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充分體現公開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計算、可驗證”,確保工具的精準性和直達性。“可操作”,即明確支持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領域,包括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可計算”,即金融機構可計算貸款帶動的碳減排量,並將碳減排信息對外披露,接受社會監督。“可驗證”,即由第三方專業機構驗證金融機構披露信息的真實性,確保政策效果。
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於今年7月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中國的碳市場建設是從地方試點起步的。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從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等地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地方試點從2013年6月陸續啟動了交易,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
到2021年6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