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從全球來看,目前澳洲礦山、南美鹽湖及中國是碳酸鋰的三大核心產區。中國國內生產碳酸鋰的上司公司很多,目前中國碳酸鋰十大公司產量排名依次為:贛鋒鋰業(鋰鹽產能13.5萬噸,市值1,500億元人民幣)、盛新鋰能(鋰鹽產能7.6萬噸,市值382億元人民幣)、天華超淨(鋰鹽產能5.7萬噸,市值358億元人民幣)、雅化集團(鋰鹽產能4.8萬噸,市值294億元人民幣)、天齊鋰業(鋰鹽產能4.6萬噸,市值1,363億元人民幣)、江特電機(鋰鹽產能3.5萬噸,市值325億元人民幣)、永興材料(鋰鹽產能3萬噸,市值42億元人民幣)、鹽湖股份(鋰鹽產能3萬噸,市值1,329億元人民幣)、中礦資源(鋰鹽產能2.8萬噸,市值81.02億元人民幣)、藏格礦業(鋰鹽產能1萬噸,市值427億元人民幣)、融捷股份(鋰鹽產能0.5萬噸,市值291億元人民幣)。
近日,碳酸鋰的價格不斷下跌,從最高點時的60萬元/噸到最新的20萬元/噸出頭,價格一路“狂飆”的碳酸鋰逐步走下“神壇”。周三(4月5日),電池級碳酸鋰行業最低價格為20.3萬元/噸,最高價格為23.5萬元/噸,平均價格為21.9萬元/噸。對於持續下跌的價格,從事碳酸鋰貿易的人士直言,由於國外碳酸鋰報價仍舊堅挺,加之中國國內行情大幅走弱,此前大量囤貨的企業將面臨艱難的市場形勢。
從今日股價分析,中國碳酸鋰生產位列前十公司的股價集體跳水,形勢並不樂觀。但與此同時,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跌,正在催生車市新一輪“降價潮”。近日,吉利、沃爾沃及奇瑞等新能源車企均紛紛宣布下調在售車型的售價,這些新能源車企給出的理由是“受惠於新能源原材料價格回調”。其中,車價最高回調幅度可達1.3萬元/車。
據分析,目前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與新能源車型市場需求疲軟有關,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正處於碳酸鋰廠商等待電池廠給單、電池廠在等車企下單,車企在等消費者買單,而消費者又在等待車企降價的尷尬鏈條中。在這一形勢中,消費者將有可能最終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