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就在剛剛,中國央行采取重磅行動。央行宣布大幅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為今年首次下調,曆史上第三次下調。受該消息影響,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飆升。美元指數迅速走低,現貨黃金則快速上揚。
根據中國央行發布的一份新聞稿,為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自2023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下調至4%。
(截圖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市場反應
公告發布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急漲逾350點,一度收複7.24關口。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5分鍾圖 來源:FX168)
美元指數短線跳水,目前跌向103.50關口。現貨黃金則短線急漲,目前升至1943美元/盎司附近,刷新時段高位。
(美元指數5分鍾圖 來源:FX168)
(現貨黃金5分鍾圖 來源:FX168)
本輪人民幣貶值以來,中國央行在7月首次動用外匯政策工具箱。
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上調至1.5,於2023年7月20日實施。
什麼是外匯存款準備金?
外匯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指金融機構交存央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比率。與存款準備金相比,外匯存款準備金是將一定比例的外幣存放在央行,而存款準備金是指將一定比例的人民幣存放在央行。
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可以釋放更多的外幣供給,影響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外幣供需。
截至7月末,外幣存款餘額8218億美元,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下調至4%,意味着9月15日起金融機構存到央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可以減少合計超184億美元。
此次為今年以來中國央行首次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一次下調為2022年9月15日,當時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8%下調至6%。
去年4月,中國央行首次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從9%下調至8%。
回顧來看,中國央行數次調整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均與當時的人民幣匯率表現有關。一般而言,在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時,央行可以下調這一利率;而當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時,央行會上調該利率。
機構點評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Becky Liu談及中國人民銀行的行動時表示,這將支撐人民幣人氣。以往的經驗表明,類似的措施將短暫支撐人民幣,但這並不是在中長期內扭轉美元兌人民幣走勢的一步。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受美元指數波動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出現了一定的震蕩,這次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有助於增加國內的外匯供給、穩定外匯供需,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有效的支撐,未來人民幣匯率可能會震蕩偏強運行。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通過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可以釋放銀行體系的外匯流動性,增加市場外匯供給,促進市場平衡。
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也釋放出央行穩定外匯市場的政策信號。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此舉明確釋放出穩定外匯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鮮明政策信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民幣匯率單邊貶值預期,對衝人民幣匯率壓力,防止出現“單邊市”和“羊群效應”等現象。
信達宏觀點評稱:2022年以來,央行3次下調外匯存準率,第一次是2022年4月25日下調1個百分點,彼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由6.30貶破6.55。第二次是2022年9月5日下調2個百分點,彼時恰逢美聯儲史詩級加息,中國央行在8月下調1年期MLF利率10bp,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由6.70貶破6.90。
下調外匯存準率有利於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機制在於:下調外匯存準率將釋放一部分外匯流動性,增加外匯市場上的美元供給,提高金融機構的售匯意願和能力,從而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本次調整,將釋放外匯流動性約164億美元。截至2023年7月底,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餘額為8218億美元,此次下調外匯存準率2個百分點,將釋放外匯流動性約16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