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第一!報告稱延遲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歲可能是調整後最終結果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熱搜第一!報告稱延遲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歲可能是調整後最終結果

文 / 夏洛特 來源:第三方供稿

隨着60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迎來退休年齡,“延遲退休”的話題是不是成為輿論焦點,今天#65歲或為延遲退休調整後最終結果#一度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近日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在測算養老金替代率問題時指出:“延遲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歲可能是調整後的最終結果。”

專家稱90後退休時間可能要延遲到七八十歲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姚洋表示,延長退休年齡可以幫助解決勞動力問題。比如,女性50歲就退休是不合適的,50歲的女性還很年輕,在一線城市,女性的預期壽命大概是90歲,也就是說廣場舞要跳40年,這是個笑話。

姚洋認為,應該將女性退休年齡緩慢延長到60歲,男性也是如此,大家齊步走。現在重體力活兒很少,把女性退休年齡延長10歲,男性延長5歲,勞動力可能還是過剩。

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梁建章近日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現在五六十歲的老人都已經是可以退休了,而且是領到不錯的養老金,但這個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未來年輕人比老人少了一半。未來的老人,肯定是要麼你的養老金減半,要麼你就是要延遲退休到七八十歲才可以。

不過,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觀點恰恰相反。在他看來,為了發展經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但不能延遲退休反而是應該提早到50歲退休。他表示,現在問題出在了老年人不花錢,現在根本不是要延遲退休,推薦50歲退休,這批人手上握着大量財富,要讓他們50-65歲還能“蹦躂”的時候花15年錢,年輕人95後伺候他們15年就有錢掙了。

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上年底為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上年底為14.9%),老齡化趨勢進一步逐漸加劇。

日前,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在《有識》欄目中表示,隨着我國進入人口負增長,年輕人口不足,會導致生產者數量減少。同時,消費者數量相對增加,給養老金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因為工作人口減少,需要撫養的人口增多,現有的養老金體系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會給國家財政帶來較大負擔。

對於中國來講,在養老金方面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現在中國的退休人士的年齡在全球來講是相對比較低的,特別是跟發達國家相比,美國退休年齡六十七歲,很多歐洲國家退休年齡也超過六十五歲。

2月1日,財政部資產管理司司長侯俊明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已接近6萬億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能夠保證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為應對養老金壓力,美國、加拿大等幾個國家正在走從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過渡。鄭秉文認為,這是目前應對老齡化的最好模式,這個模式的本質是利用資本紅利,可以填補已經消失的人口紅利。

延遲退休解決不了所有問題,要大力發展養老第二、第三支柱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表示,如果要想堅持現收現付制度不改,有四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必須延遲退休。因為假定延遲一年,相當於全體人多交了一年社保,如果預期壽命不變,那養老金不就少領取一年嗎?所以,發達國家首先采取的就是這個辦法,很多國家已經不是60歲退休,而是65歲,歐盟現在是70歲,才能全額領取養老金。延遲退休這一招肯定要用,但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因為不可能一直延遲到80歲。

第二個辦法,就是在職人員多繳費。要想維持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不變,就要在職人員多繳費,這可能嗎?在職人員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不能光想着養老,還有其他費用要交,所以提高費用這一招全世界都挺難,各國也不怎麼用 。

第三個辦法,降低老人待遇,這招更難。因為已經退休人員,要想把待遇降下來,世界各國都難做,一般都需要順應經濟發展,起碼要抵禦通貨膨脹,使養老金待遇不下降。中國更是這樣,我們已經18年連續每年都上調退休金待遇,所以降低這招使不得,有的發達國家進行大量財政補貼養老金。可不可行,大家說這是民生嘛,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但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公共財政是補城鎮職工,還是應該去補貼收入比較低的城鄉居民?按統計數據來看,城鎮職工的平均退休金已經是每個月3000多元,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才200多元,依靠財政大量補貼來維持第一支柱的高替代率,顯然是不可能,也不應該。

在董克用看來,上面幾個辦法都不太行,應該讓第一支柱回歸保基本,然後大力發展積累型的二、三支柱,這就是我們國家提出來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