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漏洞频现的徽商银行:高额罚单不断,投资者权益受损

2024/03/28 14:16来源:第三方供稿

近期,徽商银行因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失效等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发布的一张罚单显示,该银行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处以高额罚款,引发了市场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国内知名的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然而,其在理财业务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引起了业界和投资者的担忧。

多款产品净值长期低于1产品运营与风控问题凸显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银行理财市场逐步向净值化转型。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徽商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徽银理财的多款产品,如徽银理财“安盈”日开1号净值型理财等,却出现了净值长期低于1的情况。据统计,徽商银行单位净值小于1的产品数量占到了徽银理财全部产品数量的23.81%,累计净值小于1的产品数量占比达到23.39%,在同类银行中排名倒数。这显示出相当一部分的投资理财产品表现不佳,未能实现其预期的投资回报,甚至可能出现了亏损。

净值长期低于1,意味着这些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已经跌破初始发行时的面值。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一些投资者反映,购买“安盈”日开1号后,实际获得的收益与预期不符,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部分投资者认为,徽银理财在产品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如未及时、全面地向投资者披露产品的风险、收益情况等重要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一些投资者还投诉了徽银理财的客户服务质量,包括响应速度慢、解决问题不及时等,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和权益保障(消息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从各方面情况可以看出,徽商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运营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首先,徽商银行在产品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产品在市场下行时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其次,徽商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最后,徽商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有效识别和控制产品的风险。

新品成立不足一月触发巨额赎回,募集规模远低预期

徽银理财今年1月推出的一款名为“徽银理财徽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3号”的理财产品,在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遭遇了“巨额赎回”的情况。2月22日,由于待确认的净赎回申请总量超过了该产品前一日总份额的10%,触发了巨额赎回机制。

据悉,这款理财产品于1月30日正式成立,其定位为低风险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从产品说明书来看,该理财产品设有A、B、C、D四种份额类型,初始募集规模的上限设定为50亿元,却并未设定募集规模的下限。然而,根据产品成立时的公告,该产品在成立当日的实际募集规模仅为2238.73万元,远未达到其设定的上限规模。

多项内控及合规问题被罚395万元,风险防控仍存在漏洞

1月10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徽商银行因管理不到位、违规向虚假项目提供融资、同业授信管理不审慎、EAST系统数据失真以及受托支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处以罚款395万元,凸显徽商银行在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除此之外,徽商银行在被告身份涉案方面也有所增加。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徽商银行以被告身份涉案达到136起,其中涉及信用卡纠纷的案件占比较高。这些诉讼案件不仅可能对徽商银行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其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针对以上情况,徽商银行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产品设计和运营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市场信心建设,消除各类问题的负面影响,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编辑:第三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