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介绍2024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表示,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抓好冬春农业生产,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夏季粮油丰收基础逐步打牢;“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乡村建设和治理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决打好夏季粮油生产第一仗,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全国已春播粮食作物面积1.9亿亩
当前正是春耕大忙时节,那么今年春耕生产形势怎么样?会采取哪些保障措施?对此,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回应称,一个月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未雨绸缪对春耕生产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各地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误农时不误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有力有序推进春耕生产。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18日,全国已春播粮食作物面积1.9亿亩、占计划面积的19.8%,播种进度比去年同期快0.5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第一,稳面积。农民种不种粮,种多少粮,主要有“三看”,一看市场、二看政策、三看天气。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资金规模,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南方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补助,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同时,春播期间全国大部地区的土壤墒情适宜,库塘蓄水比较充足,利于种足种满。据农情调度,今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8亿亩以上,比上年有所增加。
第二,提单产。农业农村部坚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在主产县整建制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主要在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水肥精准调控、减少产量损失四个方面下功夫,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潜力。
第三,抓防灾。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洪涝灾害可能要重于干旱,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们会同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和技术方案,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适时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主产区和重灾区,指导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加快建设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配强救灾机具装备,建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跌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的阶段性波动
一季度以来,包括春节期间,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偏弱运行的态势。对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表示,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1—3月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8.04,同比低4.43个点。总体上看,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跌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的阶段性波动。
在国内粮食、生猪等重要大宗农产品生产供应连年稳中有增的情况下,消费、进口等环节的形势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变得相对明显。一方面是,农产品消费仍处于恢复过程。今年以来,餐饮、旅游等带动农产品需求逐步向好,这一点大家在生活中都有感受。但综合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方面反映情况看,目前部分农产品消费暂时尚未恢复到预期水平。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受全球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需阶段性宽松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幅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动力。同时,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下,一些市场主体也调整了买、卖、储、运等经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价格上涨的预期空间。
“对于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看。”雷刘功指出,农产品一头连着广大市民、一头连着亿万农民。农产品价格便宜了,对于城乡居民降低生活成本、一些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但另一方面,对于农民增加收入也确实会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可能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影响,进而对全年农产品稳产保供带来不利影响。为促进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稳定农民收益预期,国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调整优化产能、增加储备收购、促进加工转化等一系列措施,目前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玉米、猪肉等部分品种市场价格近期已有所企稳。
从后期走势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组合落地见效,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农产品需求将不断回暖,市场预期也将进一步改善,农产品价格总体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
以任务清单为载体、防止“撒胡椒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目前一些省市正围绕乡村建设行动重点任务,列出任务清单、完善项目库。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表示,将政府投入和农民需求精准对接,从农民想干、愿意干、能参与的事做起,集中建设、逐村推进,发挥集聚效应,防止“撒胡椒面”,做到建一个、成一个。
李敬辉称,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很重要的抓手就是“一库一单”。
“一库”就是乡村建设项目库,承担着项目储备、布局统筹、进展调度等功能;“一单”就是任务清单,主要是客观反映农民群众建设需求,包括建设任务、建设目标、责任部门等基本要素。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托“一库一单”,加强管理、加快建设,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截至3月底,已入库项目61.4万个,落实项目资金2507.4亿元。
农业农村部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充分发挥乡村建设项目库和任务清单功能作用,集中资源,加快突破,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重点做好四件事:摸清建设需求,确定建设任务,多方筹措资金,有序推进建设。
附:国新办就2024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4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先生,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先生。
下面,先请李敬辉先生作情况介绍。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 李敬辉: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三农”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正好是谷雨,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期。在此,我简要通报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抓好冬春农业生产,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夏季粮油丰收基础逐步打牢。有效应对去冬今春冰冻雨雪和寒潮天气,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据我部农情调度,冬小麦面积稳中略增,一二类苗比例91%,长势好于上年、好于常年;冬油菜面积小幅增加,一二类苗比例85.1%,好于上年、与常年相当。同时,抓好春耕春播,目前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进度同比略快。其中,早稻栽插过七成,玉米、大豆播种过一成。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裕。生猪产能调整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92万头,连续9个月回调,相当于目标保有量3900万头的102.4%。生猪价格触底回升,4月第2周每公斤15.4元、同比上涨5.3%。肉蛋奶全面增产,猪牛羊禽肉产量2490万吨,同比增长1.4%;禽蛋产量867万吨,增长1.5%;牛奶产量876万吨,增长5.1%。蔬菜水果供给稳定,质量安全有保障,价格季节性波动。
第三,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健全监测帮扶机制,早发现早帮扶、动态消除风险。截至3月底,约六成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指导各地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引导信贷资金投入,1—3月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04.8亿元,惠及超过46.2万脱贫户。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截至3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为3048.7万人,达到年度工作目标。
第四,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1—3月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3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6.5%,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升温,农产品电子商务较快增长。优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4个百分点。
第五,乡村建设和治理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截至3月底,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累计已入库项目61.4万个,落实项目资金2507.4亿元。指导中西部资源条件适宜、技术模式成熟地区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扩大清单制、积分制等务实管用乡村治理方式覆盖面,推介第五批32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第六,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导安徽、湖南、广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农村发展动力不断激活。
总的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健开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决打好夏季粮油生产第一仗,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邢慧娜: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我想请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我们了解到,目前一些省市正围绕乡村建设行动重点任务,列出任务清单、完善项目库。请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谢谢。
李敬辉: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很重要的抓手就是“一库一单”。“一库”就是乡村建设项目库,承担着项目储备、布局统筹、进展调度等功能;“一单”就是任务清单,主要是客观反映农民群众建设需求,包括建设任务、建设目标、责任部门等基本要素。就像你刚提到的,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托“一库一单”,加强管理、加快建设,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截至3月底,已入库项目61.4万个,落实项目资金2507.4亿元。
下一步,我部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充分发挥乡村建设项目库和任务清单功能作用,集中资源,加快突破,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重点做好四件事:
第一,摸清建设需求。按照自下而上、农民主体的原则,发挥村两委作用,组织农民从急难愁盼问题入手,聚焦村内道路、安全饮水、可靠供电、寄递物流、垃圾污水及厕所粪污治理、托幼养老医疗等提出需求,做到因需而建。
第二,确定建设任务。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推动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项目应入尽入,优先将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纳入,确定建设任务清单,将任务细化到村,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第三,多方筹措资金。鼓励地方统筹用好财政奖补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社会帮扶资金、金融信贷资金等,集中支持项目建设,增强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有序推进建设。按照先解决“有没有”问题、再解决“好不好”问题的顺序,推动各地以任务清单为载体,将政府投入和农民需求精准对接,从农民想干、愿意干、能参与的事做起,集中建设、逐村推进,发挥集聚效应,防止“撒胡椒面”,做到建一个、成一个。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我们知道,春播粮食占全年粮食面积的一半以上。当前正是春耕大忙时节,请问今年春耕生产形势怎么样?会采取哪些保障措施?谢谢。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谢谢您的提问。今天正好是“谷雨”,谷雨时节是春耕生产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全年粮油作物落地落实最关键的时期。一个月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未雨绸缪对春耕生产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各地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误农时不误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有力有序推进春耕生产。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18日,全国已春播粮食作物面积1.9亿亩、占计划面积的19.8%,播种进度比去年同期快0.5个百分点。我部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稳面积。农民种不种粮,种多少粮,主要有“三看”,一看市场、二看政策、三看天气。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资金规模,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南方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补助,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同时,春播期间全国大部地区的土壤墒情适宜,库塘蓄水比较充足,利于种足种满。据农情调度,今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8亿亩以上,比上年有所增加。
第二,提单产。我部坚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在主产县整建制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主要在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水肥精准调控、减少产量损失四个方面下功夫,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潜力。
第三,抓防灾。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洪涝灾害可能要重于干旱,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们会同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和技术方案,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适时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主产区和重灾区,指导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加快建设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配强救灾机具装备,建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今年一季度以来,包括春节期间,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偏弱运行的态势。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会产生哪些影响?后期的市场走势又如何?谢谢。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刘功:谢谢您的提问。确实如你所说,受国内外多因素叠加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多数农产品价格偏弱运行。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1—3月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8.04,同比低4.43个点。总体上看,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跌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的阶段性波动。在国内粮食、生猪等重要大宗农产品生产供应连年稳中有增的情况下,消费、进口等环节的形势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变得相对明显。一方面是,农产品消费仍处于恢复过程。今年以来,餐饮、旅游等带动农产品需求逐步向好,这一点大家在生活中都有感受。但综合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方面反映情况看,目前部分农产品消费暂时尚未恢复到预期水平。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受全球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需阶段性宽松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幅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动力。同时,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下,一些市场主体也调整了买、卖、储、运等经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价格上涨的预期空间。
对于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看。大家都知道,农产品一头连着广大市民,一头连着亿万农民。农产品价格便宜了,对于城乡居民降低生活成本、一些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但另一方面,对于农民增加收入也确实会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可能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影响,进而对全年农产品稳产保供带来不利影响。为促进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稳定农民收益预期,国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调整优化产能、增加储备收购、促进加工转化等一系列措施,目前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玉米、猪肉等部分品种市场价格近期已有所企稳。
从后期走势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组合落地见效,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农产品需求将不断回暖,市场预期也将进一步改善,农产品价格总体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谢谢。
路透社记者:中国从巴西购买的大豆和玉米增多,而从美国购买的减少,美国农业部长曾表示,中国可能会青睐巴西进口,而不是美国进口,以应对中国所有美国农田受限的情况。请问您对此有何回应?中方如何看待自美农产品采购量下降?谢谢。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陈邦勋:谢谢您的提问。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的大豆进口国,与各大豆出口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中国的大豆采购商既有中资企业,也还有不少外资企业,企业从哪里采购完全是自主行为,这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等因素。谢谢。
新华社记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请问,一季度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方面有哪些进展?以及今年还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谢谢。
李敬辉: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都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牵挂的一件大事,是“三农”工作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之一。春节一上班,农业农村部就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紧锣密鼓部署推动各地抓好年度重点任务,有力有效处置甘肃积石山地震灾情返贫风险,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超过3000万人,守住了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下一步,我部将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集中更多资源,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有这么几项工作:
第一,聚焦提高效率,抓牢监测帮扶。指导各地科学确定监测范围,开展集中排查,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研究完善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系统,运用大数据强化筛查预警,让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减轻基层负担。
第二,聚焦提质发展,抓实产业就业帮扶。稳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要求,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充分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和以工代赈等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第三,聚焦提升实效,抓好重点区域和协作帮扶。推动帮扶资源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指导地方谋划实施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开展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在推进工作中,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建立完善相关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全面振兴衔接升级。谢谢。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夏收粮油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请问目前夏收粮油生产形势如何?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夺取夏季粮油丰收?谢谢。
潘文博: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1/5多,夏油占全年油料的4成,而且夏粮和夏油又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所以夺取夏粮夏油的首战告捷,对全年和全局意义非常大。夏粮夏油主要是冬小麦、冬油菜,目前北方的冬小麦正在拔节孕穗,长江中下游已经抽穗扬花了,西南地区灌浆成熟了,冬油菜也进入了灌浆成熟期。总的判断就是今年夏季粮油生产形势不错,丰收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主要基于两点:
一个是,面积稳中有增。去年小麦秋播时,主产区土壤墒情适宜,加之小麦市场价格比较好,各地应种尽种,冬小麦面积稳中略增。在国家扩种油菜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南方地区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稻油、稻稻油等轮作模式扩种冬油菜,预计冬油菜面积增加200万亩以上,在去年增加的基础上继续增加。
另一个是,苗情长势好于上年。专家分析,今年冬小麦在越冬期间基本实现“三个越冬”,足墒越冬、带绿越冬、盖雪越冬,返青以后天气总体正常,肥水管理、除草防病的措施到位,小麦拔节孕穗苗情长势好于冬前、好于返青期,也好于上年和常年。据最新农情调度,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的比例91%,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比常年高1.9个百分点。这几天我到冀鲁豫苏皖主产区看了看,确实麦田个体健壮、群体充足、底脚干净,远瞅着黑绿黑绿的,好的苗情奠定了丰收的基础。
目前,油菜从南到北已经陆续收获,距冬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40天左右。有一句话叫“行百里路半九十”,夺取丰收到手还要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等关口。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打好“奋战12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的收官战,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紧盯、一个关口一个关口地攻克,全力夺取夏季粮油首战告捷。重点抓三件事:一是抓虫口夺粮。当前正是江淮、黄淮麦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的窗口期,特别是近期江淮地区的江苏、安徽、湖北还有河南南部,还有三次降雨过程,可能会出现“三碰头”,就是雨期、花期以及病菌侵染期三碰头,赤霉病重发流行风险明显增大,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赤霉病发生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品质,赤霉病只能防、不能治,必须要提前预防,所以预防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指导各地及时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开花的时候见花就打药,盛花再打一次药,基本上就能把赤霉病控制住。同时我们后期可能还要防好穗期蚜虫防控。二是抓肥水调控增粮。我们将派出专家组、科技小分队分区分类指导落实中后期肥水管理措施,指导各地及时高效开展“一喷三防”作业。今年中央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政策。主要是保小麦的穗数、攻粒数、增粒重,穗数、粒数、粒重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促进小麦单产提升。三是抓龙口夺粮。制定应对倒伏、“干热风”特别是“烂场雨”的应急预案,麦收前及时发布预警预报,调剂调配收获机具,准备好履带式收割机、移动式烘干机,同时加强机手培训,确保把丰收的基础转变为丰收到手,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中央增发国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了支持,提高了标准。请问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安排?谢谢。
陈邦勋:谢谢您的提问。耕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必须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建设力度,做到“藏粮于地”,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建好高标准农田。这件事,中央下了决心、定了任务。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政策和资金保障,强化全程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截至3月底,今年各地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约1000万亩、开工在建面积约4435万亩。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跟踪调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田稳产高产、防灾减灾能力。
第一,聚焦年度目标,抓好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建。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内容和要求,排好建设优先序,大力推进项目实施,提高农田设施化、数字化水平。一手抓改造提升。对建设标准低、设施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粮食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同时,督促各地积极组织修复灾毁农田,加快因灾损毁农田基础设施修复。
第二,聚焦提升质量,加强全过程监管。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科学合理设计项目,规范开展招投标,压实施工方、监理方责任,确保施工质量。抓好项目验收,严格落实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各项规定,有问题的一律不予通过验收,对存在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聚焦管护利用,完善长效机制。研究完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办法,督促指导地方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资金,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护机制。鼓励各地利用专业化、社会化等力量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的管护模式,探索发挥保险等专业机构优势,提高管护水平,持续发挥高标准农田效益,做到建一块、成一块。
同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将分区、分类、分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有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3月底农业农村部对生猪产能调控方案进行了修订,想请问近期生猪生产形势怎么样?下一步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生猪生产?谢谢。
雷刘功:谢谢您的提问。生猪生产社会各界一直都很关注,为更好适应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以下简称《方案》),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同时,《方案》优化了地方生猪稳产保供责任落实,完善了监测预警、生产引导和产能调控等重点举措。目前,《方案》的各项措施正在落实落地见效。
去年以来,在市场信号和产能调控的作用下,生猪产能高位回调。近期,市场供需关系加快改善,生猪价格连续5周回升,养殖亏损减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1583万吨,同比下降0.4%。据农业农村部监测,4月第2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5.4元,同比上涨5.3%。
对于后期走势,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专题会商。大家认为,随着生猪去产能效果的逐渐显现,能繁母猪存栏量、中大猪存栏量和新生仔猪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二季度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生猪养殖可能实现扭亏为盈。从能繁母猪存栏量看,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992万头,同比下降7.3%,相当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4%,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从中大猪存栏量看,3月末全国规模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下降3%。中大猪存栏对应2个月内的生猪出栏量,这预示着二季度的生猪上市量将有所减少。从新生仔猪数量看,2023年10月起新生仔猪数量开始减少,2024年3月止降回升。这期间,新生仔猪数量比上年同期下降4.9%。结合6个月的育肥出栏周期和消费季节性转强规律,生猪市场供应偏松的局面将在未来得到缓解。近期,基层反映生猪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现象有所增加,借此机会,我也提醒广大养殖场户要科学安排生产,保持合理的上市节奏,在生猪体重合适的时候及时出栏,降低市场风险。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着力稳产能、稳政策、防疫病,继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稳定基础产能。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个“总开关”,督促落实生猪产能调控分级责任,避免出现产能过度增加或过度下降的极端情况。二是稳定长效性政策。指导各地稳定用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强化政策协同,稳定市场预期。三是强化疫病防控。加强春季猪病防控指导,特别是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强化检疫、调运、屠宰等关键环节监管,及时化解疫情风险,保障生猪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谢谢。
央广网记者:当前正处于化肥、农药等农资购买使用的高峰期,请问农业农村部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来保障农资的安全供应?效果如何?接下来还有哪些安排?谢谢。
潘文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春耕化肥、农药、种子的用量占全年用量的一半左右,保障农资供应是春耕生产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早部署、早行动,加强产销对接和调剂配送,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有力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从目前情况看,今年春耕的种子、农药、化肥数量上总体充足,质量也有保障,价格上相对稳定,大部分品种价格有所下降,但还处在历史较高水平。下摆入户比较及时,农资供应能够保障春耕生产的需要。在工作上,我们主要做了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农村部和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及早部署了农资打假工作,比如开展“绿剑护粮安”“昆仑2024”“铁拳”等执法行动,组织专项整治和农资质量排查,设置举报电话,严厉打击生产假劣农资、坑农害农忽悠行骗等违法行为,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截至目前,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已出动执法人员25.3万人次,排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19.9万家,受理投诉举报1146次,立案1040件。
第二,常态化开展农资保供工作。加密调度频次,每周调度市场供应和下摆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农资供应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省、县两级化肥下摆率分别达到95%、90%。
第三,在春耕生产期间开展用种用肥用药农民培训,制定印发化肥、种子、农药选购明白纸,举办各类现场咨询、培训活动7720多场,指导农民科学选用、选购、使用农资。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坚持农资打假严的基调,采取严的措施,指导各地做好日常检查、产品抽查,及时曝光一批制假售假农资案件,切实保障农资市场秩序,确保春耕生产有序开展。也希望各位媒体给予支持,及时曝光典型案例。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我们注意到,虽然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现正增长,但增速偏低。请问原因有哪些?在促进投资方面还有哪些措施?谢谢。
陈邦勋:谢谢您的提问。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投资。一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1%,增速仍然处于低位,值得关注。我们分析,主要是畜牧业投资明显下降。一段时期以来,生猪、生鲜乳、牛羊肉等价格整体下行,养殖效益下滑,养殖业投资积极性偏弱。
应该看到,农业农村投资空间大,随着城乡居民消费逐步恢复,加之乡村建设补短板需要,农业农村投资价值会进一步显现。下一步,我部将会同各地在积极争取扩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托底和撬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抓好“三个一”:
第一,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指导各地聚焦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重大工程项目,紧紧抓住施工黄金期,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特别是扎实抓好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严格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规范高效进行。
第二,用好一批抓手平台。用好信贷直通车、融资项目库、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抓手平台,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保险支持,不断提升金融保险服务可及性和便利度,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
第三,发布一个投资指引。修订发布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采取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市场化程度较高、适合企业化经营的领域,比如规模化种养、设施农业、育种创新、农产品加工、社会化服务等,强化联农带农益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优化投资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依法规范和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谢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刚才您提到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保持良好的势头,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请问农业农村部下一步的考虑是什么?谢谢。
李敬辉: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目前乡村产业发展总的情况是很好的。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聚焦重点产业,搭建平台载体,强化指导服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盈利收入增幅比较快,实现利润也比较可观。果菜茶菌药等乡村特色产业较快发展,踏青赏花等乡村休闲旅游热度较高,包括春节、清明节都比较热,估计“五一”更热闹了。下一步,我部将指导各地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第一,发展加工补链条。实施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行动,主要抓好两类产品:第一类是大宗农产品,重点建设产地预冷、保鲜烘干、精选分级等初加工设施,改造提升精深加工,促进加工转化增值。第二类是特色农产品,重点是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补链延链,推动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
第二,搭建平台强龙头。优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主体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发展。
第三,拓展功能兴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开展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发布一批精品景点线路,进一步激活休闲农业消费潜力。深入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一批县域农副产品电商直播基地,促进优质农产品上网销售。
第四,健全机制促增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到主产区采购原料、投资兴业,健全乡村产业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发展产业把老百姓带到这个链条上来一起致富。带动农民发展标准化生产、参与产业化经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建设农村创业园区,引育留用一批返乡创业人才,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谢谢。
邢慧娜: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