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星消息,2024年7月8日匯川技術(300124)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24年7月5日接受機構調研,大成基金、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博時基金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公司發布了一款Vplus-pin扁線工業電機,是基於新能源汽車電機的發卡技術發展而來的?
答:扁線技術的發展由來已久,因技術門檻高、制造難度大,應用並不算廣泛,近年來在一些高端領域如精密機器人、高速列車等有應用,而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扁線電機也開始廣泛應用於新能源車的驅動系統中。公司早些年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過程中,識別到扁線電機必然會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持續推動電機新技術、新工藝的突破,目前已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機產品的主流供應商,扁線電機實現大批量出貨。公司近期推出全球首款Vplus-pin扁線工業電機,率先將新能源汽車中的扁線發卡技術應用於低壓工業電機中,具備超高能效和結構緊湊等特點。在雙碳戰略下,降碳減排已經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降碳減排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節能。電機是耗電量最大的單種類傳動配套設備,高效電機的普及會是未來工業的趨勢。公司推出的Vplus-pin扁線工業電機,會持續給客戶創造節能的價值。
問:碳中和、碳達峰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戰略,公司的業務是否也會受雙碳戰略影響?
答:國家雙碳戰略的實現過程,會給產業和企業帶來很多商業模式的變化,公司正積極參與其中①從源側看,雙碳戰略下能源結構的改變,帶來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在支持光伏、風電等領域的裝備里起到重要作用。②從荷側看,工廠的用電,尤其是電機的用電,是消耗電網電能的重要部分。如何讓電機少用電,是公司一直做也最擅長做的事情。未來,數字化與自動化結合來調配客戶的能源,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公司基於自動化業務的積累,正在積極部署相應解決方案。
問:數字化的業務,跟我們原有的自動化硬件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公司開拓數字化業務的優勢是什麼?
答:國內數字化的業務,有不同類型的公司在介入,包括軟件類公司和自動化行業公司。從公司的理解來看,數字化業務要真正在客戶端落地,最終要解決的場景有兩個一是圍繞生產側的數字化,包括設備管理、能源管理、人員管理、工藝管理、生產效率提升、生產質量提升等;二是圍繞後服務市場側,對電梯、空壓機等單點設備,進行設備的後服務管理。這兩類場景,離不開設備本身,匯川在自動化領域深耕了20年,對設備場景和工藝的理解具有深厚的積累,懂客戶和行業應用,在這方面更具優勢。
問:公司國際化戰略落地的進展如何?
答:公司通過“行業線出海”與“借船出海”的策略,將電梯、注塑機、空調制冷、空壓機等行業的優勢產品與解決方案向海外延展。2023年,公司“行業線出海”與“借船出海”策略也逐漸形成了系統的行業化運作模式,成功實現了部分行業的TOP客戶突破。在印度、韓國、東南亞等市場,通過行業線出海的方式在電梯、注塑機、電子、車用空調、物流等行業獲得批量訂單,在陶瓷、風電、港口、水泥、印包等行業實現了樣板點的落地;在歐洲市場,與測試台、紡織、空調與制冷、注塑機等行業海外國際大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部分項目也開始了初步合作。
問:公司電梯業務未來推進預期?
答:公司電梯業務屬於成熟業務,未來,公司會努力保持該業務的穩健發展,重點在以下方面推進①跨國企業的業務公司電梯變頻器、一體化產品向跨國企業中的可達客戶進行導入,從而逐漸提升公司產品在跨國大客戶中的份額。②海外電梯客戶的拓展伴隨着公司國際化戰略的落地,公司會加大電梯產品在海外的拓展力度。③電梯電氣整體解決方案的拓展電梯的產品中,公司提供了控制系統、電梯變頻器、人機界面、門機和電纜等全套解決方案,近年來整體大配套方案在國內和跨國企業等客戶的業務,增長較快。④後服務市場隨着中國電梯存量市場的加大,電梯後服務的需求量逐步提升。公司積極跟進電梯替換和維保市場,通過智能化的產品助力電梯升級換代,加強拓展後服務市場。
問:公司在並購方面圍繞哪些方向進行?
答:在並購方面,公司主要圍繞與主業高度協同的自動化、精密機械、工業軟件、新能源以及上下遊產業鏈方向開展投資並購業務,以搭建和完善公司自身的產業生態,並不斷拓寬業務邊界。
匯川技術(300124)主營業務:通用自動化業務、電梯電氣大配套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工業機器人業務、軌道交通業務。
匯川技術202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64.92億元,同比上升35.77%;歸母淨利潤8.11億元,同比上升8.56%;扣非淨利潤7.92億元,同比上升26.67%;負債率48.98%,投資收益1815.8萬元,財務費用-1452.79萬元,毛利率34.63%。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21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16家,增持評級5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73.15。
以下是詳細的盈利預測信息:
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近3個月融資淨流入2.99億,融資餘額增加;融券淨流出1.28億,融券餘額減少。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網信算備310104345710301240019號),與本站立場無關,如數據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