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浪潮與市場競爭格局的劇烈變動,對傳統汽車巨頭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近期的一系列動作,凸顯了這一背景下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尤其是來自中國品牌的強勁衝擊。
去年底,廣汽本田這家本田與中國廣汽集團的合資企業,經曆了其25年曆史上的首次大規模裁員事件,約900名合約工因公司戰略調整而受影響。本田方面明確指出,這一變動是為了加速向電動汽車市場的轉型。盡管廣汽本田強調,此番調整不影響其長期戰略,但無疑反映出傳統燃油車市場衰退對企業的直接影響。
進入2024年,廣汽本田的裁員行動進一步升級,采取了以主動離職為主的策略,高達19%的員工接受了“N 2 1.8”的優厚補償方案自願離職,人數超過2300名。這一舉措背後,是本田在中國市場銷量連續三年下滑的現實,特別是今年5月,其銷量與產能分別同比大跌41.31%和53.66%,與2020年的銷售高峰相比,跌幅顯著。
本田在中國市場的困境並非孤立現象,其全球戰略調整亦顯現出緊迫性。日本媒體透露,本田計劃削減在華產能20%,並宣布將於2025年關閉泰國一家工廠,轉而聚焦零部件生產,以此應對中國品牌在東南亞市場的快速擴張。泰國工廠的調整,直接反映了本田在該區域面臨市場份額被侵蝕的壓力,尤其是中國品牌以其高性價比的電動汽車產品,日益受到當地消費者的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品牌如比亞迪等,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更加快了國際化步伐,比亞迪在泰國開設電池汽車工廠即是例證。這進一步加劇了包括本田在內的日本汽車制造商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壓力。
本田汽車在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和東南亞地區,正經曆着由電動汽車革命帶來的深刻變革。面對中國品牌的強勢崛起,本田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減產、裁員及產能整合措施,以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住陣腳,實現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未來,如何在保持傳統業務穩定的同時,加速技術創新和市場響應速度,將是本田等傳統汽車制造商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