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荣昌生物的股价在资本市场遭遇重挫。7月10日,荣昌生物A股和H股双线下挫,截至收盘A股下跌10.75%,报25.75元/股,较48元/股的发行价近乎“腰斩”,港股下跌3%,报13.58港元/股。
自6月27日以来,荣昌生物在10个交易日有9个交易日下跌,跌幅达57.39%,股价也创下年内新低,市值蒸发严重。
7月8日,为稳定市场情绪,荣昌生物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王威东等十人计划通过烟台荣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金额区间设定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
然而,此举并未如愿缓解市场紧张情绪,次日A股跌停,港股跌幅超20%,股价刷新年内低点。而这一幕,在今年一月,市场上一度传出关于荣昌生物现金流紧张的言论,导致公司1月17日A、H股价分别大跌15.71%、22.73%。
核心产品BD进展不明朗,现金流压力引发担忧
股价的大幅波动背后,是投资者对荣昌生物现金流及研发前景的担忧。9日中午,荣昌生物在电话交流会上称:这一次的股价动荡,以RC18的BD为导火索,引发外界对荣昌生物现金流的担忧。外界原来认为近期或者未来会有一个BD交易来补充公司的现金流。公司现在正常运营研发,各种运营都很正常,和银行的合作也很正常,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据悉,荣昌生物的核心产品泰它西普(RC18)目前正处于美国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针对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多种适应症的治疗,所需费用高昂。而公司当前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
资料显示,荣昌生物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有八个分子处于临床开发阶段。2020年11月,荣昌生物登陆港交所上市,募资约5.9亿美元;2022年3月,荣昌生物登陆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5442.63万股,募集净额约25.06亿元人民币,成为山东首家“A H”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
截至2023年末,荣昌生物在港股和A股两次募资净额共计63亿元,但已使用大部分资金,目前仅剩下约2.4亿元。
财务数据透露资金压力,未来发展前景存疑
尽管荣昌生物曾紧急澄清,“公司有充足的银行授信额度,短期内不会出现现金流紧张影响后续公司运营的问题”。但事实上,荣昌生物的资金状况确实不容乐观。
自2021年至今,荣昌生物仅在2021年实现盈利,随后两年陷入亏损,分别亏损9.99亿元、15.11亿元,累计亏损达25.1亿元。进入2024年以来,公司依旧难以实现盈利。今年一季度,公司录得营收3.30亿元,同比增长40.26%,归母净利润却亏损3.49亿元,亏损规模同比扩大7.77%。
荣昌生物表示,2023年净利仍为负数主要由于公司对在研项目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以及对商业化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推广力度的加大。
2021年至2023年,荣昌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11亿元、9.82亿元、13.0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9.85%、127.19%、120.62%。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荣昌生物的货币资金锐减至6.23亿元,相比2022年底的21.87亿元下降逾七成,而同期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分别增至10.03亿元和5.74亿元,财务压力可见一斑。
目前,荣昌生物共有8个分子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正在开发之中,其中1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处于商业化、临床研究或IND准备阶段,均为靶向生物创新药。随着IPO募集资金消耗殆尽,仅靠手头的资金显然已经难以支撑公司高企的研发和推广费用。
尽管公司在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了25.5亿元的定增募资预案,但这些资金能否及时到位,能否支持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荣昌生物有8个分子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在开发,其中10余款处于商业化、临床研究或IND准备阶段,这些项目的推进无疑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资金压力之下,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备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