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8月14日消息 近期債券牛市行情又有抬頭跡象,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罕見在盤中喊話。
今天上午國債期貨再次出現大幅波動。今天上午收盤,國債期貨大幅上漲,30年期主力合約漲0.92%,10年期主力合約漲0.37%,5年期主力合約漲0.19%,2年期主力合約漲0.05%。
下午1點35分,《金融時報》刊發《促進債券市場在規範中健康發展》一文,金融時報提到堅決打擊債券市場擾亂市場秩序違法行為。當前市場機構的公司治理和內控制度仍需不斷完善,還存在一些不規範的現象。近期債券市場有部分機構存在出借債券交易賬戶、報價明顯偏離市場水平等現象,金融管理部門打擊擾亂市場秩序違法行為,有利於規範市場運行,維護良好市場秩序,促進金融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債券市場規範和發展是互促互進、並不矛盾的,在規範中能夠實現更好的持續穩健發展。
金融時報提及的堅決打擊債券市場擾亂市場秩序違法行為,是8月7日4家江蘇農商行被查一事。
8月7日,交易商協會公告表示近日監測發現,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昆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蘇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債二級市場交易中涉嫌操縱市場價格、利益輸送。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交易商協會對上述4家機構啟動自律調查。
在金融時報的喊話之後,效果立竿見影,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紛紛跳水。截止收盤,2年期主力合約漲0.01%,5年期主力合約漲0.10%,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7%報105.69元,30年期主力合約漲0.69%報111.54元。
至於今日上午國債期貨走強,或許昨日公布金融數據有關,部分市場資金在押注央行降息的可能。
7月金融數據顯示,2024年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3.31萬億元,同比增長6.3%,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3.23萬億元,同比下降6.6%。1-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3.53萬億元,1-6月為13.2621萬億元。1-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87萬億元 比上年同期少3.22萬億元。
對此,方正證券蘆哲指出總量寬松訴求進一步升溫。7月社融口徑貸款負增不僅顯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低迷,還需要貨幣政策適時適度寬松,在5年期LPR報價本年度已經累計調降35個bp、1年期LPR報價下調10個bp的基礎上,下半年主要政策利率和貸款利率仍有下調的可能。
浙商證券也在研報中指出預計貨幣政策仍有總量性寬松空間。浙商證券表示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後續貨幣政策仍將重點關注實體融資成本,尤其是實際利率的下行。向後展望,預計後續仍有降準操作,三季度是窗口期,一方面是匹配資金缺口、穩定資金面:8月起MLF到期量增多,且若操作後移至每月25日,則月中流動性壓力加大;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內的發行空間目前已受限;政府債券發行節奏變化等都會擾動資金面。另一方面,降準為銀行降低資金成本有利於繼續向實體傳導。此外,美聯儲9月大概率降息,此後我國存在繼續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
今年以來,國內資產荒格局疊加央行降準導致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債券價格一路走高,上半年債券市場呈現牛市行情,漸有瘋牛之勢。近期,多頭資金和央行在國債期貨市場博弈加劇。
為了控制債券瘋牛勢頭,央行組合拳打的風生水起,從多頭的資金來源、債券久期和交易渠道等多方下手。
第一、嚴格控制債基發行節奏
自4月下旬以來,基金公司上報債基產品超過200只,最近一次債基獲批發行是5月22日拿到批文的招商中證及政策性金融債0-3年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基金。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司申報債基節奏並沒有停下,但是監管會根據市場情況調節下發批文的節奏。多家公募表示最近一個月沒有債基獲批。
第二、零售類債券基金久期不得超過兩年
近期,監管要求新上報的零售類債券基金的久期不得超過兩年,嚴格控制利率風險,並加強債券基金的銷售適當性、負債端流動性等風險管理。不過,在各家基金公司簽署新報債基久期不超過兩年的承諾函後,監管關於債券基金的審批工作已經在逐步恢複。
第三多家銀行停止長債做市
8月12日,市場傳聞多家做市商不進行長債做市交易。據媒體求證顯示,部分券商還在繼續做市,多家銀行停止長債做市。北京一家券商自營利率債做市負責人表示,已經不接受任何長期限利率債的做市交易了。滬上幾家券商做市商則表示還在繼續進行做市交易。
此外,央行下場買賣國債也迎來最新進展,在8月9日央行公布的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表示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和完善基礎貨幣投放方式,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
在央行面前,頭鐵的多頭資金究竟能囂張多久,這輪債牛行情又能延續到何時?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