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不如养宠物?韩国为何容不下新生儿

2024/10/23 19:12来源:第三方供稿

如果问现在的年轻人,不生孩子,年纪大了谁给你们养老?

答案大概率会是,宠物。

最近逛街发现,越来越多来来往往的年轻情侣推着“婴儿车”,里面坐着的却不是婴儿,而是穿着精致衣服探头探脑的猫猫狗狗。

从什么时候开始,怎么让人有种感觉,孩子的地位,有时候还不如猫狗了?


01

东亚三国手牵手


今年,或许是宠物和婴儿身份彻底反转的一年。

高盛的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的宠物数量预计将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

到2030年,中国的宠物数量将超过7000万只,而四岁以下婴幼儿数量将减少到4000万以下,宠物数量接近婴幼儿数量的两倍。

但仅仅在7年以前,情况刚好相反。

2017年,中国四岁以下婴幼儿数量超过9000万,但城市宠物数量仅为4000万只左右。

都说“东亚三国手牵手”,有时候还真的没错。

中国今年的宠物数量刚刚反超婴幼儿数量,但早在2022年,日本宠物数量就已经几乎是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的4倍。

韩国的情况也一样,人口只有5000万的韩国人养了超过1400万只宠物,进而衍生出了 “pet family”“pet economic等等新造词,类比一下,其实就是国内的“毛孩子”和“它经济”。

2023年,韩国宠物推车销量也首次超过婴儿车销量,韩国电商平台Gmarket销售的手推车里面,只有43%是婴儿车,57%是为猫狗设计的宠物推车。

和宠物经济兴起同时出现的,是越来越低的生育率。

2023年,韩国总和生育率已经下跌到了1970年记录以来的最低点0.73,预计2024年会进一步下降到0.68,相当于每个女性,只会生育0.68个孩子。

这也导致,韩国的人口下降速度比14世纪消灭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还严重,甚至可能会让韩国成为第一个自然灭绝的国家。

据报道,韩国忠清北道一村庄近三年只有一个新生儿,他的周岁庆祝宴会,甚至连韩国总理韩德洙都到场庆贺。

韩国总统尹锡悦说着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但催着别人生孩子的尹锡悦,52岁才第一次结婚,一个孩子都没生,但是养了5只猫,6只狗。

总统带头,其他人跟上,养宠却不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那么韩国人为什么不生?

答案很简单,育儿成本太高。

生育率低,韩国社会上上下下都很着急,韩国政府甚至企业都开始给生孩子的年轻人打钱。

过去的16年,韩国为了解决人口危机,至少花费超过2000亿美元,但是于事无补。

从怀孕到孩子上学为止,韩国政府每个阶段都会发钱,一名韩国儿童从出生到7岁,总共可以拿到2960万韩元的补助,约合人民币16万元。

但是在韩国,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要花掉近1.8亿韩元,也就是95万人民币。

就算加上一些大企业的补贴,年轻夫妇需要自己承担的育儿成本也不容小觑。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拿出一万来养宠物,猫猫狗狗就能养得漂漂亮亮,还能提供情绪价值。

如果一年拿出一万来养孩子,大概率会被孩子在背地里吐槽“没钱就别生”。

类似的房价问题,类似的养育成本问题,同样的问题在国内几乎是复制粘贴,也就导致韩国的情况在国内也同样出现。

在中国,如果要把一个孩子从出生养到17岁,平均养育成本为53.8万。如果还要供孩子大学本科毕业,成本就要增加到68万。

平均下来,一年的成本起码是3万起步。

如果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所花的成本和人均GDP比较,澳大利亚是2.08倍,新加坡是2.1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韩国是7.79倍,而中国仅次于韩国,是6.3倍。

而相比韩国,中国的情况也许还更复杂。


02

难以弥合的矛盾


早在几十年以前,中国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大国。

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就变成了全世界最大、体系最全的工业化国家,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的教育培养时间也越来越长。

1978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1.55%,也就是说,当时社会上200个人当中,只有三个人能进行高等教育。

但到了2023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60.2%,也就是说,现在你在路上找十个00后,就有六个是大学生。

学历的普遍增长,带来的除了老生常谈的学历贬值问题,还增加了孩子的培养成本,也大大延长了人的教育培养时间。

过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会进行高等教育,因此大多数人18岁就可以参与工作,等到二十几岁,在社会上早已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就想找个家庭安稳下来。

到现在,随着阅历的普遍提高,本科已经成了基本要求,哪怕专科,不少人也想着努力升本,可读完本科,就已经22岁。

如果对学历的要求更高一点,还要学到25岁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则要熬到30岁。

再加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不少父母都不鼓励孩子恋爱,结果就是:

升学率有了,生育率降了。

太多年轻人,毕业前还不允许恋爱,但一毕业家里就开始张罗相亲准备结婚。

我还没玩够呢,干嘛要结婚?

也是因此,前段时间上海发布的数据显示,户籍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为0.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而这些女性中,平均初育年龄是31.66岁。

这个年纪生育,甚至早已不是老一辈口中的“适龄”。

但如果想要在30岁之前生孩子,那么需要在29岁之前怀孕,28岁之前结婚,结婚之前订婚需要一年,谈恋爱需要两到三年。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在上班仅仅三年或者硕士刚毕业的25岁,遇到对的另一半,才有可能按照老一辈人的期望,在30岁之前结婚生子。

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刚出社会摸爬滚打,没有经济基础,也还不想失去自由,自然,对于婚姻和孩子相当反感。

这种长时间进程的错位,导致现在年轻人对于儿童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理论叫人格终生发展论,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什么年龄段,人格都会不断发展,每个阶段,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而成年的时间被分成两个阶段,18-30岁是成年早期,30岁以后的是成年期。

成年早期的课题是亲密与孤独,所以这个年龄段的成年人,往往迫切地想要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成年期的课题则是生育感和自我专注。

如果在成年期生育孩子或者教育孩子,有了生育感,那么人格就会倾向于关心他人。

但如果没有获得生育感,则会更加倾向于自我关注,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

而现在的大多数人,在本该培养生育感的年纪,仍旧处于追求亲密感的阶段,所以在自己养的猫,和陌生人的孩子之间,他们会毫无疑问的选择自己养的猫。

以韩国为例,早在2014年,韩国就建立了大量的“无儿童区”。到目前为止。地图显示,韩国有超过500个公共场所设立了“无儿童区”。

民意调查显示,73%的韩国成年人都同意设立“无儿童区”,他们认为设立“无儿童区”非常合理,可以减少公共场所的噪音。

但这种“无儿童区”禁止的不只有儿童,还有带着儿童的父母。

同样,韩国人的“厌童”也扫射到了没有管教好孩子的妈妈身上。

在韩国,很多人用“妈虫”一词来形容这类妈妈,后来直接被用来代称没有收入的全职妈妈,足以看出韩国人对于婚育人群的恶意。

国内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前有咖啡店店主直接标注“3-13岁儿童禁止入内,店主厌童”,后有吉祥航空上的小孩子被陌生人直接关进卫生间进行教育。

没人喜欢熊孩子,也没人喜欢不讲道理的父母。

但年纪小的孩子难以遵守秩序是天性,偶尔的哭闹并不是父母管教就能解决的。

随着人生进程的逐渐错位,在“厌童”的年轻人,和婚育的家庭之间,鸿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03

尾声


现如今,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割裂。就像不婚不育群体和已婚已育群体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一样,不同群体的人,越来越难以互相理解,已婚和未婚,城里人和农村人,穷人和富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

在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大,以至于彻底爆发之前,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小到弥合已婚未婚群体之间的鸿沟,大到减轻所有人买房、就业乃至生存的压力,靠的绝不是个人的忍让和理解,而是社会的投入和发展。

问题是,我们现在到底敢于投入多少呢?(全文完)

编辑:第三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