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擊敗哈里斯,憑借對通脹和非法移民的焦慮情緒,將一種美式強人政治帶回白宮,使他成為120多年來首位在敗選後重新當選的前總統。
選民選擇特朗普,認為他在動蕩時期是更強有力的領導者,也認為他是有經驗證明的經濟捍衛者。
他們無視他的34項重罪指控、他在煽動國會襲擊中的角色,以及他因試圖推翻2020年選舉結果和私藏機密文件而遭受的指控。
這是一次動蕩不安的競選,包括兩次未遂暗殺事件,使78歲的特朗普成為曆史上當選總統的最年長者。
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特朗普淩晨向支持者發表講話,宣稱:“今天將永遠被銘記為美國人民重新掌控國家的日子。”
特朗普將回到華盛頓,得益於共和黨穩固控制參議院,這將便利他在內閣和其他政府高層職位上任命忠誠者的計劃。
共和黨目前仍在努力保持對眾議院的微弱多數,結果可能影響特朗普推進立法議程的力度,但他誓言無論國會同意與否都將執行自己的許多計劃。
對於哈里斯來說,這場競選不僅是為成為首位女性總統,也是首位非裔和亞裔女性總統而戰。
拜登在壓力下退出競選後,哈里斯在三個月內奮力拚搏。然而,後疫情時代的通脹飆升、住房價格高漲和經濟不確定性成為她難以逾越的障礙。
特朗普的競選以封鎖美墨邊境和大規模驅逐無證移民為核心,並承諾實施廣泛關稅以支持國內產業。
在競選的最後幾周,他向不同選民群體做出一系列昂貴的財政承諾,包括取消小費、加班費和社保福利的稅收。他的口號是“卡瑪拉搞砸了,特朗普來修複”,將哈里斯描述為不受歡迎的拜登政府的化身,這種信息迎合了選民對變革的渴望,幫助他獲得勝利。
這場2024年的拉鋸選舉始於選民普遍對兩黨候選人特朗普和拜登的不滿。選民認為兩人年紀太大,都無法為一個渴望擺脫衝突、分裂和經濟困頓的國家帶來新開始。
然而,在6月的首場總統辯論中,拜登表現不佳,顯得老邁且有時語無倫次。
兩周後,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遭遇暗殺未遂,現場血跡斑斑,緊握拳頭高喊“戰鬥、戰鬥、戰鬥”,進一步強化了他幾乎不屈不撓的形象。
他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領先優勢擴大,原本期待11月大勝。然而,僅在大會後3天,拜登宣布退出競選,這引發了民主黨對哈里斯的支持潮,將選情推向了現代美國曆史上最接近的一次。
哈里斯在許多共和黨人士的支持下,包括特朗普政府中的不少人,試圖證明特朗普帶有獨裁傾向和種族主義衝動,是真正的民主威脅。
在最後幾周,哈里斯及其支持者開始稱特朗普為“法西斯”,批評他的競選充滿黑暗、威脅和排外色彩。
特朗普的競選廣告中常常展示移民湧向邊境的場景、拉美裔罪犯的嫌疑人照片,以及對跨性別者的公開敵意,意圖激發恐懼和不信任。特朗普稱哈里斯“懶惰、愚蠢,像塊石頭一樣笨”。
他的言辭暴力也有所升級,承諾在大規模驅逐犯罪移民的過程中會有“血腥故事”,建議讓警察“放手一小時”來結束犯罪,還稱會動用軍隊應對所謂“內部敵人”。
在競選最後幾天,他暗示其激烈批評者、前眾議員利茲·切尼應該被置於“九個槍口對準”的戰場上。
這些言論並未實質影響他的吸引力,選民仍然寄希望於他所承諾的領導下的“美國回歸”。(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