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以“校企合作,產城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為主題的華中科技大學第十六屆企業家論壇在江城武漢舉辦,本屆論壇由武漢市人民政府、華中科技大學指導,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總會、企業家協會、創業投融資協會主辦,金融界為媒體支持單位。
神州通投資集團總裁喻子達在主旨演講中表示,面對時代快速變化與“尾部大分化”現象,企業需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業務重構和組織升級來應對挑戰。他利用AI等新技術重塑老業務,探索新業務模式,同時深化校企合作與產城融合,拓寬發展路徑。在人才戰略上新老結合,激發組織活力。並且需要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並重,注重本土化運營。
尊敬的邵副省長、盛市長,張書記、尤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中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的熱情歡迎。今天,我站在這里,不僅是作為深圳校友會的會長,更是作為一名在企業界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的創業者,與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觀察和思考。
在交流過程中,我注意到,無論是已經上市的大企業,還是正在成長中的中小企業,都面臨着諸多困惑和挑戰。在當前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如何順應趨勢,重構業務和組織,成為擺在每一個企業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首先,我想談談“尾部大分化”這一現象。無論是在個人、家庭還是企業層面,分化現象都日益明顯。年齡結構、心態、價值觀的差異,不僅導致了分化,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出現了分裂。這種分化極大地影響了消費選擇和行為模式,作為企業家,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並在企業戰略中加以考慮。同時,從投資、貿易、財政等多個維度來看,分化現象同樣顯著。AI等新技術的出現,更是對個人和企業的評估價值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以美國上市公司為例,7家公司就占據了市場總市值的31%,這背後正是AI等新技術的推動。
面對這樣的分化趨勢,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更不能被時代所淘汰。相反,我們應該積極擁抱變化,重構業務和組織,以顛覆性的觀念和模式來應對挑戰。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放眼全球,緊跟國際趨勢,還要逆向思維,量力而行,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校企合作、產城融合,這些看似與企業日常運營不直接相關的領域,實則蘊含着巨大的創新潛力和資源。通過校企合作,我們可以引入更多創新資源和技術人才;通過產城融合,我們可以實現產業與城市的協同發展,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在技術驅動的時代,業務重構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我們要利用AI等新技術對老業務進行重做,提升效率和競爭力。同時,要敢於嘗試新業務、新模式,不斷拓展企業的邊界和領域。這種重構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戰略思維和組織架構的全面升級。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我們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和組織變革機制,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打造高效、高質的組織和生態。在這個過程中,“老人幹新業務,新人幹老業務”是一種值得嘗試的人才配置策略。老人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積累,可以帶領企業開拓新業務、新市場;而新人則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可以承擔老業務的優化和升級任務。這種新老結合的方式,既能保證企業的穩定運營,又能激發新的活力。
在拓展業務方面,我認為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是企業發展的兩個重要輪子。我們要深耕國內市場,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同時,也要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的業務模式複制到海外。這不僅可以拓寬企業的盈利渠道,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在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本土化運營和品牌建設,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和文化特點,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市場策略和產品方案。
最後,我想強調一點:正向思考固然重要,但逆向思維同樣不可或缺。在創業和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看到機會和利益,更要看到風險和挑戰。只有具備逆向思維的能力,我們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同時,我們要敢於嘗試、敢於創新、敢於突破自我。只有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和認知邊界,我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行業領袖和時代先鋒。
感謝大家的聆聽!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