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巴菲特的人生建議可能比他的投資組合更有價值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評論:巴菲特的人生建議可能比他的投資組合更有價值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貝絲·科維特 (Beth Kowitt) 是彭博社觀點專欄作家,負責報道美國企業。她在專欄中寫道,巴菲特已經宣布,他將捐贈超過1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份給四個家族基金會。他早就宣布要將絕大部分財富捐贈給慈善事業,而不是留給家人。

 

USA White Hous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宣布時還發布了一份備忘錄,更多地強調了在人生終點整理好個人事務的重要性,而不是捐贈的具體細節。

熟悉巴菲特的人都知道,這正是他的行事風格。他的思考雖然看似表面,但實際上常常蘊含着關於領導力和管理的建議。

但現年94歲的巴菲特顯然在思考自己的生命終點,並承認“時間之父總是勝利者”。

他似乎比以往更加堅定,不僅希望傳授如何做好投資的經驗,更希望分享如何過好人生的智慧。以下是其中的幾點重要見解:

不要打造家族王朝(或“拚爹一族”)

巴菲特在備忘錄中多次提到,他並不相信“家族財富繼承”的理念。

他寫道:“父母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資源,讓他們可以做任何事,但不要多到讓他們可以什麼都不做。”

他的三個孩子中有兩個在伯克希爾董事會任職,但沒有人參與管理,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成為CEO。

這與在其他家族企業中看到的權力代際更迭形成了鮮明對比。如今,互聯網流行語“拚爹一族”(nepo baby)形容那些因父母的財富或人脈而受益的人。

在一些家族企業中,這種現象往往導致內鬥(比如雅詩蘭黛公司和新聞集團),或者錯誤的人選被推上管理層(如泰森食品公司)。

相比之下,讓子女負責捐贈家族財富,而不是積累更多,似乎是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承認自己很幸運

巴菲特傾向於自謙,並更多地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好運,而非天才。

他寫道,他的好運“始於1930年,我作為一名出生在美國的白人男性”。

他還補充道:“我的男性身份讓我非常早就有了成為富人的信心。”

這種心態——即他的人生際遇對其成功有巨大影響,推動他將財富傳遞給“那些出生時便抓到短籌碼的人”。

這種意識還幫助他避免了自負,以及因此可能犯下的錯誤。

對未來計劃保持透明

巴菲特建議,每位父母都應該讓子女閱讀遺囑,解釋他們為何作出某些決定,並在合理的情況下采納子女的反饋意見。

他寫道:“我見過許多家庭因為遺囑中的規定在去世後引發混亂,令受益者感到困惑甚至憤怒。我也見過少數家庭在遺囑生前討論清楚後關系更加緊密。”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的繼任計劃中也采取了同樣的方法。他的透明策略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戲劇化局面。

他還提到,CEO的交接過程應盡量簡單明了,毫無懸念,就像遺囑一樣,越“平淡無奇”越好。

節儉生活

巴菲特長期以來推崇複利的力量,將其比作滾下山坡的雪球,不斷加速並增大。

他在備忘錄中寫道,真正的回報通常在生命的最後20年顯現出來。

以節儉聞名的巴菲特,至今仍住在1958年在奧馬哈購買的房子中。他積累了大量儲蓄,或者如他所稱的“延遲消費的單位”。

正是這種節儉,讓他的“雪球”不斷滾大,積累了更多財富,用於捐贈。

告訴孩子你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是巴菲特在信的結尾所做的。他沒有添加任何附注,僅表達了他對孩子們的驕傲之情。

來源:加美財經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