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與特朗普政策影響對通脹的影響
CPI數據預測
根據TodayUSstock.com報道,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成為衡量通脹壓力是否緩解的最新考驗,同時投資者也在討論美聯儲何時以及是否會在2025年進一步降息。
預計CPI報告將在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三上午8:30發布,整體通脹預計為2.9%,與去年12月的年增幅持平。消費者價格預計環比上漲0.3%,略低於12月的0.4%的月增幅。
在“核心”基礎上,即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1月價格預計同比上漲3.1%,為2021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也將標誌着較12月的3.2%的增幅有所下降,而12月是自7月以來首度出現核心CPI年增率放緩。
核心通脹分析
由於住房和服務類(如保險和醫療)成本的上漲,核心通脹仍然居高不下。預計1月核心服務價格將繼續上漲,而某些核心商品(如二手車)的價格仍可能保持在較高水平。
美銀經濟學家斯蒂芬·朱諾和傑索·帕克在報告中表示:“我們預期核心商品價格將有所上漲,主要由於新車和二手車的價格上漲。”
他們還表示:“除了汽車外,我們普遍預計核心商品價格會有所下滑,因為供應背景的改善。然而,1月的季節性因素可能會對我們的核心商品CPI預測帶來上行風險。”
特朗普政策的影響
盡管通脹已有所放緩,但仍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
特朗普的當選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可能會再次面臨通脹複發的風險,尤其是特朗普承諾實施保護主義貿易政策。這可能會使美聯儲在未來調整利率的路徑變得更加複雜。
美銀經濟學家朱諾和帕克表示:“我們繼續認為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財政和移民政策議程會溫和推高通脹。”他們還認為,政策變化對通脹的影響可能會在2025年下半年顯現出來,盡管未來幾周可能會加速影響的時間表。
本周一,特朗普宣布對全球鋼鐵和鋁材進口征收25%的關稅,將於3月12日生效。而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25%關稅將於下月實施,而對中國的10%關稅已經生效。
專家點評
“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國通脹壓力,尤其是在實施更多關稅之後。”— 美銀經濟學家,2025年2月
“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帶來的貿易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美國通脹預期的長期走勢。”— 經濟學專家,2025年2月
名詞解釋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衡量一國居民消費支出中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動的指標,通常用於評估通脹水平。
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計算的CPI,用於更準確地反映基本通脹趨勢。
關稅:政府對進口商品征收的一定比例的稅收,用於保護本國產業或增加財政收入。
相關大事件
2025年2月11日:特朗普宣布全球鋼鐵和鋁材進口將征收25%的關稅,將於3月12日生效。
2025年2月10日:特朗普政府暫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鐵關稅,預計在下個月恢複。
2025年2月7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國會表示,美聯儲不會急於調整利率,市場對未來政策變化仍有不確定性。
編輯觀點
美國的通脹壓力依然存在,特別是在核心商品和服務價格上升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通脹,並增加美聯儲決策的不確定性。然而,目前市場的預期依然相對穩定,預計美聯儲在短期內不會急於降息。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