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資深編輯和撰稿人中澤克誌(Katsuji Nakazawa)是《日經》的編輯委員會成員,曾在中國擔任記者,並後來成為中國分社社長,在中國工作了七年。他在日經的專欄文章中認為,中國希望烏克蘭戰爭的談判成為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步。
烏克蘭戰爭的結局可能決定未來國際秩序的主導權。
本周一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三周年之際,特朗普與普京的關鍵峰會正在籌備中。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未被邀請。
今年也是二戰結束80周年。許多國家正試圖利用這一重要的曆史節點,可能導致戰後國際秩序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也計劃在這場變局中發揮作用。1945年二戰結束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成立,直到1949年,毛澤東才宣布建國。
面對特朗普在烏克蘭戰爭上的迅速行動,中國已準備好將人民解放軍納入外交布局。據一位熟悉美中關系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正在利用軍事力量作為外交策略的一部分。
中國的外交布局旨在為國家主席習近平鋪路,使他成為可能的新《雅爾塔協定》和新世界秩序的共同設計者,以取代現行的二戰後國際體系。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二戰接近尾聲時,“三巨頭”在克里米亞南部黑海沿岸的度假勝地舉行了曆史性的雅爾塔會議。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簽署了《雅爾塔協定》,確立了戰後國際秩序的基本框架。
這一協定包括將德國劃分為四個由美國、英國、蘇聯和法國分別占領的區域,以及建立聯合國等內容。
雅爾塔會議的會址是利瓦迪亞宮,這座宮殿原本是俄羅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季行宮,位於雅爾塔市約三公里外。克里米亞本是烏克蘭領土,但自2014年以來一直被俄羅斯占領。
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法國、中華民國、美國、英國和蘇聯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八十年後的今天,特朗普和普京即將舉行面對面會談,討論烏克蘭問題,其中包括克里米亞——雅爾塔會議的舉辦地,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未受邀。
特朗普政府的特點之一,是輕視歐盟和北約,正如萬斯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言論所體現的。
在這種背景下,習近平正謀求參與可能的“雅爾塔2.0”,成為新的“三巨頭”之一,與特朗普和普京並列。
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以及習近平對權力的長期掌控,這並不令人意外。
在國際舞台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也可能幫助習近平挽回因國內經濟低迷而受到的政治影響。
作為邁向共同設計新世界秩序的第一步,中國希望在烏克蘭停火後參與安全框架的制定。
如果特朗普與普京的峰會促成停火,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采取具體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中國已向特朗普政府提出建議,舉辦美俄峰會,以推動結束烏克蘭戰爭,並已向特朗普政府傳達了在最終停火後,派遣解放軍加入烏克蘭的維和部隊的意願。
英國《經濟學人》也報道,特朗普政府正推動在烏克蘭部署維和部隊,不僅包括歐洲國家的軍隊,還可能包括來自中國和巴西的部隊。
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訪問德國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時,強調了中國在海外派遣維和部隊的能力。
有趣的是,盡管中國和俄羅斯都被認為視西方軍事聯盟為對手,王毅卻在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面時提到了這一點。
據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報道,王毅對呂特表示,中國“是維護和平與穩定的力量”,並且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在2000年代初之前,中國對派遣部隊參與維和行動持消極態度。然而,此後,中國已派遣軍隊參與多項維和任務,包括南蘇丹的行動。
在慕尼黑,王毅還會見了烏克蘭外長安德烈·西比哈。據新華社報道,王毅告訴西比哈,中國將“在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和實現和平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
習近平政府認為,在烏克蘭維和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可以為美俄中共同打造新世界秩序鋪平道路。
通過幫助結束烏克蘭戰爭,使特朗普政府感受到中國的“貢獻”,中國或許還能在外交、安全和經濟領域避免與美國發生嚴重衝突。
但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是否會同意中國軍隊駐紮烏克蘭,仍然存在疑問。
在俄羅斯占領的克里米亞利瓦迪亞公園的一家畫廊內,出現了一幅描繪特朗普、普京和習近平的藝術作品,標題為“雅爾塔2.0”。這一場景似乎預示着新的雅爾塔會議即將到來。
如果烏克蘭戰事以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式結束——即一個明確破壞國際秩序的侵略國最終受益,中國將視之為有利局勢。
畢竟,中國已宣布不會放棄對(中華民國實際控制下的)台灣使用武力。
然而,目前在美俄調解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並非中國,而是沙特阿拉伯。
美國和俄羅斯的高級外交官周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會談。這一發展對中國而言並不理想,因為中國此前已表示願意充當調解者。
據美方稱,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會談中同意,“盡快就烏克蘭衝突的解決路徑展開工作,以確保其長期可持續,並為各方所接受”。
與此同時,台灣問題又出現了新的變化。美國國務院在2月13日更新了官網關於台灣關系的事實說明,刪除了“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這句話。
這一舉動引發了中國的強烈反應,因為被刪除的表述與華盛頓長期以來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北京將台灣視為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場。
更新後的說明中寫道:“我們期望兩岸分歧以和平方式解決,不受脅迫,並以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進行。”
此外,說明還稱:“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在適用情況下的成員身份。”
在此背景下,日本首相石破茂和特朗普最近在華盛頓舉行會談,並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位領導人還表達了對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的支持。”
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也面臨防守態勢。
特朗普多次威脅要“收回”這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聲稱已被中國控制。
對此,中美洲國家巴拿馬宣布退出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
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盟國曾在秘密談判中決定如何處理當時的烏克蘭領土,以及關於遠東事務的安排,包括蘇聯對日宣戰的事宜。
今年,美俄單獨討論烏克蘭問題後,是否會促成“雅爾塔2.0”仍是未知數。如果這樣的會議真的成形,將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