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析顯示橫掃羅馬帝國的匈人中真的有匈奴人,但阿提拉帶領的是中歐當地人和東亞移民的雜牌軍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基因分析顯示橫掃羅馬帝國的匈人中真的有匈奴人,但阿提拉帶領的是中歐當地人和東亞移民的雜牌軍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科學雜誌的特約記者安德魯·庫里報道說,基因分析顯示,一些匈人確實是匈奴人的的後裔,但是不多。

喬治·S·斯圖爾特為文圖拉縣博物館制作的阿提拉複原像。

匈人於公元370年左右抵達了已經搖搖欲墜的羅馬帝國邊界。幾十年後,在傳奇將領阿提拉的領導下,他們進一步推動了羅馬帝國的衰落。

“他們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萊布尼茨考古研究中心(LEIZA)的考古學家烏爾蘇拉·布羅塞德爾說。

然而,匈人的起源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基於古代DNA的新證據正在揭示這些戰士的來源,以及他們為何開始掠奪的原因。

曆史學家長期以來推測,“匈人”一詞可能源自“匈奴”,指的是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00年左右威脅中國北部和西部邊界的草原遊牧民族。

那麼,他們實際上是同一群人嗎?是否有一批大規模遷徙的“帝國毀滅者”從中亞的阿爾泰山脈一路來到羅馬的邊界?

考古證據並不確定:匈奴墓葬與三百年後匈人留下的墓葬差別很大,而這兩個群體之間長達數百年的時間間隔,也讓這一假設存疑。

然而,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DNA分析顯示,一些匈人確實是匈奴精英的遠親,但他們最終成為了一個更大部落聯盟的一部分,其中大多數人來自更靠近羅馬的地區。

“這是一項非常引人入勝的研究。”布羅塞德爾表示(並未參與這項研究)。“我們很少能獲得這樣的洞察。”

研究團隊調查了公元400年至500年間埋葬在今日匈牙利平原上的數百名匈人墓葬,由德國圖賓根大學的遺傳學家圭多·格內基·魯斯科內和厄特沃什·洛蘭大學的考古學家若菲婭·拉茨領導。

他們發現,一些骸骨的身體特征和陪葬品,使他們區別於其他同伴。

一些個體的頭骨在童年時期被束縛,以形成刻意拉長的形狀。另一些則與馬的頭顱和皮毛一同埋葬,這表明他們與生活在中歐亞廣闊草原上的騎馬民族有關。

這些人的基因構成表明,他們與三百年前埋葬在蒙古高原的匈奴精英墓葬中個體有共同的祖先,這些墓葬距離匈牙利約5000公里。

甚至有完全相同的DNA片段顯示,其中一些骸骨的主人是匈奴精英戰士的直系後裔或近親。

“他們要麼是直接後代,要麼是近親的後代。”研究合著者格內基·魯斯科內說。“很可能他們屬於一個延續草原文化的戰士團體。”

但在匈牙利墓地中,匈奴後裔只是匈人中的極少數。大多數骸骨幾乎沒有來自亞洲的遺傳成分。換句話說,證據並不支持一個有組織的大規模遠征橫掃草原的說法。

“我們確實發現了一些個體與東方有聯系。”研究合著者、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遺傳學家祖紮娜·霍夫曼諾娃表示,“但我們並不是在說發生了一次大規模遷徙。”

布羅塞德爾指出,更可能的情況是,1900年前匈奴帝國崩潰後,精英階層四散而逃。

“有些人留下來,有些人被驅逐,有些人尋找新的機會。”她說,“在某個時刻,一部分人向西遷徙。”

這無疑是一場危險的旅程。

“遷徙有明確的風險,尤其是穿越別人的領地。你會損失人口,也會損失牲畜。”密歇根大學的考古學家、論文合著者布萊恩·米勒表示。“能成功穿越這片遼闊的地域,本身就是一個驚人的成就。”

證據表明,只有少數人幸存下來,並在接下來的300年里逐漸適應當地文化,與其他草原部落通婚。

他們帶着自己的基因遺產,也許還帶着對祖先的記憶,這種記憶可能保留在“匈人”這個稱謂中。但他們在文化上顯然發生了變化。

他們的墓葬中缺少了匈奴精英祖先隨葬的特大鍍金銅制腰帶扣和其他奢華飾品。

“他們如何看待自己——是否認為自己與匈奴有關系——我們無法確定。”格內基·魯斯科內說。

最終,這些匈奴後裔加入了一個融合了草原部落與中歐本地部落的混合群體。他們共同聚集在魅力非凡的阿提拉麾下。

不過,布羅塞德爾指出,沒有證據表明這位著名的征服者本身是匈奴精英的後裔。

語言學家認為,他的名字帶有日耳曼語,而非東亞語系的特征。他的墓葬可能會提供更多線索,但至今仍未被發現。

“我不認為他們的樣本中包含阿提拉。”布羅塞德爾說,“但這項研究讓我們對他所統一的族群有了深入的了解。”

來源:加美財經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