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增產計劃與市場反應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2025年3月4日,由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領導的OPEC 宣布,將從4月起增加每日13.8萬桶的原油產量。這一決定是此前多次推遲的逐步增產計劃的第一步,目標到2026年9月恢複總計220萬桶/日的產量。消息發布後,油價迅速承壓,WTI原油日內跌幅達2.5%,報68.43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下跌2.8%,一度觸及近三個月低點。美國原油股普遍重挫,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加劇。
OPEC 聲明強調,此次增產將根據市場條件保留暫停或逆轉的靈活性,顯示出其對油價穩定的關注。然而,交易員此前普遍預期增產計劃將再度推遲,因油價過低威脅沙特等國的財政平衡,而全球市場預計2025年晚些時候將出現供應過剩。此次決定出乎意料,凸顯了外部壓力與內部博弈的複雜性。
OPEC 戰略與靈活性
OPEC 的增產計劃源於2024年12月的決定,當時其將最新一輪減產(總計585萬桶/日,約占全球供應5.7%)延長至2025年第一季度,並計劃從4月起逐步恢複產量。這一策略最初因需求疲軟及非OPEC 國家(如美國、巴西)的供應增加而受阻,但最新聲明顯示,沙特和俄羅斯力推按計劃執行。OPEC 認為當前市場基本面健康,前景樂觀,增產旨在平衡供應增長與需求恢複。
值得注意的是,OPEC 保留了根據市場動態調整政策的靈活性。例如,若油價因增產而跌至沙特預算所需的80美元/桶以下,沙特可能聯合其他成員暫停計劃。這種動態調整機制旨在避免重蹈2020年油價戰覆轍,同時應對特朗普政府施加的政治壓力。
油價與主要產油國對比
以下是OPEC 增產決定後,主要油價基準及產油國的表現對比:
指標/國家 | 當前價格/產量 | 變化幅度 | 財政平衡油價(美元/桶) |
---|---|---|---|
WTI原油 | 68.43美元/桶 | -2.5% | 不適用 |
布倫特原油 | 約71美元/桶 | -2.8% | 不適用 |
沙特阿拉伯 | 970萬桶/日 | 13.8萬桶/日 | 96.2 |
俄羅斯 | 660萬桶/日出口 | 13.8萬桶/日 | 85 |
美國 | 1300萬桶/日 | 不變 | 40-45 |
沙特需油價達96.2美元/桶以平衡預算,當前價格遠低於此水平,顯示其推動增產更多是政治考量,而非經濟利益。俄羅斯則通過出口增加獲益,緩解制裁壓力。
特朗普影響與地緣因素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多次呼籲OPEC 降低油價,認為高油價助長了俄烏衝突。他在上月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油價下降將立即結束俄烏戰爭。”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承諾在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可能促使沙特在特朗普壓力下支持增產。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也表示,OPEC 在最新會議中討論了特朗普的呼籲,最終決定按計劃推進。
然而,特朗普對伊朗“零出口”政策及取消委內瑞拉雪佛龍許可,可能抵消部分增產效果。此外,其全球關稅計劃為油市增添不確定性。加拿大能源部長Jonathan Wilkinson警告,關稅將推高能源價格,對美國消費者不利。
編輯總結
OPEC 決定從4月起增產13.8萬桶/日,打破市場推遲預期,油價應聲下跌2.8%,反映出沙特和俄羅斯在特朗普壓力下的妥協。這一決定雖保留靈活性,但短期內加劇供應過剩擔憂,尤其是非OPEC 國家的競爭加劇。特朗普的地緣政策和關稅計劃為油市帶來雙重影響,既可能抑制需求,也可能支撐價格。未來油價走勢將取決於全球經濟複蘇及OPEC 的動態調整能力。
名詞解釋
OPEC :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組成的聯盟,協調全球石油供應。
WTI原油: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美國基準油價指標。
布倫特原油:北海布倫特原油,全球基準油價指標。
沙特阿拉伯:OPEC 領導國,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之一。
俄羅斯:OPEC 主要成員,原油出口大國,受制裁影響顯著。
2025年相關大事件
2025年9月30日:OPEC 計劃完成220萬桶/日增產目標(來源:OPEC 聲明預測)。
2025年6月15日:美國或對伊朗實施更嚴厲制裁,影響全球供應(來源:地緣趨勢)。
2025年4月1日:OPEC 開始增產13.8萬桶/日(來源:本新聞)。
2025年3月4日:OPEC 確認4月增產計劃,油價下跌2.8%(來源:本新聞)。
2025年1月23日:特朗普在達沃斯呼籲OPEC 降油價(來源:彭博社)。
專家點評
“OPEC 增產是特朗普施壓的結果,但13.8萬桶/日的規模不足以大幅壓低油價,沙特可能隨時叫停以保護財政。”
“俄羅斯支持增產以對抗制裁壓力,但油價若跌破65美元/桶,OPEC 內部矛盾將加劇。”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抵消增產的利空效應,油價短期內將在65-75美元/桶震蕩。”
“沙特在政治與經濟間權衡,增產更多是為迎合美國,而非市場需要,後續調整不可避免。”
“全球供應過剩風險加劇,OPEC 需警惕美國和巴西的產量增長,否則油價可能跌至60美元/桶。”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