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油價最新動態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截至2025年3月5日,國際原油市場出現顯著波動。WTI原油日內下跌2.00%,報66.42美元/桶,創近期新低;布倫特原油同樣表現疲軟,日內跌幅達1.96%,價格跌至69.61美元/桶。這是繼本周初油價走低後的又一次下挫,顯示出市場對供需前景的擔憂正在加劇。截至香港時間22:25,油價仍未見明顯企穩跡象。
此前一天,WTI原油收於68.2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為71.04美元/桶,顯示本周跌勢已持續數日。此次下跌令布倫特原油價格跌破70美元關口,引發投資者和分析師的廣泛關注。
下跌原因剖析
此次油價下跌的背後有多重因素驅動。首先,市場傳出OPEC 計劃從4月起增產的消息,日產量預計增加13.8萬桶。盡管OPEC 表示可能根據市場情況調整計劃,但增產預期已對油價構成下行壓力。其次,美國ADP就業數據本周意外疲軟,僅新增7.7萬個就業崗位,遠低於預期的14.8萬,暗示經濟放緩可能削減能源需求。此外,特朗普政府近期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政策調整也增加了貿易戰風險,進一步打壓市場信心。
以下為近期油價走勢的簡要對比:
日期 | WTI原油(美元/桶) | 布倫特原油(美元/桶) | 日變化 |
---|---|---|---|
3月4日 | 68.26 | 71.04 | 小幅下跌 |
3月5日 | 66.42 | 69.61 | 分別跌2.00%和1.96% |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署長喬·德卡羅爾(Joe DeCarolis)近日表示:“供需失衡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將繼續影響油價波動。”
市場與全球影響
油價的持續下跌對全球市場產生了顯著連鎖反應。在美國,能源股普遍承壓,標普500能源板塊日內跌幅超過1.5%。與此同時,美元因就業數據疲軟而擴大跌勢,彭博美元即期指數本周累計下跌1.5%,間接提振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需求,但未能阻止油價下行。歐洲市場方面,布倫特原油跌破70美元可能迫使煉油企業重新評估利潤空間,尤其是在能源成本高企的背景下。
在亞洲,日本央行行長上田和夫(Kazuo Ueda)指出:“油價下跌可能緩解通脹壓力,但若持續低迷,將影響能源進口國的經濟穩定性。”全球供應鏈也可能因油價波動面臨調整,尤其是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
專家觀點
以下為國際投行及專家對此次油價下跌的最新評論,供讀者深入了解其潛在影響。
編輯總結
WTI和布倫特原油價格在3月5日的雙雙下跌反映了供需預期、地緣政治及經濟數據的多重壓力。OPEC 增產計劃和美國就業數據疲軟是主要驅動因素,而貿易戰陰影則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短期內,油價可能繼續在低位震蕩,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周五的非農數據及OPEC 的後續決策。全球經濟與能源市場的聯動效應值得持續跟蹤。
名詞解釋
WTI原油: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美國主要的原油基準價格。
布倫特原油:北海布倫特原油,全球尤其是歐洲的原油價格基準。
OPEC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組成的聯盟,負責協調全球石油供應。
2025年相關大事件
2025年3月5日:WTI原油跌2%至66.42美元/桶,布倫特原油跌至69.61美元/桶。
2025年3月4日:OPEC 宣布計劃4月增產13.8萬桶/日,油價承壓下跌。
國際投行及專家點評
“油價跌至66美元區間顯示出市場對需求的悲觀預期。OPEC 增產可能是短期策略,但若美國經濟數據持續疲軟,油價可能進一步探底至60美元。建議關注能源股的避險機會。”
“布倫特原油跌破70美元反映了供過於求的隱憂。貿易戰風險和美元走弱可能加劇波動,但若OPEC 暫停增產,油價有望在第二季度反彈至75美元。”
“此次下跌與ADP數據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密切相關。短期內油價可能在65-70美元區間震蕩,長期走勢需看全球經濟複蘇力度。”
“油價下行壓力源於供需雙重挑戰。美國就業放緩可能削弱燃料需求,而OPEC 增產將加劇供應過剩。市場需警惕地緣政治風險的反轉效應。”
“WTI跌至66.42美元表明市場對經濟前景的信心正在動搖。若非農數據繼續疲軟,油價可能跌破65美元關口,投資者應關注美元指數的聯動反應。”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