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為什麼白銀是新的黃金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經濟學人:為什麼白銀是新的黃金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經濟學人的分析指出,避險需求和太陽能電池板推動白銀價格飆升。

Photo by Scottsdale Mint on Unsplash

現在是黃金投資者的黃金時代。

不久前,在投資會議上表明自己是黃金支持者,可能會讓人避而遠之。人們普遍的印象是,這類人不僅擁有自己的發電機,還有一大堆水淨化片和數年的罐裝食品儲備。

而現在,黃金投資者的形象已經轉變為精明的投資者。自2023年初以來,這種最閃耀的資產價格以美元計算飆升了近60%。漲幅超過了全球主要股指,包括經曆了動蕩幾周的美國標普500指數。

然而,真正嘗到甜美勝利果實的,是另一種貴金屬的支持者。

即便是黃金投資者,也往往認為對白銀的狂熱興趣有些古怪。交易者稱它為“窮人的黃金”或“魔鬼的金屬”。長期以來,這些綽號都反映了白銀疲軟的回報率以及其價格劇烈波動的特點。

白銀的價格仍然不是膽小者能夠承受的,但在過去一年幾乎跟上了黃金的漲幅,而在過去五年里表現甚至超過了黃金。

隨着投資資金跟隨回報而流入,這一曾經的小眾資產正逐步邁向主流。

從邏輯上講,白銀的價格應該與黃金的價格類似:同樣稀有、美觀且穩定,因此數千年來被用於制造珠寶和鑄幣。作為長期以來的價值儲存手段,在投資者緊張時具有“避險”吸引力。

與黃金一樣,地殼中白銀的固定儲量也使其成為對抗通脹的良好工具。果不其然,在投資者因地緣政治混亂和持續上漲的物價而焦慮時,這兩種金屬都出現了上漲。

此外,這兩種金屬還克服了另一個共同趨勢,即當實際利率上升時,價格往往會下跌,反之亦然,因為本身不產生收益。

然而,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不同的開采供應水平和工業需求,意味着白銀與黃金的價格比率一直在變化。從長期來看,這讓白銀投資者失望了數十年。在20世紀7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里,買一盎司黃金需要30至40盎司白銀。而如今,這一比例大約是90盎司。

投機者在白銀市場上也曾大敗虧輸。在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工業需求疲軟,而避險資產成為關注焦點,使得白銀價格比以往更依賴交易者的情緒。

因此,白銀與黃金的價格比率在多年里保持同步。押注白銀等同於對黃金的加倍押注——這一關系受到了對衝基金的青睞,因為他們通常需要貸款融資才能獲得類似的杠杆效應。

然而,到2010年代末,這種關系突然瓦解,導致依賴於此的交易者損失慘重,因為白銀迅速失去了投資者的青睞。

如今,白銀又重新流行起來。各國央行多年來一直在增加儲備。去年9月,俄羅斯通訊社Interfax報道稱,俄羅斯政府即將開始購買白銀。2023年是自2021年以來,白銀ETF(投資者用於購買大宗商品的交易工具)首次出現資金淨流入。

今年,紐約的交易者一直在從倫敦的金庫中大量提取黃金,擔心未來這些進口可能面臨關稅。他們購買白銀的速度甚至更快,以至於跨大西洋的價格差,已經讓人們考慮將白銀條裝上商業航班運輸。

更重要的是,供需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似乎會繼續推動市場狂熱。

根據白銀研究機構Silver Institute的數據,在過去十年里,由礦產開采和回收推動的白銀年供應量略有下降。而同期,工業需求增長了50%以上,主要是由於白銀在太陽能電池板制造中的應用。

作為全球主要生產國,中國的白銀進口量大幅上升。由於礦產開采能力無法迅速擴大,這一供需失衡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支撐白銀價格。

隨着世界變得更加動蕩,很難想象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會很快減少。同時,各國政府將價值儲存在不受美國控制的地方的動機也在增強。這也是為什麼央行近年來大量購買黃金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可能會像特朗普一樣,將加密貨幣納入儲備。但還有另一種貴金屬同樣能發揮這一作用。

現在,白銀投資者終於可以走出小眾市場,迎接更廣闊的投資世界了。

來源:加美財經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