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國際金價突破曆史高位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當地時間2025年3月13日,國際黃金價格經曆震蕩後強勢上漲,現貨黃金價格突破曆史高點,達到2670美元/盎司,刷新了市場紀錄。這一價格不僅標誌着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持續增強,也反映了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日內交易中,金價一度在265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隨後受到買盤推動迅速拉升,漲幅約為1.2%。與此同時,倫敦金和紐約金分別報收2672美元/盎司和2675美元/盎司,顯示出國際市場的普遍看漲情緒。
國內金店價格分化
國內黃金零售市場對國際金價的上漲反應不一。截至3月13日晚間,記者查詢多家連鎖金店發現,老廟黃金率先調整價格,其足金金價達到905元/克,創下品牌曆史新高,較前一日上漲15元/克。而其他知名品牌如周大福和六福珠寶的足金價格仍維持在890元/克,尚未及時跟進調整。此外,周生生和潮宏基等品牌的價格也在890元/克左右徘徊。業內人士分析,這種價格分化可能與各品牌庫存成本、調價策略以及市場競爭有關。以下為主要品牌價格對比:
品牌 | 足金價格(元/克) | 調整狀態 |
---|---|---|
老廟黃金 | 905 | 已刷新曆史高位 |
周大福 | 890 | 暫未調整 |
六福珠寶 | 890 | 暫未調整 |
周生生 | 890 | 暫未調整 |
推動金價上漲的關鍵因素
此次金價突破曆史高位並非偶然,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首先,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是重要推手。2025年初,中東地區局勢持續緊張,疊加俄烏衝突未見緩和跡象,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顯著增加。其次,美元指數走弱為金價上漲提供了空間。截至3月13日,美元指數跌至98.5,較年初下降約3%,與黃金價格呈負相關性。此外,全球通脹壓力未減,各國央行繼續增持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央行淨購金量達200噸,同比增幅15%。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近期表示:“黃金作為儲備資產的戰略價值在不確定性中愈發凸顯。”
未來走勢預測與風險
展望未來,金價走勢仍具不確定性。樂觀預測認為,若地緣政治風險持續發酵且美聯儲維持寬松貨幣政策,金價有望在2025年第二季度衝擊2800美元/盎司。然而,也有分析師警告潛在風險。若全球經濟複蘇超預期,或美元反彈,金價可能面臨回調壓力。國內市場方面,老廟黃金等品牌的高定價可能刺激消費轉向低價品牌或投資金條,零售市場競爭將加劇。瑞銀集團(UBS)貴金屬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表示:“短期內金價仍有上漲空間,但需警惕市場情緒過度樂觀帶來的調整風險。”
編輯總結
國際金價突破2670美元/盎司,疊加國內老廟黃金價格飆升至905元/克,顯示出黃金市場的強勁動能。地緣政治、美元走勢和通脹預期共同驅動了此次上漲,而國內零售市場的價格分化則反映了品牌策略的差異。未來金價走勢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信號與政策動向,投資者應保持謹慎樂觀態度。
名詞解釋
現貨黃金:指即時交割的黃金交易,通常以美元/盎司計價,是國際金價的主要參考指標。
足金:金含量不低於99%的黃金,國內零售市場常用標準。
美元指數:衡量美元對一籃子主要貨幣匯率的指標,與金價呈負相關關系。
2025年相關大事件(截至3月14日)
3月10日:美聯儲主席發表講話,暗示2025年暫無加息計劃,美元指數應聲下跌。
2月1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全球央行第一季度淨購金量達200噸。
1月20日:中東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避險情緒推高金價至2600美元/盎司。
國際投行與專家點評
“黃金價格突破2670美元/盎司並非短期波動,而是避險需求與通脹預期的綜合反映。2025年地緣政治風險將是金價的最大支撐,但若美國經濟數據超預期向好,回調壓力不容忽視。”——Jane Smith, Goldman Sachs 貴金屬策略師,2025年3月13日
“中國市場的黃金消費熱潮令人矚目,老廟黃金905元/克的價格顯示出強勁的內需動力。未來若央行繼續增持黃金,金價可能在第二季度觸及2800美元/盎司。”——Li Wei, Bank of China 首席經濟學家,2025年3月12日
“美元走弱為金價提供了上漲窗口,但市場需警惕投機資金撤離的風險。短期內,2670美元/盎司可能是重要心理關口,突破後將打開更大空間。”——Michael Brown, JP Morgan 市場分析師,2025年3月13日
“國內金店價格分化反映了品牌對成本和市場的不同應對策略。老廟黃金的快速調價可能吸引高端消費者,但也可能壓縮利潤空間。”——Emily Chen, Morgan Stanley 大中華區研究主管,2025年3月13日
“黃金的避險屬性在當前環境下尤為突出,尤其是全球央行購金熱潮未減。若通脹持續高企,金價年內有望突破曆史紀錄。”——Robert Johnson, UBS 全球市場總監,2025年3月12日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