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卡瑪是《大西洋月刊》的一名專欄作家,他在文章中分析了現在流行的所謂“特朗普海湖莊園協定”的真實性,指出這種大棋理論,理論本身漏洞百出不說,而且最要命的是特朗普本人極不配合。
在很多人看來,過去兩個月,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看起來像是一團混亂、前後矛盾、自毀長城的做法。但可能有人有沒有想過,這實際上可能是一盤大棋的第一步?旨在振興美國制造業、減少國家債務、重塑國際聯盟體系,並達成本世紀最偉大的地緣政治交易。
這是一個在華盛頓、華爾街和財經媒體中日益流行的新理論核心內容,相信的人甚至給特朗普打算達成的這筆“大交易”起了個名字:海湖莊園協定。
這個理論最初並不是出現在“讓美國再次偉大”主題的論壇中,而是在去年11月由斯蒂芬·米蘭提出的論文中首次系統闡述。米蘭是經濟學家,目前擔任特朗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也認可了這個理論的許多基本觀點。
根據這一理論,特朗普連番推出新的貿易壁壘,並不是為了獲得某種具體的戰略讓步或短期經濟利益,而是為了逼迫其他國家就範,坐上談判桌,達成一個全面協議。
那些聲稱關稅政策是為了打擊芬太尼走私或非法移民的說法,統統只是幌子;而那些看似無序的執行方式,其實是為了讓世界各國陷入震驚與錯愕的狀態。
確實,在消費者和企業努力適應新限制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動蕩,甚至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但這正是策略的一部分。
特朗普越能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不惜摧毀全球經濟的“瘋子”,其他國家就越會感到恐懼和絕望,急切尋求緩解方式。一旦外國領導人幾乎哀求他結束關稅混亂,特朗普將召集他們到他在佛羅里達的莊園,提出一系列要求。首先,美國的貿易夥伴必須協調行動,提高自己貨幣相對於美元的價值,這樣可以讓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便宜。對美國存在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比如德國和中國,還將被要求在美國中部地區投資建廠。
然後外國央行將被要求用“百年期債券”來置換手中的美國債務——這種債券100年內不支付利息,實質上為美國提供了無息融資。服從這些條件的國家將獲得關稅減免和軍事保護的承諾;拒絕的國家將面臨更高關稅和撤銷軍事支持。
這些想像中的條款,整合了特朗普長期以來的兩個核心關注點:強勢美元的禍害,以及美國盟友的“搭便車”行為。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高需求導致美元匯率偏高,使美國出口商品變得昂貴,從而讓美國企業處於不利地位。在特朗普看來,這一局面完全是外國政府操縱匯率所致,並且是美國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還認為,這些國家不願為國防支出承擔公平份額,迫使美國過度投入資源來保護盟友,進而推高了美國難以為繼的國債水平。
所以這個新理論認為,特朗普提出的這個“大交易”正是為了終結這一切。美元走弱將恢複美國制造業的輝煌。外國投資的湧入將為美國經濟注入強勁動力。無息融資將有助於控制國家債務,並分攤全球安全的財政責任。美方對盟友與對手劃出明確界限,將帶來全球穩定。
米蘭寫道,“這樣的體系將,會帶來一場堪比布雷頓森林體系或金本位終結時的全球市場變革。”
他所說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正是1944年建立現代貿易秩序的協議。而“海湖莊園協定”將被載入史冊,成為本世紀的世紀協議。
這個理論雖然看起來東拉西扯,卻在一些謹慎的“體面圈子”里獲得了認同。多家華爾街公司已向客戶公開簡報,介紹“海湖莊園協定”可能對投資產生的影響,還有幾十篇輕信的文章圍繞這一理論展開。甚至《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編輯委員會成員吉莉安·特特也寫道:“投資者現在必須意識到,特朗普的行為並不只是‘任性’,他團隊的設想有其強有力的內部邏輯。目前的混亂既是漏洞,也是特征。”
希臘前財政部長、左翼經濟學家亞尼斯·瓦魯法基斯寫道:“批評者以為,特朗普會大吹大擂,最終被現實打臉,暴露其經濟邏輯的空洞。他們根本沒看清楚:特朗普的關稅執念,是一個全球經濟計劃的一部分,這個計劃雖然風險極高,卻並不空泛。”
這只是對這個理論的一種描述方式。
但是,另一種不太輕信的看法是:海湖莊園協定理論,比試圖取代的其它特朗普行為理論還要不靠譜。這個理論對特朗普未來將揭示某種神秘陰謀成果的“信仰”,與其說像經濟學,不如說更接近QAnon陰謀論的思路。
注:QAnon是一個極右翼陰謀論運動,最初於2017年在美國的匿名論壇4chan上興起。這個運動的核心觀點是:有一個由“Q”自稱的匿名人物,自稱是美國政府內部的高級官員,發布機密情報,聲稱美國政界、媒體和商界存在一個秘密的“深層政府”陰謀集團,這個集團據說由戀童癖、撒旦崇拜者組成,並密謀對抗特朗普。而特朗普則被描繪成在暗中與之鬥爭的“救世主”。
QAnon的理論極度離奇,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但仍吸引了大量追隨者,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並在美國政界產生了一定影響,甚至有追隨者參與了2021年1月6日衝擊美國國會的事件。
首先,這個理論中的兩個主要目標本身就相互矛盾:要讓美元貶值,外國必須拋售他們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但這樣一來利率就會上升,美國的債務償還成本也就會變得更高。
所以那個理論才會有一個所謂的“百年期債券”,被設想成“魔法道具”,因為外國會排隊給(他們已經信不過的)美國送上大把免費的資金。
而支撐整個理論的基本前提——弱勢美元是恢複美國制造業的關鍵,本身也很站不住腳。幾乎所有發達國家,不只是美國,近幾十年制造業都出現嚴重萎縮,說明這個趨勢遠不只是匯率問題造成的。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前美聯儲國際金融司司長史蒂文·卡明告訴記者:“有些計劃理論上說得通、實踐中走不通。但這個(海湖莊園協定理論)計劃在理論上就根本說不通。”
也許這個理論最大的漏洞,早在米蘭去年11月的論文中就已有所暗示。他寫道:“特朗普政府確實有一條路徑,能重新構建全球貿易與金融體系,使美國獲益,但這條路徑非常狹窄,需要精密規劃、精準執行,以及對減少不良後果的細致關注。”
如果這是真的,那顯然沒有人把這個信息傳達給真正負責的人。
精密規劃?
目前為止,特朗普的大多數關稅威脅都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而這兩個國家並不在持有美元資產最多的前十國家之列,因此對美元匯率影響有限。相反,像日本、印度、瑞士這些持有大量美元的國家,卻沒受到重點關注。
精準執行?
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政策在六周時間內經曆了宣布、暫停、重新實施、給予部分行業豁免、再次半暫停等反複搖擺。而特朗普的更大關稅威脅也混亂至極,以至於連他自己政府內的核心成員都無法預判他下一步會做什麼。
減少不良後果?
情況恰恰相反,關稅不僅沒讓別國屈服,反而招致盟友和對手迅速反擊,甚至在像加拿大這樣本來對美友好的國家,激起強烈的反美民族主義浪潮。
事實上,特朗普本人似乎對這個計劃毫無興趣,並不配合。他從來不避諱提前透露自己想達成的交易(比如承諾“24小時結束俄烏戰爭”),或拋出一些沒人提出的奇怪主張(比如把加沙建成度假區),但他從未公開提到“海湖莊園協定”這個想法。
有時,他甚至刻意做出與這個理論相悖的行為。今年早些時候,金磚國家(BRICS)可能推出用於國際貿易的新貨幣的傳言,一度引發市場關注,這種舉動理論上有利於削弱美元地位,但特朗普卻威脅說如果他們敢挑戰“強大的美元”,就要對其征收100%的關稅。
而他本人則表示將在4月2日——他稱之為“解放日”,對各國征收“對等關稅”,即按照這些國家對美國商品設置的壁壘征收同等比例的關稅。這個主張與“海湖莊園協定”所謂的宏大戰略邏輯根本衝突,不是為了構建什麼地緣政治協議,而是單純為了迫使他國取消對美關稅。
特朗普對這個被歸於他名下的“宏大計劃”顯然毫無興趣,而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真的成功實施了“海湖莊園協定”,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所謂的“成功”,將意味着自二戰以來帶來空前和平與繁榮的聯盟體系被摧毀。全球將陷入一場經濟混亂,各國爭相尋找美元替代方案,甚至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正如卡明與經濟學家馬克·索貝爾所警告的那樣:就像2008年次貸危機摧毀了人們對住房按揭市場的信任一樣,對美國國債市場的信心也可能遭到重創。
他們寫道:“美元確實可能會下跌,但絕不是特朗普希望看到的那種方式。”
目前來看,所謂的“海湖莊園協定”與其說是真正的政策規劃,不如說是特朗普支持者賦予他雜亂無章衝動的一種“戰略包裝”。
這一理論之所以引發關注,反映的是人們對“關稅邏輯”缺失的極度焦慮。但要想等來一個真正靠譜的解釋,可能還要研究下特朗普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