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買入中國股票的理想時機,尤其是在白宮即將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之前。投資者也並未積極買入:iShares MSCI中國ETF今年雖然上漲了17%,但自3月中旬高點以來已經下跌約6%。
摩根士丹利剛剛上調了對MSCI中國指數、恒生指數以及其他中國股市指數的年終目標,上調幅度在8%到9%之間。
機構的策略師給出兩個理由:第一,第四季度企業盈利將在13個季度以來首次超出預期。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團隊表示,“對預期的猛烈下調、企業自救措施的持續推進,以及科技和人工智能相關投資與應用的加速,都促成了這一變化”。
團隊還表示,估值有望改善。目前中國股票的遠期市盈率為10.2倍,低於其他新興市場的11.6倍,處於折價交易狀態。他們預計這個差距將會縮小,因為中國企業的盈利正呈現更健康的軌跡,而且由於已經實施了大量關稅,新增關稅的空間也相對有限。(前提是特朗普不會將他在競選中威脅的對華關稅提高至60%。)
此外,MSCI中國指數對美國的營收敞口僅為3%,在美國十大新興市場貿易夥伴中是最低的。但摩根士丹利團隊也指出,美中緊張關系可能帶來另一項風險。2月21日,特朗普簽署了“美國優先投資備忘錄”——雖然措辭模糊,但要求政府機構開始制定相應的規則和程序。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將考慮對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關鍵領域采取新的或更全面的限制措施。
白宮還在考慮是否將這些限制適用於上市公司以及養老金、大學捐贈基金和其他有限合夥投資等資金來源。
他們表示:“我們認為,現在就斷定這份文件的措辭意味着會比現有措施進一步升級還為時尚早,尤其是針對公共市場的股權投資。但這可能會讓一些美國投資者暫時觀望,直到有更多明確信息出現。任何重大投資限制,都可能對中國股票的風險溢價造成壓力。”
如果限制措施達到最嚴格的程度,美國可能會對公開市場股票投資實施重大禁令。
摩根士丹利團隊表示,這可能導致MSCI中國指數出現高達十幾個百分點的“大幅回調”。不過,對於非美國投資者而言,這也可能是一個不錯的買入機會——比如2021年針對中國移動和中海油的限制就曾帶來這樣的機會。
目前,美國投資者對MSCI中國公司持股比例已從2018年的17%下降至11%。
另一個關鍵風險在於,中國疲軟的宏觀經濟環境可能持續更久。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團隊預測,今年中國名義GDP增速僅為3.6%,通脹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