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內外政經熱點解讀>正文

海底撈創辦人成新加坡新首富,身家138億美元,擠下去的是位香港地產大佬

文 / 秋名山嫩司機來源:FX168財經網

8月29日,《福布斯亞洲》雜誌發布最新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

 

火鍋連鎖店海底撈集團創始人張勇首次入榜,便以138億美元(約192億新元)身家登上新加坡首富之位。

 

海底撈創辦人成新加坡首富

截至8月29日收盤,海底撈股價今年以來已暴漲118%,市值達1974億港元。曾號稱“不上市”的海底撈,在港交所敲鑼近一年後,“掌門人”張勇顯然成了最大贏家。

 

海底撈一年以來,開啟了全球化瘋狂擴張道路。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撈已經有593家門店,其中43家位於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及海外,包括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越南、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等地。

 

根據海底撈最新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收入首次突破百億,達116.95億元,同比增長59.3%;淨利潤也較上年同期增長約41%。

 

目前,張勇、舒萍夫婦名下持有兩家上市公司股份——海底撈68.6%的股份和頤海國際35.61%的股份。其中,頤海國際市值為513億港元。

 

以此計算,張勇夫婦持有這兩家公司的市值總計1536億港元(1400億元)。而此前,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顯示,張勇和舒萍夫婦以5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825位。 

 

 

 

 

 

 

 新加坡50大富豪榜(圖源:《福布斯》)

 

 
《福布斯亞洲》指出,盡管過去一年的新加坡股市下滑了3.5%,新加坡50大富豪的整體財富仍上升了12%至1300億美元,大部分是因為張勇今年入榜。今年新加坡富豪Top 50的最低財富線也略微上升至5.6億美元。

 

香港、新加坡富豪對比

張勇雖登頂新加坡首富,但138億美元的身家放香港僅能排第七。相比之下,香港首富李嘉誠資產達到317億美元,比張勇高出近180億美元。 

 

 

 

香港50大富豪榜(圖源:《福布斯》)

 

 
對比香港與新加坡的富豪榜,可以看到,香港富豪榜中地產行業占據絕對多數,50大富豪中有25位從事房地產,10大富豪中7位從事房地產,另外3位里2位與酒店相關,還有排在第八的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之一。

 

相比之下,新加坡10大富豪僅僅3位是房地產商,其中排名第二的黃誌祥和黃誌達兄弟是香港地產公司“信和置業”的老總,實際上是香港的房地產商。

 

過去十年,香港地產業的兩兄弟黃誌祥與黃誌達年年在新加坡富豪榜單位列第一。直到今年,兄弟倆才被張勇擠出頭名位置,以121億美元身家位居第二位。

 

香港信和地產的黃誌祥與黃誌達兄弟(圖源:聯合早報)

 

 
同屬亞洲四小龍里的城市經濟體,香港的總面積為1649平方公里,總人口達到了741萬人,而新加坡總面積為719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61萬人,新加坡土地比香港更為拮據。

 

但不同於香港房價奇高,人均居住面積僅有16平方米,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是世界上公認的住房問題解決得比較好的國家之一。

 

早在建國之初,新加坡政府基本上把住房作為公共責任,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說:“房子應該是買來住的,不是買來投機的。”

 

1964年,新加坡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組屋計劃,類似於我國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是在政府主導下,由建屋發展局建設的公共住房。

 

李光耀的政府組屋計劃(圖源:維基百科)

 

 
新加坡是市場經濟國家,但住房的開發與建設並不完全通過市場來實現,而是由政府主導。政府嚴格控制土地資源,為組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土地、資金保障。

 

目前,約有82%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政府組屋中,新加坡政府對於組屋的管理和租賃都有非常完善的條例,因此在政府這樣的政策管理下,即使是在稀土如金的新加坡,也沒人去炒房,哄抬房價。

 

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政策真正成為了普惠性的政策,有力地限制了房地產對國民的吸血,還增進了多種族安居樂業、和諧相處,促進了社會建設,對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香港貧富差距持續擴發

除了房地產上的區別,我們還可以看到,排在香港富豪最後一位的黃敏利身家12.7億美元,放在新加坡能排第31位,是新加坡TOP 50最低財富線5.6億美元的一倍還多。

 

如今,香港的貧富差距問題日趨嚴重,貧富差距大的原因是財富集中度過高,根據媒體億萬富豪指數計算發現,香港十大富豪的總家產相當於香港GDP的35%,位居全球第一。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比例是24%。而在中國內地,這一比率只有1.4%,歐洲這一比率最高的是瑞典,為25%;其次是瑞士,為9.2%;緊接着的是俄羅斯,8.8%。

 

圖源:媒體社

 

 
在國際上,有一個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那就是基尼系數,介於0-1之間,基尼系數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2016年,香港的堅尼系數就已經達到了0.539,穩居世界第一,美國是0.41。

 

香港大學的一項指標顯示,香港的生活質量自2007年以來也在不斷下滑。其中,衡量房價可負擔性的指標大幅下降。CNBC此前報道,2008至2014年間香港的房價上漲了135%,遠超過了租金和薪資的增長速度。

 

從數據可以看出,香港的房地產業把控了經濟命脈,政府收入對地產依賴度極高。雖然房地產行業誕生了眾多富豪,但香港的絕大多數普通市民卻過着蝸居的生活。

 

從根本上說,香港和新加坡兩個國家的制度是不同的,香港奉行自由主義,采用積極不幹預的經濟政策;而新加坡的強勢政府則是一大特色,當局決策可以自上而下很快通過實施。這也就造成了現在新加坡和香港對樓市調控效果的天壤之別。

 

香港與新加坡富豪榜的不同折射出了兩個城市經濟體發展模式的差異,“安居”才能“樂業”,兩個城市的競爭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
分享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