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寶巨虧事件仍在發酵!
22日晚些時候中國銀行通過公告發布了5點說明,以表明相關產品設計正常,但不少投資者對此並不“買賬”。
4月22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了關於原油寶業務情況的五點說明。其中,前三條分別是對原油寶產品、到期處理、合約結算價的解釋。
官網公告顯示,中行於2018年1月開辦“原油寶”產品,為境內個人客戶提供掛鉤境外原油期貨的交易服務,客戶自主進行交易決策。其中,美國原油品種掛鉤CME的WTI原油期貨首行合約。個人客戶辦理“原油寶”需提交100%保證金,不允許杠杆交易。
原油寶產品掛鉤境外原油期貨,類似期貨交易的操作,按照協議約定,合約到期時會在合約到期處理日,依照客戶事先指定的方式,進行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其中,移倉是指平倉客戶持有的全部當期合約,同時開倉下期合約;軋差是指僅平倉客戶持有的全部當期合約。
按照協議約定,在進行上述所提“移倉和軋差”操作時,合約結算價由中行公布,參考期貨交易所公布的相應期貨合約當日結算價。期貨交易所按照北京時間淩晨2點28分至2點30分的均價計算當日結算價。
在後面兩條說明中,中國銀行就投資者提出的部分質疑做出了回應。
第一,投資者質疑中行在4月20日22:00還未啟動移倉,且暫停交易對賬戶的凍結造成了他們的財產損失。
對此,中行在說明中表示,根據協議約定並提前公告,4月20日為原油寶美國原油5月合約當月的最後交易日,交易截止時間為北京時間22點。北京時間4月21日淩晨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價格急劇下挫,下跌至史無前例的最低-40美元附近。當日公布的結算價為-37.63美元,出現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WTI原油期貨合約上市以來第一個負值結算價。
中行表示,為排除當日結算價為負值是由於交易所系統故障等非正常原因造成錯價的情況,中行積極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及市場參與者聯系求證,因此暫停掛鉤美油合約的原油寶產品交易一天,未影響客戶權益。
中行稱,目前,主要參與者仍將根據交易所規則參考該結算價進行結算。已依據事先約定完成5月合約的到期處理。
第二,投資者質疑中行並未施行強平機制。根據此前合約規定,強制平倉的保證金最低比例要求為20%。
中行原油寶產品協議中的強制平倉機制(圖源:新浪微博)
中行表示,對於原油寶產品,市場價格不為負值時,多頭頭寸不會觸發強制平倉。對於已確定進入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的,將按結算價為客戶完成到期處理,不再盯市、強平。
同時,鑒於當前的市場風險和交割風險,中行自4月22日起暫停客戶原油寶(包括美油、英油)新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對此,有投資者指出,此前投資者簽署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個人產品協議》並未找到相關內容。另一投資者說:“這樣說的話,規矩中行隨便定。什麼時候定,怎麼定都可以了。那跟詐騙有何異?”
除此之外,投資者認為中行的預警機制也失效了。此前協議表示,當投資者保證金充足率低於50%時,中行會發出預警提示讓投資者追加保證金。據投資者表述,他們並未收到任何中行的預警提示。
還有投資者表示,中行的回應中,並未對交割日與移倉日間隔過近這一設計做出解釋。據鳳凰網調查顯示,超七成網友認為中國銀行產品設計漏洞是虧損主因。
七成網友認為中國銀行應為原油寶巨虧擔責(圖源:鳳凰財經)
北京時間4月20日晚間至21日淩晨美股交易時段,美原油期貨05合約跌成負值。當天,中行原油寶以“聯絡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為理由,暫停交易一天。
22日,中行補充公告,暫停原油寶新開倉交易,不過其給出的22日合約結算價格為-37.63美元/桶,這也是當日美油05合約的結算價。
中行原油寶面臨的是前所未遇的極端行情。即便是不帶杠杆,-37.63美元/桶的結算價也足以讓投資虧掉本金,同時“倒欠”中行保證金。
圖源:新浪微博
在這張網傳的圖中可以看到,這個客戶投資了2777萬元多頭合約,最終卻由於原油05合約價格史無前例跌為負值,導致163元(人民幣)建倉的合約,以負266元平倉,一共虧損了7301萬元。如果客戶的賬上只是100%保證金的話,相當於投資2777萬元虧光不說,還要倒欠銀行4524萬元。
網上的解讀多把關注重點放在了中行沒有提前移倉、以及中行為何沒有強平、沒有在當晚22:00停止交易同步交割上,但這些說法其實缺少對做市商交易機制和風控機制的深入理解。
中行原油寶跟其他銀行的賬戶原油交易機制類似,都是掛鉤於美國WTI期貨市場的期貨合約。本質上是一個做市商交易模式,也就是銀行直接對客戶提供連續交易報價,把風險承擔在自己身上,客戶在銀行買入或賣出的錢,並沒有直接打入期貨交易所進行交易,這與外匯交易機制是非常類似的。
而由於最近原油價格非常低,引發了一大批之前不太懂的客戶盲目的進入抄底,導致中行的賬戶原油賬戶中,多頭客戶遠遠大於做空的客戶。
盲目的投資者抄底原油(圖源:新浪微博)
對於中國銀行這個做市商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多頭敞口風險,需要去美國的原油期貨市場上,下單非常大的期貨交易多頭持倉,才能對衝掉這個做市風險,直到銀行的原油寶淨多頭客戶把自己的原油寶倉位逐漸平掉以後,銀行才能釋放風險敞口。
但根據銀行賬戶原油的保證金規定和追保強平規定,只有做空才會因為虧損被追保強平,做多是不會被追保強平的。
保證金交易追保強平機制(圖源:騰訊財經)
該機制導致了中行對於05合約在晚上10點就停止交易了(當時11美元/桶),但取的還是下半夜交割價。因為原油寶的客戶都是100%充足保證金的,邏輯上來說,即使是跌到1美元、0.1美元也不存在非要給客戶強平的問題。
銀行的交易部門在設計這個機制的時候,肯定是只考慮了做空上漲追保強平的風險,萬萬沒有想到,原來期貨還能跌到負值,客戶的做多保證金也可能不足。
而到了期貨價格真跌到負值時,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從WTI原油5月合約K線圖可知,銀行雖然理論上是可以把客戶的倉位強行平掉的,但黃金時間窗口極為有限。
上圖是北京時間4月21日淩晨2點-3點的分鍾線圖,一根k線代表1分鍾的走勢。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當時價格從正值曆史性的開始跌破0轉為負,是在北京時間淩晨2點08分產生的,接下來在僅僅20分鍾的時間內,一直跌到了淩晨2點29分最低點-40.32美元。
可以想象,那天晚上中行總行交易台上的交易員們一定是手足無措的,交易部門未必有臨場處置出乎意料大資金的權限,需要總行高管的支持,他們肯定跟部門領導電話不停,徹夜未眠。
這種事情在夜里發生,確實來的太突然太猝不及防,衝擊程度又太高了。誰能想到,短短的20分鍾時間,原油價格一路向下沒有反彈,居然下跌了40美元之多,負值上最低點比前一天收盤價20美元還多一倍。
中行以當日價格最低點-40美元附近的-37.63價格去結算客戶的倉位,恐怕也是因為當日期貨市場上的平倉位置就在這附近而造成的。
投資者巨額虧損(圖源:新浪微博)
對於中行以-37.63美元的價格結算倉位,有投資者詢問,在五月合約買一桶對方還倒貼錢的情況下,為何投資者不直接參與實物交割,領了油後再在六月賣出去,實現無風險套利。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高新偉表示:“這個時候,他們無法交割,只能任人宰割。因為期貨交易是分為投資合約和交割合約,這是交易前就確定好的,無法更改。投資合約是無權實物交易,到期就必須平倉。要進行實物交割的合約,在這最後的交易日是不可能申請到的,況且申請交割合約還需要有很多資質,並不是所有機構都符合。”
根據CME官網查詢的原油交易規則來看,參與交割的買家必須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 (Cushing, Oklahom) 的任何管道或儲油設備按離岸價(“FOB”)條件進行,且有權使用Enterprise庫欣儲油設備或Enbridge庫欣儲油設備的管道。
此外,實物交割合同,必須最晚在結算日的前的第三天的晚上12點以前,賣家告訴買家有關打款銀行等相信息。換言之,到期最後三日里,已經根本不可能申請到實物交割的期貨合約。
“在投資合約里,因為在最後三天沒有其他出路,再加上交易所價格可以負數的這一規則的修改,直接讓空頭把多頭逼到了死角,進行了絞殺。”高新偉形容道。
中行以-37.63美元的價格結算倉位已經發生,現在問題的焦點是中行是否要賠償投資者損失,以及投資者“欠”銀行的錢需不需要還。
目前在涉及“倒欠”銀行錢是否需要補齊的問題時,中行APP在線客服表示,這將被視為欠款,銀行有權向人民銀行申請將欠款記錄納入其征信。
圖源:新浪微博
而根據原油寶投資協議,保證金不足部分,中國銀行可扣劃投資者其他賬戶資金用於抵償該行損失。這意味着,當投資者不主動彌補“倒欠”原油寶賬戶的錢,存款賬戶也將不保。
針對中行向散戶“催債”的情況,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認為中行此舉合法、不合理、不合情。
“投資者進行紙原油交易時都會簽署協議,而在協議書當中,所有交易性的風險責任都是由交易者承擔的,中行的協議條款實際上是一個霸王條款。但投資者既然簽署了,就要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賠償。”王紅英表示。王紅英同時指出,在紙原油的產品設計上,銀行是可以做到規避這類極端風險的。
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亞律師表示:“本案中的責任分擔問題就是要確定中國銀行是否有過錯的問題,判斷中國銀行在原油寶業務中是否有過錯,主要看是中國銀行在移倉時點、平倉機制等方面是否符合交易慣例、合同約定、法律規定。”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個人產品協議》的第二條“聲明與保證”中寫明,“甲方(即個人客戶)聲明與保證:甲方用於交易的資金來源合法,為本人純風險資本金,已經考慮到且能夠承擔該資金全部虧損的風險。”上述協議第三條約定:“應滿足具體產品對投資者風險評級的要求,可能面臨市場風險、系統風險、通訊風險、轉賬限制風險等,並須自行承擔有關風險及損失。”並對各種風險進行了詳細解釋。
尚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趙誌東律師表示,上述條款屬於格式條款,主要約定投資者對面臨的風險自行承擔損失。但免除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主要義務、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無效,即使有這些條款的存在,並不能完全免除中國銀行的責任。
在 2020年 3 月以來,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波動明顯,中國銀行在“原油寶”產品設計之初以及後續“原油寶”交易過程中,都應提前考慮各種可能存在的市場風險,並進行防範和控制,然而,中國銀行卻在“原油寶”產品交易規則中規定了不合適的移倉換月日(交易日倒數第二天),導致中國銀行在“原油寶”產品進行平倉時,遭遇重大的流動性問題,產生巨虧。
趙誌東稱,在原油寶產品的制度設計上是存在問題的,中國銀行是可以做到規避這類極端風險的。原油寶屬於一種理財產品,該產品是一種信托結構,中國銀行是受托人,在為委托人去從事信托事務或者理財管理的時候,要盡到審慎負責的義務。CME早在4月15日就修改軟件編程,會產生負油價的高風險,中國銀行沒有進行相應的結算風險的提示。
“工行、交行都在4月15號就自動從5月份的合約遷倉到6月份。但是中國銀行沒有進行類似操作,這次五大行紙原油的產品只有中國銀行出問題。”他表示。
“本次事件的爭議點在於平倉的時間點,工商銀行的類似產品就在之前就已經把合約移倉了,那麼中國銀行的產品對於其沒有選擇這個時間點交易的原因需要給出合理理由,不能給出合理理由應當承當過失責任,”趙誌東說,“鑒於之前其他銀行的做法,中行應當要擔負責任,投資者在虧損完全部本金之餘倒欠銀行是不可能的。”
綜合多方面觀點看,倒貼虧損的部分大概率將由中行承擔,而本金部分的損失由投資者承擔,願賭服輸,多頭將本金虧完不存在推卸責任。
本次中行原油寶事件源於4月21日這一天趕上了一次史無前例的行情,其實類似的“史無前列”在金融史上屢見不鮮,比如赫赫有名的“瑞郎黑天鵝”事件。
2015年1月16日,歐元兌瑞士法郎的匯率大幅度貶值,當天匯率大幅跳水,歐元下跌13.8%,瑞郎兌歐元和美元匯率一度飆升39%。
由於保證金交易,個人投資者可以爆倉止損,但無數外匯平台做市商就慘了。因為瑞郎匯率飆升速度太快,以致市場流動性極度缺乏,交易公司均無法執行交易,從而導致巨大虧損。
因此慘遭巨額虧損的基金公司、外匯做市商、外匯交易部門等多如牛毛,很多小公司直接倒閉,一些較大的在做垂死掙紮,有些也已經暫停營業,有些則申請破產保護和重組。
這次事件致使福匯虧損2.25億美元,盈透虧損1.2億美元,Alpari直接破產,整個外匯市場哀鴻遍野,有些利用幾百倍杠杆持有歐元或賣空瑞郎的投資公司在這一天內一蹶不振。
“中行原油寶事件”雖然損失巨大,但中國銀行家大業大想必不會破產,但從更深金融史的角度來看,是一次比“瑞郎黑天鵝”更深刻的教訓。
一般而言,期貨市場里的原油、黃金價格波動幅度是比較小的,很多人會覺得,100%保證金意味着沒有風險。但現實教育我們,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對於保證金交易和市場上的風險提示,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