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國際化捷報頻傳,參與了更多全球商品交易的結算領域。
根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土耳其中央銀行當地時間19日對外發布消息稱:所有於本月18日通過該銀行支付從中國進口商品費用的公司,均以人民幣進行結算。

這是自2019年中國和土耳其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以後,土耳其首次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土耳其央行表示,以人民幣結算將“進一步加強土耳其與中國之間的金融合作”。
6月20日,土耳其電信巨頭Turk Telekom邁出了使用人民幣與中國進行貿易的第一步。Turk Telekom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在達成互換協議後,GSM公司將人民幣用於進口支付,這消除了在雙邊貿易中使用當地貨幣而非第三國貨幣的障礙。
圖源:hurriyetdailynews
不久前,全球知名綜合性資源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集團與中國寶武集團旗下寶鋼股份完成了首筆以人民幣為支付結算貨幣的鐵礦石交易,總金額近1億元。
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對全球鐵礦石的交易都具有一定風向意義。必和必拓集團中國區總裁王躍奎表示,必和必拓長期致力於與中國開展業務,並努力滿足中國客戶支付靈活性需求。
今年5月,包括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巨頭、巴西的鐵礦石巨頭等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都和中國采購商達成了人民幣直接結算。這意味着,中國市場掌握鐵礦石交易的定價權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必和必拓(圖源:BBC)
無獨有偶,當地時間6月8日,柬埔寨計算機分銷商雅可科技公司辦理了柬埔寨首筆瑞爾兌人民幣直接外匯交易業務。這筆資金被轉至雅可科技公司在中國境內的出口商賬戶,並通過廣西區域銀行間市場與中國銀行廣西分行完成人民幣兌瑞爾平盤。
過去,柬埔寨客戶必須先把瑞爾兌成美元,然後再兌換成人民幣。分析認為,當柬埔寨產品未來出口到中國直接使用人民幣或柬幣瑞爾進行交易時,可為柬埔寨農民獲得更多利潤,規避掉美元利差風險提供了先機。
事實上,柬埔寨直接用人民幣開展經貿已持續一段時間了,根據柬埔寨國家銀行數據,2019年柬埔寨共有17家銀行可以進行人民幣交易。
事情還遠不止於此。隨着經貿格局的不斷變遷,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也在持續增加人民幣的使用概率,並都與中國央行簽訂了本幣互換協議。這對於東南亞等不具備儲備型貨幣的經濟體來說,將是其規避美元利差,獲取更大價值的有效途徑。
6月18日,新加坡財政部決定性人士指出,人民幣業務合作是中新雙邊關系的一大特點;新加坡是大中華地區以外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之一,而投資和跨境貿易則提升了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率;因此,新加坡和上海之間的跨境人民幣合作項目也可以進一步深化,以更好地支持東南亞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與投資流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貨幣政策仍在正常區間,人民幣對主要可兌換貨幣保持着較高的逆差,所以人民幣的資產對全球的資產配置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較之下,由於美聯儲開啟“印鈔機”模式,利率接近於零,美元不斷出現不利信號。有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已有35個國家正加速“去美元化”進程、有16個石油出口國正在繞開美元進行結算、21個國家在減持美債。
2020年3月,包括中國、俄羅斯、中亞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內的上海合作組織財長會議提出了一個倡議,確定開展雙邊貿易、投資、相互結算和發行本幣債券的路線圖。
耶魯大學研究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總裁羅奇(Stephen Roach)近期就多次通過媒體發聲,預測美元將持續走弱,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甚至可能走貶35%。
綜合海外媒體6月23日報道,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日前指出,美元的地位正面臨考驗。而一旦美元失去優勢,該國的優勢也將隨之消失。
亨利·保爾森(圖源:CNBC)
具體而言,作為世界貨幣,美元為美國帶來了諸多好處。在美元優勢之下,該國匯率風險更低,還可以通過印鈔來購買他國廉價商品,結果僅僅是承受大規模貿易赤字。
根據美國實時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美國的國家債務規模已經高達26.2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自2020年以來,該國新增國債已經超3萬億美元。有分析指出,美國飛速增長的國債規模將會對財政預算造成衝擊,從而加劇金融危機。
而美國能否正確應對這些因素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決定美元是否能夠通過考驗。美聯儲(Fed)6月22日發布了該國經濟將萎縮6.5%的悲觀性預測,該預測並不考慮二輪疫情的影響。但目前美國爆發第二輪疫情的跡象已經較為明顯,這意味着,未來該國經濟將面臨更糟糕的境地,美元通過考驗難度大增。
亨利·保爾森指出,考慮到美國經濟已經陷入相對衰落,而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正在崛起。目前看來,人民幣是最有可能取代美元的貨幣。他強調,當前威脅美元地位的主要風險並非來自外部,而是來自美國本身,美國經濟必須持續激發公信力和信心。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元的地位將岌岌可危。
據路透社報道,6月23日,人民銀行在香港成功發行了100億元6個月期人民幣央行票據,中標利率為2.21%。
中國央行稱,此次發行受到境外投資者廣泛歡迎,包括美、歐、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央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踴躍參與認購,投標總量超過340億元,為發行量的3.4倍,表明人民幣資產對境外投資者具有較強吸引力,也體現了全球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的信心。
IMF認為,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唯一一個增長強勁的經濟體。中國的增長很有可能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預計第三、四季度中國經濟將更強勁。
6月17日,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同樣表示,今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國家,預計會在第四季度基本恢複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邢自強預計,今年中國經濟會增長2%左右——這比IMF預計的1%更加樂觀。
圖源:摩根士丹利
人民銀行方面表示,香港人民幣央行票據的穩定持續發行有利於豐富香港市場高信用等級人民幣投資產品系列和人民幣流動性管理工具,滿足離岸市場投資者需求,完善離岸人民幣收益率曲線,促進離岸人民幣貨幣市場發展,以及帶動其他發行主體在離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此舉拓展了香港的人民幣金融產品,讓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投資者有更多選擇,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全球各個國家采取量化寬松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充裕,在這種情況下推動人民幣海外央票可以進一步穩定人民幣的匯率,增加市場對其認可度。
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6月18日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5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由4月的1.66%升至1.79%,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快速上升。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介紹,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已達到6.4萬億元,並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
據6月19日消息,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人民幣已成為世界最大貨幣互換圈,人民幣貿易融資目前也已超過日元。
朱民稱,過去幾年里,我國已與全球範圍內的39個國家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的規模已經達到3.47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貨幣互換圈。另外,人民幣貿易融資目前也已超越日本,在全球占第三,而貿易融資對貨幣使用量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目前,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市場已經排名第五位,在國際外匯交易市場排名第七位。人民幣要真正變成國際上“完全自由流通的貨幣”,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6月21日-23日舉辦以“重啟全球信心”為主題的夏季峰會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如果做好改革開放工作,人民幣國際化就會逐步向前發展,不必急於求成。
周小川還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比較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國經濟貿易的發展有關系,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也有關系。應該以更大的勇氣和魄力向前推進改革開放,這樣不僅對中國經濟、對國際合作有好處,對人民幣未來的國際地位、被自由使用的程度也有好處。
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及首席執行官郭利博表示,人民幣成為一個主要的儲備貨幣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也非常重要,他們希望能夠更加自由便利地進入中國市場。不過,人民幣的國際化目前仍然處在“初生”階段,人民幣在國際交易當中的占比還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