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內外政經熱點解讀>正文

洪災疫情致印度洋蔥減產價格暴增,印度宣布禁止出口洋蔥

文 / 秋名山嫩司機來源:FX168

在南亞國家,洋蔥素有“國民蔬菜”之稱,小到老百姓的餐桌,大到國宴,洋蔥都是必不可少的配料。

作為全球最大洋蔥消費國的印度,這回又出現洋蔥危機了。

印度禁止洋蔥出口

據《今日印度》9月16日報道,印度已經宣布將禁止印度所有洋蔥出口,印度經貿總局稱是為了抑制國內市場,近期因為供不應求而導致價格暴漲的現象。

根據命令,印度工商部將立即禁止所有洋蔥品種的出口,切片或粉末狀的洋蔥也包括在內。

圖源:《今日印度》

《今日印度》報道稱,不正常的降雨、運輸限制、新冠疫情導致的封鎖,以及農產品短缺,都推高了洋蔥價格,給普通民眾帶來了沉重打擊。

由於雨水和部分封鎖造成的供應中斷,批發市場供應不足,土豆、番茄和洋蔥等當地主要食品的價格在全國範圍內大幅上漲。一些消耗品產量的下降和燃料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消費者不得不承擔的負擔。

市場專家相信,這種價格上漲將持續幾個月,原因是印度大部分地區的雨季持續時間延長,暴雨造成的洪災破壞了印度南部的農作物。

印度商人索努·馬朱達爾(Sonu Majumdar)表示,印度最近的洪災使洋蔥生產遭遇挫折,供應必須再等待兩個月,等到新作物上市後才可能緩解供應緊張,洋蔥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9月15日,《經濟學人》援引印度當地媒體報道稱,今年雨季的降水及洪災嚴重影響了馬哈拉施特拉邦等地區的洋蔥產量,對外貿易總局此舉是為了增加國內市場供應以平抑近段時間暴漲的價格。

印度阿薩姆邦遭遇洪災(圖源:印度斯坦報)

印度消費者食品價格指數(CFPI)和洋蔥價格的上漲是印度政府采取極端禁令的兩大原因。

Lasalgaon農產品市場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市場內洋蔥價格在2020年3月至9月間翻了一番。作為印度餐飲中的主要食材,洋蔥的零售價格已從每公斤15-20盧比(約合人民幣1.38-1.84元)上漲至每公斤35-40盧比(約合人民幣3.22-3.68元)。印度部分地區的洋蔥售價甚至達到每公斤160盧比(約合人民幣14.71元)。

印度統計和計劃執行部(MOSPI)9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CPI為6.69%,盡管低於上個月的6.73%,但也遠高於印度儲備銀行(RBI)設定的6%的目標。此外,印度8月份的消費者食品價格指數(CFPI)為9.05,上個月為9.27。

政治蔬菜——洋蔥

對於南亞一些國家的居民而言,洋蔥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人們認為吃辛辣的洋蔥可以殺菌,預防疾病。因此,無論是辛辣的咖喱還是刺鼻的小菜中都會加入洋蔥。

在印度,沒有任何蔬菜的地位可以和洋蔥相提並論,這種高產又美味的蔬菜被譽為"窮人的食物"。

據《金融時報》報道,在印度,數百萬人花費50%的家庭收入用於采購食物,而洋蔥是許多貧困人口餐桌上的常見蔬菜。印度食品曆史學家Mohseena Mukadam表示,在印度西部邦,如果人們買不起蔬菜,便會用洋蔥就着面包吃。

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約有3.5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處在國際公認的貧困線以下,每天的生活費用不足1.25美元(約合人民幣8元)。這些人的飲食菜單里很難包含雞鴨魚肉等肉類,易種又高產的洋蔥便成為他們的主要食物。

洋蔥的價格確實低廉,大致徘徊在每公斤20-30盧比(約合人民幣2-3元)左右。但以現在印度部分地區每公斤160盧比(約合人民幣14.71元)的價格,確實是印度民眾難以承受的。

因此,印度人民對“洋蔥價格”非常敏感,也在於如果連洋蔥都買不起,就意味着沒有飯吃了。

印度洋蔥市場(圖源:印度斯坦報)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人民的飲食生活,還有政壇的起伏,在印度曆史上,洋蔥對政壇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洋蔥也因此被稱為“政治蔬菜”。

1980年大選期間,洋蔥價格上漲,當政的人民黨(Janata Party)控制價格不利,民眾怨聲載道。作為在野黨的國大黨領袖英迪拉·甘地抓住時機發起政治攻勢。

她參加競選時,並不佩戴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別出心裁地用洋蔥串成項鏈掛在脖子上,讓選民一看就聯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損,並喊出口號:“不能控制洋蔥價格的政府沒有權利掌控政權”,最後競選成功。

印度第一位女總理、尼赫魯之女英迪拉·甘地(圖源:維基百科)

1998年10月,洋蔥漲到每公斤42盧比,引發了大規模街頭抗議和搶劫活動,並直接導致了印度人民黨在隨後的新德里以及拉賈斯坦邦等幾個地方議會選舉中轟然倒台。

2005年10月,印度洋蔥售價從每公斤15盧比飆升到了30-35盧比,再次爆發危機,波及範圍之廣史無前例。

隨後,新德里爆發示威遊行,憤怒的民眾把洋蔥掛在脖子上、頂在頭頂上,高喊口號,表示強烈不滿。反對黨還威脅,如果未來幾天仍然不能遏制價格,將采取暴力行動。

印度民眾在新德里抗議洋蔥價格上漲(圖源:BBC)

2010年10月,洋蔥危機再度爆發。11月政府宣布禁止洋蔥出口,12月底又將禁令升級,從之前的一個月延長成無限期。

當時的反對黨印人黨趁虛而入,借“洋蔥危機”不斷向國大黨發難,指責當局不當的洋蔥外貿政策是這場危機的禍根,一時間國內針對國大黨的抗議此起彼伏。

印度媒體稱,印人黨號召民眾發起“洋蔥革命”,投票“推翻”辛格的國大黨聯盟政府,並發起了兩萬人示威,導致新德里部分地區陷入癱瘓。

然後是2013年的洋蔥漲價風波,一些地方的洋蔥零售價格從每公斤20盧比漲至每公斤100盧比。印人黨故技重施,直接導致國大黨的民意支持跌至谷底。

2010年與2013年先後兩次“洋蔥危機”,慢慢耗盡了印度民眾的耐心。印度民眾日益不滿於國大黨執政能力,最終釀成了國大黨在2014年大選中的敗局。

莫迪當選印度總理(圖源:今日印度)

莫迪當選總理後,印度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壓低洋蔥價格,連續6年沒有發生“洋蔥危機”,但卻損害了印度農民的利益。去年的大選中,在印度中部的洋蔥種植區,一些農民封鎖了高速公路,向莫迪表達抗議。

去年6月獲得連任的莫迪表示,到2022年將使農民收入翻番。《紐約時報》稱,莫迪最擔憂的仍然是國內民生問題,但是壓低洋蔥價格後討好了消費者,卻可能導致他和農民之間的關系惡化。

莫迪連任後,2019年12月至今,已經連續爆發了兩場“洋蔥危機”,印人黨正在遭遇當年國大黨一樣的挑戰。

印度為何頻頻爆發洋蔥危機?

雖然,印度政府將“洋蔥危機”歸結於氣候影響,但印度國內深層次的頑疾才是根本。

眾所眾知,對抗水旱災害要依靠水利設施,調節豐年荒年的水量,保證糧食生產。但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雖然印度的水電潛力估計約為145000MW,但到目前為止,已開發的水電還不到30%。

印度基建能力薄弱。去年9月,印度賈坎德邦一座建造了42年,耗資近220億盧比(約合22億元人民幣)的大壩,在啟用後不到24小時就發生坍塌,水從決堤口溢出,淹沒了鄰近吉里迪區巴戈達爾地區35個村莊的農田。

後來印度曾派專門的調查小組調查大壩倒塌原因,最終結果表示大壩倒塌是因為上面存在多處老鼠洞。

印度大壩啟用1天不到就塌了(圖源:英國衛報)

除了水壩基礎設施不足,印度的道路水平同樣是“洋蔥危機”經常發生的重要原因。

根據《經濟學人》報道過的“一顆洋蔥之旅”的故事。

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蘭賈昂村,加拉姆·戴夫卡有6公頃土地,每年可收獲4次洋蔥。他沒有冷藏設備,收獲的洋蔥只能存放在棚屋內的木籃子里,在高溫天氣里,離開了土地的洋蔥15天內就會腐爛,所以需要趕快被處理。

經過分級,戴夫卡家最好的洋蔥被裝上一輛舊拖車,和鄰居家的農作物一起,在坑坑窪窪的路上顛簸數小時,到達32公里外的拉薩爾加昂鎮市場。

早上9點,300多名銷售代理來到市場里挑選貨物,此後,一批批被重新分類、包裝的洋蔥會到達各個城市,並在那里被分銷商加價20%賣給零售商和餐館。

從被采摘到在市場被販賣,洋蔥至少要經過4次裝載、分類和重新包裝,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損耗率驚人——破損、幹枯引起的重量流失超過三分之一。印度央行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交通和倉儲設施落後,印度出產的水果和蔬菜約有40%在售出前腐爛。

此外,落後的耕作方式和農業基礎設施,也是導致印度洋蔥產量一直不增長的重要原因。印度“國家園藝協會”的數據顯示,印度每公頃土地平均出產洋蔥14.2噸,遠低於中國的22噸。

由於基建能力欠缺,水利、道路、農業基礎設施均有短板,天災人禍一起到來,洋蔥危機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今年隨着中印衝突加劇,印度禁止了中國企業參與基建項目,不再允許中企參與該國道路、水壩建設項目;而對於已參與招標的中資企業,將重新進行招標,大量印度基建項目陷入停擺。

當然,禁止中企參與基建只是遠期影響,現在印度政府面臨着洋蔥危機、新冠疫情、大規模失業交織在一起的三重危機,印度民眾抵禦洋蔥價格上漲的能力愈發脆弱。

現在印度內憂外患非常嚴重,邊境與中巴摩擦,後勤供應問題加劇,國內民眾的基本生活也很難滿足,莫迪正在面臨任內最大的考驗。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