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是一個動蕩的年份。
阿塞拜疆的納卡衝突剛剛停火,東非地區的埃塞俄比亞已經陷入內戰的漩渦。
埃塞俄比亞爆發內戰
綜合美聯社、路透社等外媒消息,埃塞俄比亞“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於本月4日派出了武裝組織對該國政府軍的軍事基地進行了襲擊,對此,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宣布進行反擊,而這也導致該國的內戰爆發。
埃塞爾比亞擁有1億以上的人口,是東非地區頗有影響力的大國。發生在該國的武裝衝突已導致數百人死亡,國際社會普遍擔心這場衝突將愈演愈烈,從而破壞該地區的穩定。
埃塞爾比亞政府軍是在11月4日對提格雷發起軍事打擊的,政府向反叛武裝發射了火箭彈,目的是摧毀其裝備。此前埃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指責提雷格軍隊襲擊了駐紮在這個北部州的聯邦軍隊。這個州與厄立特里亞和蘇丹接壤,居住着大約500萬人口。
隨後戰火開始蔓延到埃塞俄比亞的阿姆哈拉州,當地軍隊與聯邦軍隊一道在提格雷地區與TPLF(提格雷的執政黨)交戰。13日晚些時候,阿姆哈拉的兩個機場遭到火箭彈襲擊,TPLF稱這是對政府空襲的報複。
隨着戰火升級,提格雷州及附近地區的居民開始逃往鄰國。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表示,由於埃塞俄比亞聯邦政府與提格雷部隊之間持續不斷的衝突,超過14,500名埃塞俄比亞人逃往蘇丹。
聯合國難民署17日消息,埃塞俄比亞北部提格雷地區的衝突在該國與蘇丹的邊境引發了“近20年來前所未見的”大規模難民潮,過去7天平均每天都有4000人湧入蘇丹東部尋求庇護。
難民署發言人巴洛什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線上記者會上表示,埃塞俄比亞難民目前主要從三個過境點進入蘇丹的卡薩拉和加達里夫州等地區,“第一線的應對資源已經捉襟見肘,大範圍的人道主義危機正在發生”。
難民署表示,預計未來幾天,進入蘇丹的埃塞難民將達到數十萬。聯合國及其在蘇丹的合作機構正在為埃塞難民的湧入做準備。蘇丹軍方官員透露,上周進入蘇丹的難民中還包括至少30名埃塞政府軍士兵。該官員稱,這些士兵主動繳械、尋求蘇丹的庇護。
激戰持續的同時,“提人陣”指責鄰國厄立特里亞派兵協助埃塞政府作戰。11月15日,據路社消息,“提人陣”稱襲擊了厄立特里亞首都阿斯馬拉的機場設施,以示報複。
據報道,提格雷的武裝力量就向鄰國厄立特里亞發射了火箭彈,使國際社會的擔憂進一步升級。美國國務院負責非洲事務的高級外交官蒂博爾·納吉譴責提格雷部隊對厄立特里亞的襲擊,稱這是“試圖使提格雷的衝突國際化”。提格雷地區主席Debretsion Gebremichael則指責厄立特里亞向他的地區派遣坦克和數千軍隊以支持埃塞俄比亞政府的進攻。
厄立特里亞對提格雷的指責當然予以否認。該國外長奧斯曼·薩利赫·穆罕默德上周對路透社表示,“這是埃塞內部衝突,我們不是這個衝突的一部分”。
提格雷向鄰國厄立特里亞發射了火箭彈(圖源:谷歌地圖)
目前,埃塞爾比亞內戰已持續14天,衝突雙方仍在大打出手。
11月15日晚些時候,埃塞俄比亞軍隊解放了北部提格雷地區的一個名叫阿拉瑪的城鎮,該鎮靠近阿姆哈拉州的邊境,距離提格雷的首府梅克爾約120公里(75英里)。政府緊急行動小組指控當地領導人在他們逃離時從該鎮帶走了1萬名囚犯。
埃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17日在社交媒體發帖說,給“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武裝的三天投降期限已過,政府今後幾天將展開“最後且關鍵”的執法行動。
埃塞為什麼會爆發內戰?
這場內亂的主導者"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此前是埃塞俄比亞執政黨的核心政黨。
去年12月份的時候,埃塞俄比亞總理組建了新的執政黨,並沒有將"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納入其中。因此,"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與當局政府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分歧,而這也就是爆發內亂的主要原因。
這次埃塞俄比亞內戰,往小了說是提人陣和繁榮黨之間的鬥爭,往大了說是提格雷人和奧羅莫人長期以來矛盾的總爆發。
埃塞俄比亞內部人口眾多,在2017年便突破一億,但其內部民族矛盾複雜,共有80多個民族。但自1991年推翻門格斯圖政權後就一直是提格雷人執政,直到2018年奧羅莫人阿比·艾哈邁德上台。
而提格雷人僅占埃塞人口約8%,是埃塞俄比亞第四大民族,埃塞第一大民族是奧羅莫人,人口是提格雷人的五倍,第二大民族阿姆哈拉人是提格雷人的4倍。
提格雷人之所以能執掌埃塞30年,最主要的原因是現今埃塞俄比亞政府於1991年推翻之前軍政府領導人門格斯圖時,提格雷人出力最大。
此後,埃塞政局被以提格雷人為核心的埃塞俄比亞革命陣線(埃革陣)主導,埃革陣具體由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阿姆哈拉民族民主運動、南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陣線以及後來才加入的奧羅莫人民民主陣線組成。
門格斯圖軍政府被推翻後,提格雷人對幫助他們推翻門格斯圖的厄立特里亞解放陣線投桃報李,1993年厄立特里亞正式公投獨立。
但是,由於厄立特里亞獨立後的邊境劃界,以及埃塞俄比亞失去出海口帶來的種種問題,兩國化友為敵,於1998年爆發埃厄邊境戰爭。
埃塞俄比亞前領導人梅萊斯·澤納維,本身作為提格雷人,曾領導埃塞俄比亞,成功將該國打造成為非洲相對發達的國家,但在其死後,提格雷人便逐漸失去對埃塞政權的掌控。
其他民族也逐漸在議會和各級政府中占據優勢,他們愈發不滿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統治。於是在2018年,無法承受各方利益集團以及全民示威反對的情況下,海爾馬里亞姆·德薩萊尼辭職,該國總理由前文提到的奧羅莫人阿比·艾哈邁德繼任。
2018年阿比出任埃塞俄比亞總理後出人意料地表示,埃塞俄比亞將放棄對引發衝突的有爭議邊境地區的主權要求。2018年9月16日,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簽訂和平協議,該協議將Badme鎮(原屬提格雷州)劃歸厄立特里亞。阿比·艾哈邁德因此獲得201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解決邊境問題,在國際上大出風頭,又坑了提格雷人的阿比·艾哈邁德,於2019年12月將埃革陣里除了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以外的政黨拉出來,聯合其他所有政黨,成立了新的執政黨——埃塞俄比亞繁榮黨(繁榮黨)。
於是乎,數十年來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是埃塞俄比亞主宰的提格雷人被排除出執政聯盟,他們不甘示弱地開始反擊中央當局,並於2020年9月9日發起的獨立公投。
埃塞俄比亞當局(繁榮黨)自然不可能任由提格雷人得逞,2020年11月4日上午,阿比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攻占中央政府於提格雷州的北方司令部為由,宣布向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開戰,埃塞俄比亞內戰爆發。
當然,提格雷人並非毫無還手之力。27年的長期執政,使提格雷州聚集了大量先進武器,和厄立特里亞長期的邊境衝突也讓他們保有一支25萬人的精兵,而且在國際上還擁有一大批盟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就是提格雷人,曾經還是提人陣的高層。
埃塞當局拒絕調停
此次埃塞當局和提格雷人的衝突,可能引發全面內戰,同樣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數月來,觀察人士一直擔心埃塞俄比亞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和長期社會動蕩,會對“非洲之角”地區產生巨大影響。
據路透社報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古特雷斯呼籲埃塞俄比亞國內各方立即采取措施緩和當前緊張局勢,確保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與此同時,美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館方面也是如此表態。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稱,埃塞俄比亞的分裂“將是現代曆史上最大的國家崩潰,可能導致大規模種族衝突和宗教衝突”。報告還認為,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十字路口”,若在此處爆發人道主義危機和安全危機,其規模和影響將比南蘇丹、蘇丹、索馬里和也門等地現在的情況更加嚴重。
國際危機組織警告,國際社會需要團結一致,就幫助埃塞俄比亞進行全國性對話提供想法和建議。該組織表示,考慮到該國的多重性和嚴重分歧,若發生戰爭,對於這個非洲第二大人口國將是災難性的,並會將後續影響和難民送往非洲其他國家以及整個地中海地區。
不過埃塞總理阿比認為埃塞會陷入混亂的擔憂“毫無根據”。他11月9日在Twitter發文,把目前的軍事行動稱為“執法行動”,在終止了武裝分子長期以來的“逃脫懲罰”行為後將盡快結束。
圖片來源:Twitter
非洲聯盟呼籲交戰雙方立即停火。尼日利亞前總統奧盧塞貢·奧巴桑喬16日飛往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試圖促成衝突雙方對話。
烏幹達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16日會晤到訪的埃塞副總理德梅克·梅孔嫩,隨後在推特寫道:“應該談判,應該停止衝突,否則會導致不必要的人命損失並給經濟造成嚴重問題。”
但埃塞俄比亞政府16日拒絕了一些非洲國家調停提格雷州衝突,呼籲國際社會“給點時間”,以便盡快恢複提格雷州的憲法秩序,同時表示準備接納難民回國。
埃塞政府提格雷州危機工作組發言人雷德萬·侯賽因說:“除非將罪魁禍首送上法庭,否則我們不需要調停。”
“現在進行調停,只會獎勵有罪不罰。”侯賽因說,德梅克將向其他東非國家領導人傳遞這一信息。德梅克當天還前往肯尼亞,會晤肯總統烏胡魯·肯雅塔。肯尼亞和吉布提均敦促和平化解危機。
埃塞總理阿比16日說,埃塞政府準備接納難民回國,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我們向逃亡的無辜平民發誓,將保護他們的財產,提供人道主義支持,確保他們平安回國。”
埃塞聯邦議會上院16日發表聲明說:“事情真相是,‘提人陣’違反憲法、威脅憲法秩序。聯邦政府只是在努力恢複秩序。”埃塞政府強調,必須先解除“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才能開啟談判。
據路透社報道,通過以色列外交和軍方人員為消息源,政府軍已經收複提格雷州60%的土地。
埃塞俄比亞Fana廣播電台17日援引控制緊急狀態遵守情況的政府工作站消息報道稱,埃塞俄比亞軍隊在提格雷地區(Tigray)逼退政黨“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力量,取得決定性勝利。
消息稱,埃塞俄比亞軍隊在該地區西部和東部陣線取得勝利,成功繳獲“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武器並抓獲一些叛亂分子。Fana廣播電台還報道稱,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宣布,近日將開展最終的決定性軍事行動。
目前,埃塞俄比亞內戰還在繼續,CNBC擔心,衝突升級可能威脅埃塞俄比亞的經濟成就。
自1991年起至今,在國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埃塞俄比亞以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為模板,大舉投資,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和制造業,制定政府部門主導的經濟發展計劃,因此也被國際媒體稱作非洲版的中國經濟。
包括FT和美國石英財經網站在內的多家外媒也報道過相似的分析,認為埃塞俄比亞希望能成為像中國一樣發展經濟的國家,目前所發生的一切堪稱經濟奇跡。
30年來埃塞俄比亞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1世紀初曾連續10年GDP增幅在10%以上,埃塞俄比亞是非洲最有望成為下一個制造業重心的國家,去年該國經濟增長8.3%,是全球經濟增長排名前四的國家。
目前,埃塞俄比亞政府正致力於明年完成入世談判;耗資近50億美元,裝機容量600萬千瓦,非洲最大水力發電設施複興大壩也於今年開始蓄水。
然而,沙漠蝗災和新冠疫情先後到來,使得埃塞俄比亞經濟受到重創,11月,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顯示,預測埃塞俄比亞202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為1.9%(埃塞政府此前發布的2020年預期經濟增長為6.1%),2021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為零。
如今內戰接踵而至,如果不能迅速解決,埃塞俄比亞的複興大業可能面臨中道崩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