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ETF进入密集发行期,恒生科技指数近期超跌反弹。
截至今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涨2.75%,大型科技股反弹走强,小米涨超6%,阿里巴巴、网易、京东涨超5%,腾讯、美团、吉利汽车涨超2%。
首批恒生科技ETF发售
5月6日,华夏、博时、大成、华安、嘉实和易方达共六家基金公司于 2020 年 8-9 月上报的恒生科技 ETF 产品正式获批,此前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 ETF(QDII)也于 2021 年 4 月 28 日获批。
5月11日起,首批7只恒生科技ETF陆续进入发行期,募集时间最长7天,募集目标资金超过280亿元,投资标的直指港股科技板块。
5月11日,率先启动发行的是大成恒生科技ETF,该产品预计认购天数为3天;另外5只同期获批的产品则在5月12日启动发行,分别是华夏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博时恒生科技ETF、华安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而今天刚刚公布的嘉实恒生ETF发行期为5月14日5月21日。
从发行限额来看,大成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ETF和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均设置了80亿的规模上限。华安恒生科技ETF和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设置的是2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而博时恒生科技ETF和嘉实恒生科技ETF则并未设置募集上限。
易方达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范冰表示,恒生科技指数自2020年7月发布以来,成为了香港市场新经济公司的旗舰指数,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批恒生科技ETF的获批,为广大投资者又提供了一个参与在港上市的数字经济代表性公司的便利工具。
根据证监会公告显示,上述恒生科技ETF产品大多在2020年6月—10月向证监会递交材料,而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正式发布,两者时间相匹配。
“我们了解监管层已受理了20多个类似产品,要么是跟踪恒生科技指数、要么是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大体上讲的都是中概股回流港股的故事,再加上港股的确有很多稀缺标的,大家自然都会去争抢这个市场。”一位负责基金渠道的业务员李阳(化名)表示。
此外,证监会5月8日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天宏基金的恒生科技指数型发起式基金产品,也已于4月28日获得了监管批复。“平安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等第二批产品已经获得了监管反馈。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裁鲁亚运表示,恒生科技指数ETF和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ETF最大的区别是产品机制上的区别,首批恒生科技指数ETF为QDII型ETF,机制上更为灵活,成分股包含一些非港股通科技股,可投资像阿里、京东、网易这样的在港股二次上市但不在港股通的标的。
随着恒生科技ETF陆续发行,意味着内地投资者终于可以简简单单的布局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快手、京东、小米、网易、百度等港股核心科技公司。
消息影响下,今日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75%,截至收盘,小米集团(01810.HK)上涨6.5%,几大互联网巨头中,阿里巴巴(09988.HK)上涨5.97,京东(0.9618.HK)上涨5.36%,网易(09999.HK)上涨5.28%,腾讯(00700.HK)上涨2.57%,美团(03690.HK)上涨2.25%。
恒生科技指数
恒生科技ETF跟踪的是恒生科技指数,这是港交所推出的新一代旗舰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正式发布,被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100、皇冠钻石版科创50”,收纳了30家在香港上市的与科技高度相关的企业。
该指数以市值大小作为“门槛”,每季度调整一次,整体反映科技或创新领域的龙头公司的表现,涉及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工业、金融、医疗保健等5个板块。
目前,恒生科技指数一共是31只样本股,多出来的一只是快手-W,因为该指数有快速纳入机制,如新股在首个交易日收市后市值排名能够在现有指数成分股中进前10,就可以纳入指数,在该新股上市后的第10个交易日收市后实施。快手-W就是根据这一规则,上市后迅速纳入指数的。
截至2021年4月20日,恒生科技指数前五大成份股阿里、小米、美团、腾讯、快手合计权重达39.54%,对于追踪该指数的恒生科技ETF来说,既满足投资者系统布局“新经济”龙头的投资需求,同时,单个成份股8%的权重上限避免了指数表现被巨头公司过分绑架,使指数作为衡量港股新经济的基准更具有代表性。
恒生科技指数包含了很多稀缺的“核心资产”个股,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没有在A股上市,而是选择在香港上市。
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都纳入到这个指数,而美团、快手、京东、网易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也都在其中。除此之外,舜宇光学科技、中芯国际、比亚迪电子、瑞声科技、金蝶国际、金山软件等细分行业龙头也都在。阅文集团、众安在线、微盟集团等新经济代表企业也涵盖进来,这些企业虽然规模还不算很大,但是在各自领域的地位是很高的。
这些公司不是国内的巨头公司就是在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龙头企业,大多都是A股市场买不到的优质核心资产,恒生科技指数将这些新经济龙头企业打包,容纳了诸多稀缺的“核心资产”。
近年来,港股市场发生了很大的结构性变化,已经具备大型主流科技指数的成长沃土。香港交易所更改上市规则,港股市场上的科技行业迅速发展,赴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数目持续增加。从交易量和成交金额上看,科技公司已经占据全部港股的1/3。
今年,又有汽车之家、百度、B站、携程等细分龙头选择回港上市,这种新经济领域高成长核心资产扎堆的情况,也成为中长期驱动港股行情的动力。
从业绩来看,这一篮子优质的成分股使得恒生科技指数在疫情后的表现十分亮眼。自2020年3月23日到今年春节前,不到一年时间,恒生科技指数就有141.05%的涨幅,超额收益惊人。而同期纳斯达克涨幅为103.10%、相较之下黯然失色。
从长期来看,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型股票依然是最适合长期持有的权益类资产。过去5年(2016-2020),恒生科技指数的年化回报超过20%,遥遥领先同期港股/A股主要宽基。根据WIND一致预测,其成份股未来三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将分别保持平均每年25%、50%以上的高增速,成长潜能突出。
从中短期角度来看,恒生科技指数在今年2月18日创出历史高点11001.78点后,出现较大幅度的快速调整,近期震荡约2个月时间,这个震荡的平台从最高点跌去约30%。
30%的幅度并不算小,经历大幅度调整后,指数估值相对合理,震荡期时间也不算短,市场情绪也稳定下来,现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5月10日,恒生科技指数PE百分位仅为24.90%,这意味着在当下,该指数的“价格”仅高于约25%的历史价格。相较之下,目前纳斯达克100指数PE百分位为72.02%,恒生指数PE百分位为40.56%,都高于恒生科技指数。
在长期优秀投资价值的激励下,虽然短期科技股股价跌幅巨大,但是投资者仍然对于科技股痴情不改,入场资金跃跃欲试。从港股恒生科技ETF(3032)来看,基金份额反而从年初2月份上升了40%。
易方达基金认为,市场普遍认为高估值的科技股短期波动较大,近日各大型成长科技股的连续下挫也只是估值正常回调的一部分,恒生科技指数各成分股都是大型科技股和新经济股,其长期成长性仍存,业绩潜力巨大,增长确定性高,仍具有长期跟踪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将近2个月的回调,目前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成分股的价格已经回到了一个更加合理的区间,对于想要布局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来说,现在或许已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进场时机。
机构看好恒生科技指数投资机会
展望后市,多家机构纷纷看好未来港股科技板块走势。
华泰证券预计,随着中国香港市场中概股回归以及未来诸多独角兽将陆续上市,新经济公司的占比越来越高。中国香港市场已初步形成“中国新经济聚集地”,自身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投资潜力不断增强,新经济领域的高成长核心资产有望在中长期驱动港股行情。
光大证券指出,伴随着经济的复苏,流动性环境有边际收紧的压力,这对估值相对较高、且对流动性较为敏感的科技公司的估值带来压力。但长期来讲,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核心源动力,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路径,科技领域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是非常确定的。年后市场宽幅调整,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有所下滑,目前指数估值水平已处在较合理的范围。
光大证券进一步指出,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含有大量有代表性和稀缺性新经济龙头企业,作为配置恒生科技指数的良好工具,建议关注恒生科技ETF。
过去几年,较高的投资门槛一直是阻止境内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的最大因素。对于一名投资者来说,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分股各买1手需要花费60.6万港币(截至2021.3.19),即使仅买入阿里巴巴、小米、美团、腾讯、快手这五大成分股,最低也需要投资15.6万港币。
而不考虑投资数额的问题,不论直接购买港股股票,还是投资恒生科技ETF这样的港股ETF产品,境内投资者还面临一系列的制度限制:开设港股通需要账户内有至少50万元的金融资产,投资品种也会受限;开设香港账户直接投资不仅操作繁琐,资金汇兑也受到国家外汇管制的限制。
华安基金认为,恒生科技指数集合港股新经济优质赛道龙头,顺应港股市场长期结构性变化。指数囊括了众多优秀互联网科技公司,其中腾讯、阿里、美团、小米和京东合计的权重超过40%。通过对标美国市场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两者作为各自市场的科技类指数都存在着高成长、高估值、高波动和高夏普比率的特点,并在长期跑赢了各自对应的综合指数。因此我们看好指数的长期投资价值。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表示,中概股在海外市场普遍有估值受压现象,回归香港和国内市场有望获得价值重估投资机会,且大多数成分股是陆港通标的,受益于南下资金精准滴灌。本次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对标的指数覆盖了30只港股科技龙头,聚焦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工业、金融、医疗保健等5个板块,不同于恒生系列其他指数,引入了“快速纳入条款”,及时反映市场新鲜血液,每季度定期更新迭代,以保证科技指数的“最强生命力”特征。此外,恒生科技指数与其他科技指数相比,恒生科技指数不仅覆盖了互联网等应用公司,也包含了“硬科技”的高科技公司,科技代表性更全面。
此外,中国股票型ETF起步于2004年。直至2020年末,规模总和约为7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与引领全球ETF投资浪潮的美国相比,起步晚11年,规模仅为后者的1/33。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我的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70%,未来股票型ETF的市场,规模仍有极大增长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七只连发的恒生科技指数ETF只是开始,ETF市场未来增长潜力非常大。
华夏基金认为,港股市场部分特色细分行业相较于A股有明显优势,如以腾讯、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及领先的云服务器厂商和创新型药企和器械公司;而A股拥有一批优质半导体公司,以及高端白酒和家电等优质消费行业资产。对港股和A股市场核心资产进行组合配置可以发挥二者优势,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有望长期维度增厚投资组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