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4載,京東物流終於即將迎來上市。
5月13日消息,京東物流計劃5月17至5月21日啟動招股,5月28日在港上市。截至目前,京東物流已在港進行了10天上市前的路演。京東物流此次計劃發行10%股份,估值約3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253億元。
京東物流的14年
京東物流是繼京東、京東健康之後,京東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今年2月提交了IPO申請。
最新更新的招股書顯示,京東集團於 2007 年開始自建物流,2012 年注冊物流公司,2017 年 4 月正式成立京東物流集團。公司的服務產品主要包括倉配服務、快遞快運服務、大件服務、冷鏈服務及跨境服務。
京東物流孵化於京東集團,是旗下的物流子公司。京東物流建立的初衷就是解決配送時效問題。2007年,京東商城有70%的客戶投訴是因為物流問題,送貨慢、貨物損壞嚴重等,劉強東認為只有自建物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當年在獲得首輪融資後,他毫不猶豫地決定自建物流,服務京東商城。
彼時,京東商城已經開始小幅盈利,但面對淘寶在品類方面具備的先天優勢,劉強東只能另辟蹊徑,選擇從物流方面建立品牌壁壘,京東物流也由此誕生。
在說服今日資本徐新後,不到一年,京東1000萬美元的融資都消耗在了物流上面。劉強東只能重新再找投資,最多的一次是一個星期見了42個投資人,但業界並不都認同劉強東砸錢幹物流這件事。
事情在2008年迎來了轉機,在徐新召開的有限合夥人上,劉強東認識了香港著名投資人梁伯韜,他以個人的名義投資了劉強東100萬美元。
梁伯韜又為其介紹了雄牛資本的黃灌球和李緒富,兩人看完劉強東帶來的財務報表後,很快決定了投資。雄牛資本投了1200萬美元,徐新投了800萬美元,加上梁伯韜的100萬美元,京東獲得了2100萬美元的融資。
在充裕的資金和寬松的政策支持下,京東物流很快便初具雛形。其在全國各大城市的不同區域租下門面設立為倉庫,用戶下單後,商品直接從倉庫發貨,並由該區域相關配送站的快遞員送貨上門。
“快”是京東物流的最鮮明標簽。由於這一過程減少了貨物中轉、跨城運輸等中間環節,因此商品的配送時間被大大縮短,而當日達、次日達等高效的配送服務也成為了眾多用戶選擇京東商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憑借在物流方面打造的核心競爭力,京東商城的電商業務也開始一路狂奔,並且在拚多多出世以前一直是僅次於阿里的全國第二大電商品牌。
反過來,京東電商業務的繁榮又進一步推動了京東物流的發展。在倉庫數量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在全國範圍內總共有超過900個自營倉庫,其中包括在22個城市運營32個"亞洲一號"大型智能倉庫,總倉庫面積約2100萬平米。
另外,根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京東物流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79億、498億和734億元,其中近兩年的同比增速分別高達31.6%和47.2%。
劉強東認為,提升用戶體驗,燒錢是值得的,任何一家公司只要能燒出核心競爭力是可以成功的。到2020年,京東集團的線上零售訂單約90%都可以實現下單當日或次日送達。
京東物流的虧損問題
不過,隨着行業競爭加劇,京東電商業務的增長逐漸放緩,京東物流的虧損問題持續受到關注。
2019年4月,京東物流調整快遞員薪資結構引起的輿論熱潮後,劉強東隨即發布了一份內部信,表示2018年,京東物流虧損額超過了28億。
面對虧損情況,劉強東表示,“核心原因就是外部訂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他稱只有兩個選擇:增加攬收單量、增加公司外部收入,或將內部成本包含大家的五險一金和福利待遇降低到和市場上其他快遞公司一樣的水平。
在京東自建物流10年之後,2017年,京東正式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開始獨立運營,並向社會開放。2018年,京東物流獲得了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局集團、騰訊、中國人壽、國開母基金、國調基金、工銀國際等多家機構的25億美元的戰略融資。
此後,京東物流進入快速調整期,京東商城比重漸漸下降。2018年至2020年,京東集團貢獻的營收分別為266億、308億及394億元,占比70.1%、61.9%和53. 8%。
不過,這三年,京東物流仍然是虧損的,分別虧損了28億、22億和40億元。並且,京東物流預計,相較於2020年底,到2021年年底,公司的虧損淨額還將繼續增加, 主要是因為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的預期變動,還有2021年毛利率預期下降,以及行政開支、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研發開支的預期增加。
據京東物流一位前中層林曉對DoNews透露,“京東物流的核心優勢是以儲代運,節約時間成本,但它在全國各大城市拿地自建倉庫的做法卻導致租金成本居高不下,這也是該公司常年虧損的關鍵因素所在。另外,19萬快遞員帶來的高額人力成本,也是壓在京東物流身上的一個重擔。”
此外,林曉還補充道,京東物流的“護城河”是用錢堆起來的,而在其相對薄弱的幹線/支線運輸環節,該公司又嚴重依賴外包平台,這一做法不僅導致京東物流的外包成本大幅增加,同時還使其在整個物流環節中容易出現前後割裂的失衡狀態,有時該公司的時效性難以保證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根據招股書顯示,在京東物流的營收成本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員工福利開支、外包成本和租金成本。其中,從2018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盡管員工福利開支占比從45%降到36%,但實際金額卻從171億元上升至197億元以及去年前三季度的179億元。
租金成本的走勢和員工福利開支大致相同,但京東物流外包成本的營收占比和實際金額卻在雙雙擴大——2018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外包成本分別為人民幣105億元、163億元和162億元,其營收占比也從28%擴大到33%。
此前,京東物流為了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成為了上市公司新寧物流的第一大股東,天眼查APP顯示,宿遷京東振越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0%。
但新寧物流卻成為了京東物流“燙手的山芋”。新寧物流2020年實現了8.1億元的營收,同比下降10.2%,虧損6.12億元,2019年虧損5.82億元,虧損幅度擴大。
要知道,在目前上市的快遞公司之中,京東物流是唯一一家仍在虧損的公司,不管一家公司在某方面表現再優秀,持續的虧損也會讓資本的心難安。
2021年5月2日晚,據港交所信息顯示,京東物流已通過港交所聆訊。聯合保薦人為美林亞太有限公司、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和海通國際資本有限公司。
根據規劃,京東物流此次將發行10%股份,估值約3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253億元。京東物流的估值相比於2018年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排行榜當中700億美元而言,近乎腰斬。
對於募得資金,此前京東物流表示,將持續強化技術方面的長期競爭力,包括硬件、軟件和算法,以及5G、雲計算、物聯網等基礎技術的應用。
京東物流表示,未來12至36個月內,將主要用於繼續升級和擴展六大物流網絡,保持競爭優勢;用於開發與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相關的包括自動化科技、數據分析與算法以及其他底層技術等先進技術;以及用於擴展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深耕現有客戶,吸引潛在客戶。
京東物流面臨的競爭
當前,國內快遞公司中,除龍頭老大順豐控股市值3000億,中通快遞市值1600億之外,其他“兩通一達”四家市值均在500億元以下,如果京東物流真如預期中所說的市值350億美元(約合2264億人民幣),那麼,京東物流將穩坐“快遞界”第二交椅。
但京東物流增長面臨瓶頸,目前營收過於依賴京東。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集團貢獻“一體化”收入281億,占該類收入的73.2%,占總營收的56.6%。
而獨立上市之後,京東物流若想在京東商城之外,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就不得不加大與行業內另一家以“快”著稱的勁敵順豐之爭。
2018年,京東物流正式進軍個人快遞業務,價格定位在順豐與通達系之間,當時市場認為,這是京東物流直接對順豐“開杠”。
4年前,劉強東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過:"未來我國物流行業或許只有兩家快遞公司能存活下來,一家是京東,另一家就是順豐。”
不知不覺中,在末端的消費者口碑中,京東快遞、順豐在時效上不斷PK。市場上也經常會將京東物流與順豐快遞作為比較,盡管京東物流在外界口碑較好,但在資本市場上,相比於順豐這個龍頭而言,其也是落後的選手。
僅從營收上而言,2018年和2019年京東物流收入分別為379億元和498億元。相對比下,順豐同期的收入分別為909.42億、1121.93億以及1095.93億元。而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營收495億,同期順豐營收1096億,不足後者營收的一半。
在幹線運輸實力上,京東物流也與順豐差了不止一點半點。截至2020年末,京東物流自營運輸車隊擁有7500輛卡車及其他車輛(京東門店數為7280個,平均一店一車)。而順豐擁有10萬輛幹線/支線運輸車輛,4.3萬輛末端收派車輛。
在空運上,京東更是不及順豐。截至2019年末順豐擁有58架自營全貨機、13架租賃全貨機,執行航線73條,全貨機加散航總計航空線路2102條,日均航班4234次,全年總發貨量135萬噸,而京東物流的空運基本上沒什麼聲響。
雖然和第一有所差距,但京東物流勝在增速強大。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同比增速提高到43.2%;而同期順豐為39.1%。
不過,自去年極兔以黑馬之姿攪亂局勢後,物流行業價格戰凶猛,多家快遞公司都傳出了融資或二次上市的消息,這也給京東物流帶來了壓力。
投資者們對於京東物流如何應對順豐競爭的策略較為關心。公開資料顯示,過去這段時間,順豐正在積極加大對電商店的投入,也正式公布了對嘉里物流的收購等。這些都有可能會影響到京東物流的市場增長。
為此,京東物流也在想方設法完善自身生態,增強競爭力,企圖在上市之後能說出新故事。
近三年,京東物流持續增加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從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1個季度,京東物流累計技術投入達到46億,呈不斷增長趨勢。這段時間內,京東物流技術投入在同期收入的平均占比達到3.4%,領先同行業。
未來,京東物流將采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及物聯網等底層技術,持續提升公司在自動化、數字化及智能決策方面的能力。在倉儲、運輸、分揀及配送等關鍵物流運營環節,運用先進的無人技術及機器人,提升效率。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預計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由2020年的人民幣2萬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人民幣3.2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9.5%,約為同期中國物流支出增速的1.8倍,未來市場依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位參加了路演的投資者稱,京東管理層表示接下來依舊會聚焦於將自身的供應鏈繼續做深、做大,而不是對標順豐。
獨立上市只是起點,而如何實現盈利並做大做強將成為京東物流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