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美国人真的对中国彻底失望了吗?

文/Linda2019-07-20 07:22:40来源:FX168

经过三年多交锋,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已经显露无疑,那就是以加征关税为筹码,要求中国购买美国产品、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推动中国进行市场机制改革,为美国海外企业提供良好经营环境。至于中国政治体制、人权状况和意识形态,都不在其关注范围之内。

不过,美国政治体制决定了,特朗普政府只能代表官方立场,而不能代表美国社会的整体态度,更不能代表在野党的对华态度。相反,美国社会以及在野党的言论,倒是往往会对官方政策形成一定制约。

本期专栏拟从民众、企业、学界和政党角度,分别阐释美国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希望更加立体、全面地认知美国。

普通民众

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这半年没有新的调查数据,只有去年8月底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可供参考。该报告显示,贸易战开启后,美国民众对中国持好感的比例较前年略有下降,从44%减少为38%。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持好感的比例相对较高,年纪越大的美国人,对中国持好感的比例越低。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为47%,与前年相同。

2018年皮尤美国民众对华态度调查报告,来源:PRC

分项来说,6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27%的人认为比较严峻;58%的美国人认为来自中国的网络袭击问题非常严峻,29%认为比较严峻;大约5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美国工作岗位流向中国、美中贸易逆差以及中国人权问题非常严峻,34%-30%的人认为比较严峻。

将以上数据与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对照,可知两者高度重合。除了较少关注中国人权外,特朗普政府几乎呼应了上述美国人担心的所有问题。这意味着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拥有深厚的民众根基。

长时段来看,美国民众对中国持好感的比例,从2012年起开始减少,下降至40%以下,只有2017年是个例外。也是从2012年,美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一跃升至40%以上,2014年和2016年都达到了55%,开创最近13年来最高纪录。

将2018年数据放在2012-2018年期间中衡量,可知38%的好感比例位居第三,仅比2012年和2017年稍低;47%的负面看法比例位居倒数第二,仅比2012年稍高。

据此可以推论,美国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的人数,在最近六年中算是偏高的,而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人数,在最近六年中算是偏低的。也就是说,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并没有随着贸易战而出现恶化。

2018年皮尤美国民众对华态度调查报告,来源:PRC

大小企业

企业是由民众组成的,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都能在美国企业身上看到影子。他们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同样深有感触,也希望美国能够抑制中国,继续保持自身强大。但是,各企业与中国市场的利益关联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特朗普贸易战的支持力度,也就千差万别。

美国传统行业如钢铁、铝、煤炭、洗衣机、太阳能面板等,过去几十年来深受中国制造业冲击,或面临着中国产品激烈竞争,因而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积极支持。汽车产业的情况稍微复杂,工人觉得进口越少越好,是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忠实拥趸;制造商则不愿看到成本上升,大多反对加征关税。

美国农业和高科技产业是两个时代的产物,一个代表了过去,一个代表了将来,但是两者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相近。2018年前,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一出口大国,半导体则是从中国市场获利最多的行业。在“中国营收占公司年收入比重”排行榜上,除了百盛和永利,前十名美国企业都集中在半导体领域。这种利益关联决定了农场主和半导体企业,在贸易战中不可避免地沦为“炮灰”,因而怨气满腹。

以沃尔玛、百思买(Best Buy)、柯尔百货、杰西潘尼、家得宝(Homes Depot)为代表的美国零售巨头,需要从中国集中采集货物,同样要承受贸易战造成的成本增加。6月中旬,多家美国零售商联名致信特朗普,要求停止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总之,连接中国市场的美国农场和各个产业巨头,都不希望通过贸易战解决问题,中小企业、工人、农民以及普通民众,则多支持特朗普的强硬政策。6月21日向白宫递交公开信,盛赞特朗普努力解决美中贸易失衡的“繁荣美国联盟”(CPA),就是后者的一个典型代表。该组织声称自己代表着410万个美国家庭的利益。

 

专家学者

7月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史文、前美国务院代理助卿董云裳和前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联合起草了一份致总统和议员的公开信,征得百人署名后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

《中国不是敌人》公开信,来源:华盛顿邮报

这份由学界和外交界人士发表的公开信,阐释了一种不同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观念。该公开信认为,中国近年的内政和外交变化,确实对美国构成了严峻挑战,美国必须进行坚决和有效的应对。但是,中国没有对美国的生死存亡构成威胁,不是一个经济敌人,而且中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很多官员和精英愿意采取克制、务实和真诚合作的态度。

在此基础上,傅泰林等人强调打击和孤立中国,并且向盟国施压,既不能有效阻止中国继续崛起,又会破坏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并损坏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最明智的选择是与加强盟国合作,创造一个支持其经济和安全目标的持久联盟,开拓一个更加开放与繁荣的世界,并允许、鼓励中国参与新的或修正后的全球机制。

显然,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相比,美国学界和外交界对中国的认识相对乐观,并不认为双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们依然希望美国延续奥巴马时期的战略,通过团结同盟、和平竞争,而非贸易战和行业打压,维护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民主党人

随着2020年大选党内初选拉开帷幕,美国民主党人的最新对华立场初露端倪。纵观这些党内参选人的演讲,可知其既有不能接受美中贸易现状的共识,又有各自不同的对华立场。

以桑德斯、沃伦为代表的强硬派,在国内议题上完全不同于特朗普,但是在对华贸易战上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加征关税、更新贸易协定等手段,维护美国工人利益。可以想见,如果桑德斯或沃伦竞选成功,美国内政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是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不会明显减少。

前副总统拜登、来自农业州的克洛布彻、来自高科技州的哈里斯等,则秉承民主党传统理念,反对动用关税解决问题,而是主张与盟国进行合作,迫使中国改变“不公平贸易”。他们的主张,似乎比较接近奥巴马政府酝酿TPP协定时的思路。

美国前副总统拜登,来源:维基

唯一的华裔参选人杨安泽、年轻的布蒂吉格等,还没有明确其对华政策。前者只是强调美国不要疏离盟国,不要过度参与海外争端;如果他当上总统,拥有与中国打交道的先天优势。后者不赞同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也强调必须改变“不公平贸易”,但是反对毫无计划的关税战。至于具体怎么做,杨安泽和布蒂吉格都语焉不详。

从以上分析来看,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负面看法确实在上升,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伤害。受这种负面看法的推动,各个总统参选人制定的竞选纲领,都不得不抛出“中国威胁论”,显示自己在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岗位流失等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应对,即像特朗普那样直来直去,还是像奥巴马那样迂回限制。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对中国失去信心。毕竟还有接近40%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认识到中国拥有克制、务实、合作的一面,不少总统候选人也主张以和平竞争方式,而不是以直接压制的方式进行对抗。

目前阶段,美国对华外交完全取决于特朗普,而特朗普相信的,又是以莱特希泽、库德洛、博尔顿、纳瓦罗等人为代表的鹰派智囊,上述温和派声音很难进入决策圈。只要特朗普在台上,中美之间的碰撞就少不了。但是,长远地看,美国选举政治决定了,温和派仍有发挥效用的余地,毕竟特朗普连选连任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胡家骏先生为FX168财经网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姓名,谢谢配合。FX168专栏投稿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观察视角,不代表FX168立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

掌握最新全球资讯,下载FX168财经APP

相关推荐

关闭

【中美关系】美国人真的对中国彻底失望了吗?


经过三年多交锋,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已经显露无疑,那就是以加征关税为筹码,要求中国购买美国产品、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推动中国进行市场机制改革,为美国海外企业提供良好经营环境。至于中国政治体制、人权状况和意识形态,都不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