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季度,全球貿易局勢風雲突變,尤其中美貿易爭端最牽動金融市場:首先是貿易磋商暫停、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加征關稅、最後再到中美元首G20的再會晤,同意再度重啟經貿磋商。繼去年12月1日阿根廷會晤後,2019年6月29日,中美元首在日本大阪舉行會晤,同意重啟兩國經貿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新的關稅!
除了中美貿易局勢之外,特朗普還曾威脅對墨西哥所有商品加征關稅,施壓該國解決移民問題。6月7日,墨西哥“妥協”,特朗普宣布對墨西哥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被無限期暫停。另外據媒體報道,特朗普推遲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征收關稅,最長或推遲6個月,以避免與歐盟和日本在貿易問題上發生直接衝突。不過有消息稱,由於波音補貼案,美國對歐盟下一波關稅恐怕將在今年7月來襲。
中美重啟經貿磋商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6月29日上午11時50分,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日本大阪舉行會晤。兩國元首同意,中美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新的關稅。兩國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
6月29日,中美元首大阪會晤打破了5月初以來兩國的僵局。特朗普總統也表示,雙方進行了非常好的會晤,成效超出預期,兩國(經貿關系)已經“重回正軌”。雙方會繼續進行貿易談判,美方不對此前所說的3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關稅。此外,CNN報道稱,當天在與中國國家主席進行會晤後,特朗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將允許華為再次購買美國產品,不過是針對不涉及重大國家安全問題的產品。
| 日期 | 中方 | 美方 |
第一輪 | 2018年5月3日至4日 |
| 美國財政部長努欽率團訪華 |
第二輪 | 2018年5月15日至19日 | 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赴美訪問 |
|
第三輪 | 2018年6月2日至4日 |
|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率團訪華 |
第一輪加稅落地 | 2018年7月6日 | 開始對第一批清單34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征25%關稅 | 開始對第一批清單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 |
第四輪磋商 | 2018年8月22日至23日 |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赴美磋商 |
|
第二輪加稅落地 | 2018年8月23日 | 開始對第二批清單16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征25%關稅 | 開始對第二批清單16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征25%關稅 |
第三輪加稅落地 | 2018年9月24日 | 開始對自美國進口的600億美元產品加征10%、5%不等的關稅 | 開始對自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產品加征10%關稅 |
G20·元首會晤 | 2018年12月1日 | 中美領導人同意停止相互加征新的關稅,並設下自12月1日開始的時90天的寬限期 | |
第五輪 | 2019年1月30日至31日 | 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率團訪問華盛頓 |
|
第六輪 | 2019年2月14日至15日 |
|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努欽率團訪華 |
第七輪 | 2019年2月21日至24日 | 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率團訪問華盛頓 |
|
第八輪 | 2019年3月28日至29日 |
|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努欽率團訪華 |
第九輪 | 2019年4月3日至5日 | 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率團訪問華盛頓 |
|
第十輪 | 2019年4月30日至5月1日 |
|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努欽率團訪華 |
第十一輪 | 2019年5月9日至5月10日 | 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率團訪問華盛頓 |
|
第四輪加稅落地 | 2019年5月10日 | 中國6月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征關稅 | 美國上調逾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稅率至25% |
G20·元首會晤 | 2019年6月29日 | 中美同意重啟兩國經貿磋商 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新的關稅 |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去年12月1月中美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之後,雙方又一次在G20上的會晤。在此期間,中美兩國團隊一共進行了七輪磋商。在2019年5月9日至10日的第十一輪經貿磋商後,談判暫停,中美經貿關系陷入低谷。
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磋商後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美經貿磋商主要有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這也是中方首度公布與美方的三個分歧:雙方在取消全部加征關稅、貿易采購數字應當符合實際以及文本平衡性三個中方核心關切的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隨後,美國再度向中國揮起關稅的大棒:5月10日,美國上調逾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稅率,5700多類中國產品面臨的稅率從10%提高到25%。中國回擊:宣布6月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征關稅。
5月13日,美國進一步威脅威脅將就約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還公布了一份涵蓋3805種產品的征稅清單。不過,在6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的公開聽證會上,據悉有超過96%的代表反對加征新的關稅。
6月1日,中國商務部發布聲明稱,將針對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實體建立所謂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具體措施將於近期公布。針對中國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援引環球網消息,路透社、紐約時報、CNN、CNBC、日本時事通信社等多家外媒都對此做出了報道。路透社稱,中方此舉並沒有針對某個具體國家或公司,但這正值中美緊張關系升級之際。
6月2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旨在全面介紹中美經貿磋商基本情況,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磋商的政策立場。這是繼去年9月發布《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後,中方再度就中美經貿問題發表白皮書。
有評論指出,過去的一年多以來,中美貿易爭端的加劇,不僅衝擊金融市場,也令全球經濟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根據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調至2.6%和2.7%,比1月預測值分別降低0.3和0.1個百分點。
此次中美重啟經貿磋商,意味着重新回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軌道。不過,中美經貿問題錯綜複雜,要有效解決雙方仍須付出艱苦努力。
特朗普:7月或對歐盟下手?
據悉美國商務部負責的進口汽車關稅報告已於2月17日正式遞交特朗普,總統有90天時間決定是否遵從報告的建議,在5月18日之前作出決定。媒體5月17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推遲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征收關稅,最長或推遲6個月,以避免與歐盟和日本在貿易問題上發生直接衝突。
報道指出,一直關注汽車關稅審議過程的一位前美國貿易官員說:“你不可能同時打多場貿易戰。”據知情人士透露,大多數經貿官員——除了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現階段都對汽車關稅持懷疑態度,並在內部反對這一政策。
然而,自上任以來,特朗普多次公開威脅要對歐盟和日本征收汽車關稅。對汽車征收關稅幾乎肯定會破壞與歐盟和日本以及包括韓國在內的其他盟友的貿易關系。國會山為特朗普的敵對貿易政策給美國經濟和市場造成的影響感到焦慮,而推遲征收汽車關稅的決定可能有助於緩解這種焦慮。
據媒體早前報道,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早些時候就可能進一步擾亂歐洲經濟的汽車關稅問題沒有開火,但是歐美各自繁多的兩難處境,有可能讓雙方談判貿易協定的努力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在歐洲,據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幾輪雙邊談判幾乎沒有取得進展,美國官員甚至拒絕提及汽車關稅的問題。這似乎暗示歐美貿易的整頓來到了一觸即發的階段……
媒體報道,歐盟貿易司同歐盟成員國貿易部長在5月底層召開內部會議,並宣布由於波音補貼案,美國對歐盟下一波關稅恐怕將在今年7月來襲。分析認為,歐盟希望以談判方式解決空客、波音互訴案的想法看起來破滅了。
媒體援引歐洲官員的話稱,歐盟貿易專員透露了歐美在此方面的談判細節,即美方拒絕了就航空制造業方面的補貼協議進行談判的建議,並表示就是想征收關稅,據WTO規定,這將是合法的。
4月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了一份總價值112億美元的初步關稅報複清單,並指出這是美方計算的歐盟對空客的補貼在貿易中對美國造成的傷害額度;隨後歐盟以一份價值200億歐元的關稅反制清單做回應。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這兩份關稅報複清單均需要WTO裁決,而WTO方面將先對美方的申請在7月左右做出判決,並在2020年2-3月再對歐盟方面的申請作出判決。按照WTO相關規定,美歐雙方都可以參考相關數額對對方進行報複性征稅。雙方都需要等待WTO方面對於反制額度的仲裁。
美威脅墨西哥加征關稅、取消印度普惠制待遇
墨西哥:為向墨西哥施壓解決非法移民問題,特朗普5月30日表示,美國將從6月10日起對所有墨西哥輸美商品加征5%關稅。若問題得不到解決,加征稅率將逐月提高,直至25%。6月7日,特朗普稱,美國已與墨西哥達成協議,對墨西哥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被無限期暫停。
據美國方面聲明,墨方同意采取調派國民警衛隊員等舉措應對非法移民事宜;同意美方擴大現行項目規模,把更多中美洲移民遣送墨西哥,讓他們在那里等候美方審批庇護申請,由墨方向他們“提供就業、醫療和教育”。
然而,美墨官員告訴《紐約時報》記者,墨方今年3月就同意向邊境調派國民警衛隊員,阻截取道墨西哥北上美國的中美洲移民。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還表示,簽署了墨西哥移民協議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將在不久後公布,並需要墨西哥立法部門的批準。如果墨西哥立法不能通過,關稅可能重來!
美聯社報道,美墨磋商關稅,卻成美國單方施壓非法移民事宜。特朗普近幾個月以關稅為“政治工具”迫使其他國家就範,進而服務於他謀求連任總統的關鍵議題;把關稅與非法移民之類社會問題掛鉤、以“關稅大棒”施壓墨方就是例證。
媒體報道指出,美國商界和多名國會議員就白宮的加稅舉措表明反對態度,擔心一旦對墨西哥加稅,將推升美國人的消費成本、傷及美國經濟並增加讓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三方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的難度。美國政府與墨西哥、加拿大政府去年11月簽署三方自貿協定,替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新版協定還在等待各自國家立法機構批準生效。
取消印度發展中國家普惠制待遇:簽署行政命令,終止對印度的發展中國家普惠制待遇,將於6月5日生效。印度官員表示,印度可能會對20多種美國商品征收更高的進口關稅。路透社還評價稱,這不僅是特朗普上台以來對印度采取的最嚴厲懲罰,還將在全球貿易戰中開辟一條新戰線。
此外,白宮還在一份公告中宣布,將對印度和土耳其的太陽能電池和洗衣機征收關稅,以維護特朗普2018年征收的關稅。就在白宮6月1日宣布上述決定的前一天,印度總理莫迪宣誓就職,開啟第二個總理任期。
作為回擊,印度在本月早些時候提高了對核桃、豆類等近30種美國產品加征關稅。特朗普表示,“我期待與莫迪總理談一談這個事實——多年來印度一直對美國課征非常高的關稅,最近還進一步提高了。這是無法接受的,這些關稅必須撤回!”這是特朗普首次對印度的這一行動直接回應。
美日貿易協議:6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28日在大阪舉行日美首腦會談,特朗普在會談中要求日方盡快完成美日貿易談判。日方表示,雙方就盡快完成談判達成一致。而在今年5月特朗普訪日期間,兩國未能就貿易談判中雙方關心的實質性問題達成一致。
當時特朗普表示,可能會在8月份就美日貿易協議宣布一些事情。市場將此解讀為特朗普暗示可能在8月宣布美日貿易協議!雙方首輪部長級貿易談判於2019年4月1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結束,雙方重申了兩國在貿易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的共同目標,並同意繼續展開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