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規模在1.2萬億美元的美國私人銀行北方信托近日發表研報稱,中美兩國元首G20會談應該會帶來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但貿易衝突的最終結果仍存在相當大的懸念,而這個結果有可能足以將全球經濟拖入衰退。一旦達成貿易協議,公司面臨的變數可能會減少。但在一個民粹主義占主導地位的世界,一場貿易戰的結束可能只是另一場貿易戰的前奏。而貿易不確定性不僅來自於中美談判,華盛頓已對許多國家舉起關稅大棒。就連貿易戰中意外受益的越南,最近也已淪為靶標。
中美兩國元首在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舉行的會談中同意派遣代表重返談判桌,以尋求解決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這次會談應該會帶來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但貿易衝突的最終結果仍存在相當大的懸念,這個結果有可能足以將全球經濟拖入衰退。
貿易談判方面,這幾個月確實是一波三折。而G20會談過後,股市創下新高。對一些人來說,秩序已經恢複。但是,盡管談判重新啟動,成功還遠未確定。從表面上看,雙方距離達成協議還有一段距離,回旋的餘地有限。如果在未來幾個月達成協議,它很可能不夠全面,並需要嚴格的核查作為降低關稅的先決條件。美國國會很難批準任何協議。
最近的貿易新聞中,不確定性始終存在。當企業無法確定運營環境時,他們往往會變得謹慎,更不願意擴張、投資和招聘。在全球市場上,我們目前看到企業信心下降,企業投資速度大幅放緩。這些情況在歐洲尤其明顯,下半年拉開帷幕之際,歐洲經濟正陷入困境。
不確定性不僅僅是中美談判的副產品。華盛頓已經對許多國家舉起關稅大棒。與三年前英國退歐公投結束時的情況相比,如今英國與歐盟其他國家之間的商業前景可能沒那麼明朗。世界貿易組織(WTO)還有諸多需要處理的其他國家間的貿易爭端案件。
即使緊張局勢有所緩和,擔憂依然存在。已經消退的威脅有可能卷土重來;針對歐洲制造商的汽車關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應對最糟糕的情況,企業不得不尋求應急措施,這往往涉及一個昂貴和耗時的過程:即尋找替代供應商或改變根深蒂固的供應鏈。
企業擴張已被擱置一旁。全球貿易萎縮播下了難以根除的懷疑種子。協議一旦達成,可能會減少公司面臨的變數。但在一個民粹主義占主導地位的世界,一場貿易戰的結束可能只是另一場貿易戰的前奏。
越南意外成為受益者
雖然一些依賴貿易的經濟體在貿易衝突中被殃及,但越南往往是個例外。由於越南嚴重依賴貿易出口——其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高達102%——其經濟本應因保護主義情緒高漲而遭受損失,但它卻出人意料地成為了受益者。
盡管存在外部不確定性,但越南在過去幾年經曆了外來直接投資的激增。中國對越南的投資從2016年的大約12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5億美元,成為越南第四大外國投資者。2019年前5個月新登記的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了69%。
這些投資所支持的設施使越南成為亞洲電子產品供應鏈上的一個主要組裝點。越南已經成為手機、半導體和平板顯示器的領先生產國。許多韓國、日本和台灣的公司都增加了在越南的生產或工程業務。因此,越南已成為美國從亞洲進口商品增長最快的來源國之一。2019年第一季度,美國從越南的進口同比增長40%。
由於在中國經營的企業向美國出口的商品面臨關稅,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更多制造商已開始將生產轉移到越南。對商業友好的政策,以及毗鄰中國的地理位置,都讓制造商們更容易做出選擇。美國對越南的投資一直相當低,只是越南第11大外國投資者,2018年僅投資5.5億美元。
關稅或許加速了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但它們並非這一轉變的唯一原因。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多元化需求以及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科技產業的轉型也是重要因素。然而,越南沒有中國那麼大的規模,最近的商業流入已經將越南的基礎設施、勞動力市場和供應商推向了他們的極限。
雖然越南經濟從貿易轉向中受益,但使這些好處成為可能的基礎是1986年的一項有利於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複興政策。這項舉措包括貿易自由化、放松管制和降低經商成本。該國還大力投資建設人力資本和實物資本。現任政府還致力於通過降低企業稅和取消投資限制來吸引外國投資。
因此,越南在過去30年里持續增長,在半導體等高附加值行業和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中都占據了一席之地。它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自1991年以來實際GDP平均增長6.9%,足以與中國和印度等主要新興市場相匹敵。
越南GDP總量僅2410億美元,規模小於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一些亞洲國家。盡管越南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在亞洲國家中最高,但以外幣計價的債務占比正在下降。它被視為新興市場中的一個明星。
盡管如此,但越南也正成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自2014年以來,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增加了逾250億美元,到2018年時已達45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經常把貿易逆差和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混為一談,因此這位美國總統在最近的一條推文中稱越南是“幾乎所有國家中最惡劣的(貿易)施虐者”。這個貿易戰的受益者現在淪為了靶子。就在近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來自越南的鋼鐵征收高達456%的關稅。
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被貼上“越南制造”的標簽,招致進一步的審查。“轉運”也是一個問題。最近從中國進口的電腦和電子產品激增表明,企業或許通過把貨物轉運到越南後進行加工、然後二次出口給美國的方式來規避關稅。雖然越南當局試圖打擊這些行為,但僅靠承諾不足以讓美國政府改變基調。
越南政府在該國經濟領域的參與程度,以及通過管理貨幣來維持其出口的吸引力,也讓形勢蒙上了一層陰影。越南盾匯率采取既有爬行盯住、也有浮動管理的機制。幹預通常旨在讓本幣貶值。美國財政部將越南盾納入其匯率政策觀察名單,這是對越南領導層發出的一個警告信號,但尚未將其列為匯率操縱國。
遺憾的是,越南吸引外國企業的能力可能會減弱。美國已對越南揮舞起關稅大棒。
來源:微信公眾號路聞卓立
ID:Trading_C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