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此次股东大会上再次强调一个重要理念
轻资产高回报企业,选对就等于开了金手指?
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如何区分?
5月2日,投资者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事,巴菲特召开股东大会。
在会议中,巴菲特提到了一个观点,他表示,看好轻资本高回报业务模式,但可选择的标的不多。
所谓轻资产(Asset-light),是指企业紧紧抓住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是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
重资产运营企业则在建厂房、购设备、购原材料、广告等方面大量金投入,形成固定资产、固定用途,通过规模经济获取效益。
这就好比你刚到一个城市,想有个地方住,可以选择租房或者买房,租房就属于轻资产模式,买房则属于重资产模式。
巴菲特时常提及重资产的弊端在于需要不断更新设备,留给股东的可支配盈余很少,甚至完全没有。
但实则二者各有利弊。轻资产运营准入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可与合作伙伴分担,但难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对外包商依赖,竞争激烈。重资产运营则不易被效仿,容易产生规模效应。
巴菲特也指出:“现在是轻资产,不知道未来会不会还是轻资产”。
企业的选择是一方面,行业的限制以及形势的发展也令二者的结局不能一概而论。
轻资产和重资产如何区分,到底孰优孰劣,财报不会说谎,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京东与亚马逊的财报,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模式的特质以及运营效率。
我们首先来看看两家公司的资产构成。对比来看,亚马逊的资产构成很简单,在非流动资产中,物业与设备占比60%。
而京东的资产构成较为复杂,非流动资产中,除了物业和设备、软件,还有在建工程、土地等资产。
同时,两家公司都拥有经营租赁资产。亚马逊经营租赁资产占比12%,京东仅为3.7%。
在存货占比方面,亚马逊占比7.4%,京东占比14%
如果要按轻重资产划分,亚马逊显然属于前者,京东属于后者。
而从物流布局来看,则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京东从2009年开始在中国境内购买仓储用地,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共运营30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800多个仓库,仓储总面积(含云仓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以及上万个末端服务网点,覆盖大陆地区100%的区县,拥有超过20万名自有员工。
亚马逊成立之初则采用了典型的轻资产模式,将自己旗下的订单集合打包给联邦、UPS之类的快递公司合作。但随着亚马逊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一物流形式也暴露了弊端,2013年亚马逊在举办了假日购物季之后突遇了恶劣的天气,导致物流全部滞留在基地,遭到大量购物者的投诉。
自此之后,亚马逊才不断的去摸索自建物流的可能性,开始朝着重资产模式发展。但是与京东直接购买土地不同的是,亚马逊较多采用租赁的方式。在资产中体现的是物业和设备、经营租赁资产的增加。
不同的资产比例和运营模式也就造成运营效率的差异。从这一列表中可以看到,两家的存货周转天数相近,京东的应收款周转明显优于亚马逊,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差不多,但是在固定资产周转率上,京东明显优于亚马逊。总资产周转率,京东也优于亚马逊。
京东的运营效率总体高于亚马逊。
从应付款周转天数来看,亚马逊则优于京东,说明亚马逊在其自身的产业链中所获得的信用周期更长。
在净资产收益率上,亚马逊也明显高于京东,凸显了轻资产模式运营的优势。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轻资产或重资产,并不是判断一个企业好坏的绝对标准,在同一个行业中,采用这两种运营方式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电子商务行业初期,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大规模扩张上,轻资产就是首选。但当这一行业大局已定,则需要发展物流仓储,进一步控制货品运输的重要节点。
单就京东和亚马逊而言,重资产模式的京东,其运营效率更优于轻资产模式的亚马逊。这也许跟京东在中国运营有很大关系,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物流配送人力效率也更高,从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但亚马逊仍凸显了净资产收益率更高这一轻资产运营的典型优势。
基于此,我们认为这两家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不过从估值的角度来看,京东和亚马逊的市盈率目前分别约为30和81,京东更优。如果是已经持股的投资者,则均可长期持有。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巴菲特所青睐的一家更标准的轻资产公司作为对比——苹果。截至2021年3月27日,苹果的资产构成中,存货占比1%,物业、厂房和设备占比11%。
当然,也正如巴菲特所说,如今这种轻资产、回报高的企业可能已经是凤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