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以來原油跌幅已經超過8美元/桶,前期轟轟烈烈的大牛市也有戛然而止的跡象。綜合所有因素和跡象,原油的下跌可能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原油向下還有較大空間。這一波原油的下跌很顯然由美國主導,美國打壓油價的決心讓市場驚悚,當前油價可謂是內外交困,技術面和基本面的拐點都已經出現,油價相當被動。
戰略原油庫存或已釋放
白宮方面一再強調有多重工具控制油價,最具威懾力的當然是釋放原油庫存。11月12日EIA表示,釋放戰略原油儲備影響有限,對於緩解遠低於疫情前水平的美國原油產量等結構性問題可能無濟於事。市場稍稍緩了一口氣,但事實是這樣嗎?美國可能已經在着手釋放原油庫存了。
11月17日發布的美國原油庫存或暴露了美國外松內緊的戰略目的。美國至11月12日當周API原油庫存上升65.5萬桶,稍晚公布的EIA原油庫存卻大幅下降了210.1萬桶,兩個數據落差較大。細看大有玄機,美國上周原油出口增加57.3萬桶/日至362.6萬桶/日,IEA最新能源月報顯示,同時IEA提高了對美國石油產量的預測,認為四季度再增加30萬桶/日,明年日產量平均再增加20萬桶,預計美國將占明年非歐佩克+石油供應增量的60%,達到190萬桶/日。挪威船舶經紀商Lorentzen&Stemoco認為,美國石油產量有望在一年內突破1310萬桶/日的曆史峰值。所以前期美國要求OPEC增加產能的言論並非逞一時口舌之快,很可能已經開始着手實施,美國戰略原油庫存的閥門可能已悄然打開。美國原油出口增加,一方面會直接增加市場原油供應量,另一方面也會讓OPEC成員國產生焦慮感,為保證自己的市場份額,很可能會增加產能,這就會形成連鎖反應。
打壓油價勢在必行
美國白宮在打壓油價上一再升級,大有誓不罷休的陣仗。打壓油價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勢在必行。目前美國的汽油價格已經漲至8.5美元/加侖(折合人民幣約14.33元/升),為該國近7年最高水平。同時美國10月CPI達到6.2%,刷新近31年來的最高紀錄,同期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至66.8的新低。
高油價、高通脹會抬升美國民眾對政府執政能力懷疑,進而影響到拜登的支持率。11月18日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率繼續下滑,總體支持率僅為38%,下降幅度為二戰結束以來的美國總統中最高。2022年中期選舉即將來臨,打壓油價,迎合民意,為自己撈一波政治資本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只有34%的受訪者認可拜登處理經濟問題的方式,打壓油價,為民謀福利不失為一種補救良策。
美國基建計劃法案已經通過,首筆撥款也將在12月15日前到位,毫無疑問這將帶動美國就業和經濟發展,但也會增加供應鏈的負擔,推升美國通脹,進而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原油作為基礎能源,低油價對基建計劃大有裨益,也能緩解美國的通脹,這一步大棋落地的概率很大。
技術面上,原油周線四連陰,日線形成雙頂破位,均線空頭發散,中期下跌趨勢已經形成。短線有望下探76美元一線。
重要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