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新冠溯源至今尚未有結論,隨着全球疫情延燒超過一年,彭博社援引法國巴斯德研究院(Pasteur Institute)與老撾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報告,發現老撾北部石灰岩洞內的蝙蝠身上冠狀病毒,與造成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存在關鍵共通特點,疑似是新冠病毒的祖先,讓科學家認為更為接近找到新冠病毒的源頭。
彭博社提到,合作報告中指出,在來自老撾北部石灰岩洞穴中的數百只蹄鼻蝙蝠(Horseshoe Bats)身上尋找到3種病毒,與新冠病毒棘狀蛋白質構造上的受體結合區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s)密切吻合。新冠病毒棘蛋白的受體結合區域與人類ACE2受體(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結合,病毒才會進入細胞造成感染。
科學家們在17日時發表這篇研究報告,目前考量刊載在科學期刊《自然》上。這項研究結果稱,自然界中存在與新冠病毒的近親,包括在好幾種蹄鼻蝙蝠身上都有。研究發現,在中國南部與東南亞的蹄鼻蝙蝠密集群聚地區,每天可能約有1000只蝙蝠感染冠狀病毒。
研究的共同作者、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病原體發現部門主任馬克·埃洛伊特(Marc Eloit)表示,在老撾發現的3種病毒,分別是BANAL-52、BANAL-103、BANAL-236。埃洛伊特稱,它們是目前所知“最親近”新冠病毒的祖先,這些病毒可能促成新冠病毒的起源,而且可能在未來構成直接傳播給人類的風險。
此外,研究計劃也提到說,這3種在老撾發現的冠狀病毒,比起先前在中國雲南省墨江礦坑發現的蹄鼻蝙蝠身上的RaTG13病毒,更接近於新冠病毒,而且BANAL-236與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區域幾乎相同。
未參與這項研究,但同樣在追溯新冠病毒源頭的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生物進化學者愛德華·福爾摩斯(Edward Holmes)表示,最初發現新冠病毒時,認為它的受體結合區域很不尋常,因為當初發現時,很少有其他類似病毒可互相比較。如果從大自然中能廣泛采樣研究,也許能從基因體找到新冠病毒源頭。
此前有假設指出,在蝙蝠身上的病毒中,沒有尋找到新冠病毒棘蛋白的弗林蛋白酶(Furin),因此才會懷疑新冠病毒是自實驗室外泄的人造病毒。但論文作者提到,或許是因着采樣研究不夠多、不夠廣泛,而此次的研究證實蝙蝠身上有前所未見的乙型冠狀病毒,並且與早期的新冠病毒有傳染給人類的能力,長時間在洞穴工作的人更要提防感染。
報道也稱,《自然》期刊正考慮刊載這篇在17日發表的報告說,此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存在於自然界,而且源自於蝙蝠身上病毒的假設。研究發現,中國南部和東南亞的蹄鼻蝙蝠密集區,每天大約有1000只蝙蝠感染冠狀病毒。
美國關於新冠病毒疫情溯源的情報報告,於8月27日星期五正式披露。就新冠肺炎病毒起源仍有許多灰色地帶,但專家排除任何基因操縱的可能性,也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是因應制造生物武器而生可能性。報告也指出,從實驗室泄漏還是人與患病動物的自然接觸,這兩種理論都是合理的。拜登指責中國缺乏透明度,隱瞞關於病毒來源的重要信息,並誓言繼續尋查病毒真相。但這也就意味着,美國情報界目前仍然未能就新冠病毒的起源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