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央視新聞網、經濟日報等撰文提到,10月2日以來,中國山西省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多地遭遇時間久、範圍廣、強度大的降雨天氣,汾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超曆史同期最高值,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現如今 防汛搶險救助工作積極推進,報道稱,臨時停產不會影響煤炭保供。
汛情險情發生後,中國山西省委、省政府迅速應對,啟動救災響應,安排部署防汛救災工作。各級黨委政府、人民群眾和救援隊伍聞汛而動,再加上社會各界馳援相助,有效應對此次罕見的嚴重洪災。目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複,災後重建各項工作正有序展開。
此外,受強降雨影響,太原、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等6個市轄區內的部分生產煤礦,自行采取臨時緊急停產措施。截至目前,除4座煤礦仍處於停產狀態外,其他煤礦都已恢複生產。總體來看,此次強降雨雖導致部分煤礦臨時緊急停產,但停產時間很短,不會對山西煤炭保供造成明顯影響。
央視新聞網提到,10月3日淩晨至10月6日20時,晉中市降水量達到193.4毫米,是晉中市有氣象記錄以來10月份的極值。受強降雨影響,南同蒲鐵路祁縣至東觀間昌源河大橋橋台尾部路基被衝空、軌枕懸空,上下行線路均中斷。
爆破漫水橋,打開30米長的泄洪通道;截流昌源河3小時,為鐵路施工爭取時間;運輸車輛200餘輛,裝載機、挖機等機械50餘台全部投入搶通工作。10月8日21時20分,經全力搶修,受強降雨影響中斷行車的南同蒲鐵路上行線搶通。
在做好防汛救災、救助受災群眾的同時,山西還緊盯險工險段、重點工程、薄弱環節,加密巡查監測頻次,細化防禦措施。加大河道清障力度,確保行洪暢通;加強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範應對,開展淤地壩、尾礦庫等巡查排險;做好農村土坯房、窯洞等場所排查工作,加強城市長時間浸泡房屋及棚戶區排查等一系列舉措,旨在及時排查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太原市城管指揮中心主任王海濱表示,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全市的管理力量整合,巡查工作覆蓋到各個社區,同時可聯動到公安、交警、消防、市政等多個部門協調處置問題,“爭取讓問題在最短時間內發現,最短時間內交辦,最短時間內得到解決。”
國慶假期,山西消防共接警出動抗洪搶險救援386起、出動消防車輛627輛、出動救援力量3801人次。針對部分地區輸電線路受到影響的情況,國網山西電力公司國慶假期累計出動應急搶修人員7819人次,搶修車輛1893台次,應急發電車10台次,動用應急發電機44台次。
山西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啟瑞表示,山西將重點推動臨時停產企業盡快恢複生產建設,全面達產達效,同時加強財力和物資保障,做好災毀路段搶修保暢,加大煤炭、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保供力度,抓緊開展農業“雙減雙搶”“三秋”大會戰,最大限度降低災情損失。
截至目前,山西省道路運輸網絡基本恢複通暢;除4座煤礦仍處於停產狀態外,其他煤礦都已恢複生產。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全球能源行業出現新的變化,國際市場能源價格持續走高,部分國家電力價格大幅上漲;國內煤炭、電力供需持續偏緊,一些地方出現限電限產。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供應保障問題引發社會關切。
10月12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加速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電價的機制,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中國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介紹,2019年,中國發改委出台《關於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將實施多年的燃煤發電標杆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電價機制,各地燃煤發電通過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由市場形成價格,有力推動了電力市場化進程。
萬勁松表示,此次改革有四項重要內容:一是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通過市場交易在“基準價+上下浮動”範圍內形成上網電價;二是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三是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市場;四是保持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