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來自墨爾本的華裔移民顏明煌(Kirk Yan)長期來,持續向澳大利亞留學生和移民提供服務。他發起請願書聯署並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表示,澳政府在移民領域的政策改變,對大多數像中國籍臨時居民的簽證持有者,有着重大的意義。澳大利亞內政部對此回應,將持續與業界合作提供更多靈活性。
顏明煌指出,臨時居民在新冠疫情期間為澳大利亞社區做出巨大的貢獻,期待政府能夠改善政策,給與他們認可。他說道:“這是一種雙贏,澳大利亞的企業生意和臨時居民都能受益。我們只是想表達清楚:新移民不會搶澳洲人的工作,而正是他們填補了澳大利亞人不願意幹的工作。”
報道引述疫情前後接受過13次病毒檢測和多次居家隔離的曹安利,表示這名24歲的曹安利是一名護士,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就一直戰鬥在維州一家醫院的抗疫第一線上。曹安利目前從事的工作充滿高壓,曾是一名國際學生的她要不斷地與恐懼和疲勞作鬥爭。她既在急診科照顧過疑似病例,又在康複中心幫助控制疫情。
但近兩年來,有件事始終懸在她的心頭,成為她最大考驗。她的畢業生臨時簽證將在2023年到期,屆時她必須離開澳大利亞。他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表示:“我一直都很焦慮,晚上你會有時候忍不住流眼淚。時間在變少,你晚上會覺得很無助,因為無法規劃自己的未來和生活,而且還會一直都非常擔心。”
曹安利出生在上海,在台灣和澳門長大。她把墨爾本稱為“第二故鄉”,因為她在這個城市已經生活超過8年時間。
就在本月期間,顏明煌的請願書吸引11,200人簽署,曹安利是簽署者中的一員。這份請願書呼籲聯邦政府推出面向臨時簽證持有者的一次性移民政策,尤其是針對那些在新冠期間做出貢獻的人。
請願書提到,隨着簽證截止日期的迫近,許多在醫院、養老院、托兒所和超市工作的臨時居民感到留在澳大利亞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上頭寫道:“總理莫里森和澳大利亞政府最近承認,移民對疫情後的經濟複蘇至關重要,現在是讓政府將話語付諸行動的好時機。”
隨着年滿16歲居民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率超過70%,澳大利亞將不斷擴大重新開放的步伐,而勞動力是經濟複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國家已經采取行動,將臨時勞動者納入到長期經濟複蘇計劃之中。就在9月時,新西蘭宣布為多達16.5萬名在大流行期間居住在新西蘭的臨時簽證持有人提供新的永居申請途徑。
此前,新西蘭的政黨和商業團體對在低失業率時期失去技術工人表示擔憂。加拿大也討論和出台類似的政策,根據加拿大移民局的統計數據,加拿大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創紀錄式地吸納401,000名新永久居民。截至8月底,其中一半以上名額已授予臨時簽證持有者。
據路透社報道,加拿大移民部長馬可·門迪奇諾(Marco Mendicino)日前表示,加拿大有一項計劃允許在關鍵部門工作的臨時居民獲得永久居留權。目前,加拿大正考慮延長該計劃的最後期限,並降低申請門檻。
澳大利亞聯邦內政部一位發言人聲明表示,澳大利亞政府一直在與業界合作,在簽證類型和申請條件方面提供更多靈活性。他說道:“澳大利亞有許多臨時簽證持有者擁有高需求度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衛生、老年護理、農業和其他基礎服務。”
該發言人強調:“澳大利亞政府承認並感謝那些留在澳大利亞並為新冠應對,尤其在醫療保健領域做出貢獻的臨時簽證持有者。我們強烈鼓勵那些在新冠期間支持澳大利亞的臨時簽證持有者探索他們的簽證選擇以便留下,進一步的信息可以在內政部網站查詢。”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8月,一個議會委員會向聯邦政府提交了一份針對澳大利亞技術移民計劃的報告。該報告建議政府利用疫情機會,通過技術移民計劃給臨時工作者和一些國際學生提供更明確的移民途徑並改變申請條件,“為臨時移民提供獲得永久居留權的途徑”。
擔任該委員會主席的自由黨議員朱利安·里瑟(Julian Leeser)表示,有50多萬臨時移民在新冠流行期間離開了澳大利亞,“缺乏技術移民,再加上創紀錄的低失業率,導致澳大利亞許多經濟部門出現了重大的技術短缺”。
【廣告】高勝率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