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棉花期貨價格今年來因服裝需求持續上揚,10 日更罕見出現軋空潮,漲至10多年來的高點。在服裝今年可能仍供不應求的預期心理帶動下,棉花今年大漲近 50%,但這進而提高服裝成本,成為美國物價上揚的部分力量。
美國勞工部周三公布,10月份消費者每天購買的一系列產品的通脹率甚至比預期還要糟糕,達到30多年來的最高點。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漲6.2%,為1990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棉花期貨現如今出現軋空潮,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Ollie Cleveland對此提出觀點稱,市場上有部分貿易商持有大量空頭部位,必須回補期貨才能平倉,這也進一步推高了近期美棉的漲勢。
數據顯示,紐約3月到期的棉花期貨周三上漲1.4%至每磅1.1683美元,是2011年6月以來最高點。近期美元升值,削弱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吸引力。
不單單是供需失衡問題,港口運輸擁塞也促使棉花運輸陷入瓶頸。運輸與市場供需外,棉花農民還面臨不斷增加的種植成本,包括勞力、燃料和肥料。
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監測發現,棉花庫存周三下降6.2%,是逾一年低點。Rose Commodity Group研究主管Louis Rose對此表示,物流問題和美國棉花收成延後,阻礙ICE庫存的回升。
但目前局勢有跡象顯示,明年棉花供給可能會上升,原因包括美國農民可能將種植更多棉花,其他國家棉花商看準價格上漲,也提高棉花產量。
北卡羅來納州研調機構Cotton的供應鏈經濟學家Jon Devine表示,盡管美國調降全球棉花預估庫存,但不代表棉花供給吃緊,因為供給下降並不等於供給短缺,預計下一個收成期,棉花將會生產過剩。
印度棉花協會在10月末提到,印度出口在2021-22年度將下降38%。在產量下降而需求增加之下,研究機構Cotlook上調了棉花供應缺口的預期。
據World Weather Inc.總裁Drew Lerner表示,美國部分種植區因為近期大雨,收獲可能中斷。
棉花今年價格累漲,除印度之外,也同時削減服裝制造商的利潤,並有可能提高從T恤到牛仔褲的所有商品的價格。對於已經面臨高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消費者來說,更昂貴的衣服,無疑讓通脹壓力更大。
與供給短缺相對的,是需求面的提升。獨立分析師Ajay Kedia指出,隨着新冠疫情趨於穩定,以及排燈節的臨近,印度消費預計強勁,可能來到疫情前的110%。
全球確診數目前已飆破2.51億例,死亡數突破506萬例,全球184個國家或地區接種超過73.5億劑疫苗。
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等主要紡織品出口國,對棉花原料的需求也非常強勁,最大進口國中國的需求同樣激增。
中國部分棉花來自美國,目前中國正自美國進口棉花,以生產商品並銷回美國。據美國農業部(USDA)所統計,自8月以來,美國棉出口至中國的銷售速度比去年同期高出83%。
美國USDA預期,今年中國棉花消費量為4100萬標準包,相當約890萬噸,較前兩年成長24%,反映疫情後消費品的需求激增。
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Jack Scoville表示,中國在全球棉花市場上變得更加活躍,美國可以提供中國想要的棉花數量和品質。
隨著采收期開始,交易員越來越看好棉花。美國USDA表示,美國棉花收成已完成13%,作物狀況良好,其中62%處於良好或優良狀態,而去年同期僅為40%。
【廣告】關注公眾號,學習量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