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文宣布,将于12月24日20:00通过区块链NFT技术,发行限量藏品。据介绍,该系列收藏品将精选的2021年新闻摄影报道并进行铸造,是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首批“新闻数字藏品”预发行11张,每张限量10000份。还将推出仅发行1份的特别版本。所有藏品均免费上线。
据新浪财经,一套特别的藏品即将上线,新华社通过区块链NFT技术将精选的2021年新闻摄影报道铸成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且全球限量发行。“新闻数字藏品”在区块链上拥有唯一的标识和权属信息,兼具特别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报道也提到,这套“新闻数字藏品”记录了2021年很多珍贵的历史时刻,是特别的年终总结,更是写入元宇宙世界中的数字记忆。首批“新闻数字藏品”预发行11张,每张限量10000份,还将推出仅发行1份的特别版本,全部免费上线。
新华网此前撰文讨论数字藏品是什么?有风险吗?谁来监管?报道提到,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的一幅电子图片,以6930万美元成交。这幅被打上“NFT”标签的图片,被认为是目前最富价值的数字藏品之一。中国国内一些平台近来试水的一些数字藏品,有报道称一推出就“秒光”。数字藏品引爆不少投资者的热情。那么什么是数字藏品、它有哪些特点、有无风险?新华网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NFT即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某张图片、电子专辑或其他数字作品,使得其具有唯一性。不同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可以不断分割,NFT强调它是不可分割的唯一资产。简单来说,NFT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给某一件作品打上“防伪编码”,使其本身变成一种具备唯一性的数字代币,数字作品也因此可以追根溯源,明确版权并进行交易。
不少投资者紧跟风潮。苏富比拍卖行也举办了NFT作品在线拍卖,首次拍卖的成交总额便达到1680万美元,其中一件作品是由一个像素构成的像素画,以136万美元成交。主办方称,这件作品是“一枚在一幅数码图像的最基本单位上签名的代币”。被打上“NFT”标签售卖的,除了画作,还包括数字专辑甚至社交媒体的某条动态等,部分电子游戏企业将自家产品中的虚拟资产,如游戏中的土地、虚拟宠物等,铸成NFT用以交易。
在中国国内,也有部分企业试水,推出了联名款红包封面、数字火炬等藏品,其中部分在二手交易平台转卖,叫价一度高达百万元人民币。NFT交易数据网站NonFungible的数据显示,2021年8月,NFT市场总交易额同比增加超七百倍,NFT市场的单周交易额也在8月首次突破十亿美元。
现阶段,图片或者数字专辑无论怎样打上“防伪编码”,人们依旧可以复制它的数据,留作己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李玥儒认为:“区块链技术同样不能从源头阻止数据的复制,如果发生侵权事件,执法部门如何将虚拟交易账户的行为定位到现实中可加以管辖的法律主体,也是难点。”
NFT发行主体的资格问题,是业内人士关注的另一个核心议题。“谁来发?怎么发?中心化的发行与去中心化信任的目标是否有矛盾?发了以后权益怎么保障?如果发行主体由于经营不善等问题倒闭,后续的问题怎么解决?”李玥儒说。
“NFT的价值标的还不够清晰,一部分从业者参与NFT概念的产品的投资,相当程度上源于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乐观预期。”李玥儒表示。
类似NFT的代币,目前还涉及法律层面的风险。上海澄明则正(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慧磊认为,目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在我国属于非法金融活动,NFT则游走在灰色地带。“如果NFT仍然以虚拟财产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则相关合同应当合法有效。如果NFT基于虚拟货币的属性在市场上交易,则交易行为属于违法。”此外,由于其稀缺性和难以定价的特征,要防止它成为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从监管角度而言,积极立法是妥善利用新技术的必要路径。刘慧磊认为,目前我国NFT发行交易市场规模不大,但也应尽早将其纳入行政监管,以规避可能造成的金融或法律风险。他建议,可以从“明确虚拟NFT和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建立健全应对NFT交易炒作风险的工作机制”“加强NFT交易炒作风险监测预警”等角度,参照虚拟货币相关的部门立法体例,完善NFT立法规制体系。
在监管落地前,对投资者而,NFT相关领域可能仍有较大泡沫。相关人士认为,普通投资者应当持谨慎态度。而NFT产业要实现健康长远发展,需要市场主体合规经营。
【广告】关注公众号,学习量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