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軍方與情治機構評估,俄羅斯近日內完成備戰之後,將有能力在兩天之內將基輔政權“斬首”,造成5萬名平民傷亡,500萬人淪為難民。當前歐洲戰雲密布,俄羅斯屯兵逾10萬壓迫烏克蘭,各方高度關注俄軍是否、何時、如何入侵。
華盛頓郵報指出,俄羅斯近來持續派遣“營戰術群”(BTG)進駐自身以及盟友白羅斯(白俄羅斯)鄰近烏克蘭的地區,兩地的BTG規模已從2周前的60個擴張至83個,兵力超過6萬2000人,1個BTG編制約750人,此外還有數以萬計的後勤、工兵、醫療與空中支援人員。俄烏一旦開戰,將是二戰之後歐洲最大規模的地面戰。
拜登政府國安外交首長3日與國會參眾兩院重量級議員開會6個小時,簡報“烏克蘭戰爭”噩夢般的場景。《紐約時報》提到,官員估計的數字相當驚人,烏克蘭2萬5000至5萬名平民死亡、5000至2萬5000名官兵死亡、100萬至500萬人淪為難民,一大部分會湧入波蘭;俄羅斯軍人3000至1萬人死亡。
美方情資顯示,俄羅斯總統普京若是要發動“最大效果”的攻勢,俄軍戰備已完成70%。美國與盟邦估計,目前俄羅斯在鄰近烏克蘭邊界地區部署的總兵力,約在10萬至13萬之間,是冷戰落幕後之所未見。
一旦開戰,駐紮白羅斯的俄軍可能會南下攻取烏克蘭西北部重鎮日托米爾(Zhytomyr),再向東進犯首都基輔(Kyiv)。部署在烏克蘭東方的俄軍也會出動,形成鉗型攻勢,攻占或圍困基輔之後扶植親俄傀儡政權。
俄羅斯國防部5日宣布,一批蘇-25(Su-25)空中密接支援攻擊機已進駐白羅斯,投入兩國“聯合軍演”。俄羅斯在黑海(Black Sea)具備20至30艘船艦,必要時可執行兩棲登陸作戰。此外,俄軍還部署大批機動發射、射程500公里的伊斯坎德爾-M(Iskander-M)飛彈,可在地面部隊出動之前,預先攻擊烏克蘭重要軍事據點。
除了出動大軍直接攻進烏克蘭,西方國家也擔心俄羅斯會自導自演一場“嫁禍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誣陷指控烏克蘭軍方率先攻擊俄羅斯或烏東俄語裔地區,做為開戰的借口。
從氣候與地理條件來看,最適合俄羅斯進軍的時間是2月中旬至3月底,這段期間烏克蘭東部平原地帶仍處於冰封狀態,較適合俄軍裝甲車行動。
俄羅斯在2021年初也曾對烏克蘭擺出大軍壓境的態勢,但最後並未動手,一位歐洲官員對《華盛頓郵報》表示:“我們擔憂的是,俄羅斯不會兩度出動BTG、兩度都無所作為,如果普京這回又是虛晃一招,國際社會將如何看待俄羅斯的國力?”
分析家也指出,普京可能會先以較小規模的行動來測試烏克蘭、北約與美國的反應,例如以電腦網路攻擊癱瘓烏克蘭的電力網與通訊網、只出兵俄語裔占多數的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將烏克蘭領土沿著聶伯河(Dnieper River)一剖為二並占領東半部。如果俄羅斯只是“有限度地”攻擊烏克蘭,美國與盟邦將面臨另一個難題:對俄羅斯的制裁是否也要“有限度”?
俄羅斯磨刀霍霍,代表外交斡旋的“黃金時間”越來越緊迫,正在俄、烏之間穿梭的歐洲領導人恐怕必須加快腳步。
如果普京決定對烏克蘭動武,目標、形態與規模有多種選項,“全面開戰、長期佔領”無疑是代價最高昂、引發烏克蘭軍民最強烈反抗、招來國際社會最嚴峻制裁的作法,因此有較樂觀的分析家認為精明、冷靜的普京不會出此下策。更何況烏克蘭經濟已受重創,普京可能不必出兵就會看到基輔政權垮台。
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國,美國與北約盟邦並無“共同防衛”的責任義務,亦即不會直接出兵“抗俄援烏”,只會大幅增加軍備與經濟援助。但俄羅斯的侵略不僅將嚴重威脅東歐前蘇聯勢力範圍的北約成員國,尤其是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更可能動搖二戰之後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裂解美國長期經營的盟邦體系。
因此,最糟的情況恐怕會是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無論是全面或局部,拖垮基輔現行政權,扶植親俄傀儡政權後撤軍,挺過美國與歐洲的經濟制裁,甚至造成美歐分裂,正式將烏克蘭收歸俄羅斯勢力範圍,進而窺伺其他東歐國家。全球從此確認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強權”的時代已一去不返,美國的“盟邦與夥伴”必須自求多福。
【廣告】微信掃碼,領體驗賬戶贏真金白銀!
手機用戶請截屏保存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調取圖片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