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防疫專家馮子健最新表態稱,抗原自檢是目前核酸檢測要求放寬後“很重要的替代方案”;他並建議,獨居或有獨立房間及衛浴設備的感染者,居家隔離很方便且較舒適。
相較於抗原在全球各國十分普及,中國在龐大的免費核酸檢測網覆蓋下,抗原測試反而並不普及,許多中國民眾對使用方式十分陌生;同時,除中國外的各國早已允許輕症及無症狀感染者在家隔離;因此,馮子健的上述表態,被視為中國防疫政策轉向的征兆之一。
馮子健現任中國“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日前曾與其他7名專家參加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主持、被認為政策開始轉向的防疫座談會,也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時前往武漢的專家組成員。
澎湃新聞周一(12月5日)報道,馮子健在接受專訪時除作上述表示外,並預測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公眾感染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針對香港2月間已將抗原自檢取代核酸檢測,中國對核酸檢測要求放寬的同時,是否可抗原作為替代方案,馮子健回答,在這種情況下,抗原是很重要的替代方案。像是如果出現感染症狀,或懷疑自己被感染,或屬於高危人群,就可去做抗原。
馮子健說,核酸檢測敏感性要比抗原高是確定無疑的。但在沒有核酸檢測或無法提供核酸檢測下,也可以用抗原作為鑒別依據。而抗原一旦發現陽性,結果仍是比較可靠的,不但可能確實感染,且排毒量是較大的。
他表示,抗原另一個重要用途,是協助確立診斷,以便於對感染者、特別是有症狀者提供更好的醫療管理,包括用藥、是否需要住院、醫院等機構內感染的防控等。
針對隔離措施,馮子健表示,他建議,獨居或有獨立房間居住、有獨立衛浴設備的感染者,居家隔離當然是很方便的,相對來說也較舒適。若家里人多,或居住條件比較差,也可選擇集中隔離,特別是高齡老人或較嚴重的慢性病患,以及沒有打過疫苗或接種次數不夠者,最好還是到集中隔離點或醫院隔離治療。
馮子健建議,未完成基礎疫苗接種和加強針的人員要盡快接種,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更要盡快接種。而在疫情上升階段,預防重症也可以緩解醫療資源緊缺。
在防疫新形勢下,一些民眾普遍擔心醫療擠兌問題。馮子健指出,如果將來調整了防控策略或防控目標,將難以避免地會經曆這樣的疾病傳播高峰,它必然會對醫療系統形成很大的壓力。這可能是很多地方都難以避免的情況,這是可以預期的。如果到那時候,就要采取一些壓低疫情高峰,減輕醫療系統壓力的公共衛生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是增加人際距離、減少人員流動性,包括減少人群聚集性活動、減少堂食、減少大型商超的開放時間和人數限制。
他還說,中國政府要告訴公眾,未來一個時期感染風險可能會大大增加,因此要抓緊時間接種疫苗獲得保護,這個信息是至關重要的。
11月30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方面專家對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見建議。
孫春蘭指出,隨着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中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持續優化防控政策,走小步不停步。
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除了對風險崗位和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外,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實行常態化檢測。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宣布無社會面活動的人員,如無外出需求,可不參加核酸篩查,多地取消了出行48小時核酸檢測要求,一些地方甚至撤銷了部分核酸檢測點,可以看到對核酸檢測的要求正在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