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逐步解封,延長措施打擊與消費者相關的業務並削弱中國經濟信心。但中國多地都正在清零中走出來,經濟學家對中國2023年前景存在分歧,但普遍都認為,隨着重新回到正軌,明年增長預測在4%-5%和5%-6%之間。
廣州市民方媛被隔離在家的第25天,突然被一聲巨響驚擾。幾周前,隨着新冠病毒在這座城市和中國大部分地區肆虐,隔離路障已經豎起來,機器和清理工作發出刺耳的聲音,打破了社區上空的寂靜。
方女士對這場騷動感到驚訝,她向窗外望去,對眼前的景象感到震驚:紅色的路障正在被拆除。那是11月30日,隨着中國中央政府終於讓步並開始放棄其近三年的高度限制性“新冠清零”政策的那一天,而這天可能會下降,該政策有時會導致數億人在某種形式的鎖定下。
(來源:《紐約時報》)
上海,杭州加入中國地區放寬新冠規則的行列,北京市政府否認將取消新冠控制措施的傳言。
金融與經濟
據財新網周一發起的調查顯示,由於延長的新冠遏制措施打擊與消費者相關的業務並削弱了信心,中國11月的服務業活動連續第三個月收縮,創下六個月新低。財新中國綜合服務業商業活動指數從10月份的48.4降至46.7,該指數提供了零售和旅遊等服務行業經營狀況的獨立快照,低於50的讀數表示收縮。
(來源:IHS Markit)
服務活動的持續收縮反映了中國龐大的工業部門,周四公布的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9.4,連續第四個月低於50。涵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財新中國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從10月份的48.3降至47。
經濟學家對中國2023年前景存在分歧
隨着政府試圖通過逐步擺脫“零新冠”政策使中國經濟重回正軌,經濟學家對該國明年的增長預測仍存在分歧,預測在4%-5%和5%-6%之間。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和北亞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周六在國際金融論壇(IFF)年會上表示,如果重啟順利,中國2023年的GDP增長率可能會達到5.8%。
媒體社論寫道,到年底和2023年初,中國經濟將如何發展,這是許多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日前,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要求,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後續措施落到實處,夯實經濟複蘇基礎。專家學者就如何讓經濟重回正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盡管他們的建議側重點不同,但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既是中國曆史的寶貴教訓,也符合當今時代的現實需要。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離不開深化改革開放。江澤民,作為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核心的代表,於2022年11月30日逝世。人們在哀悼之餘,不禁回首過去,思索當下。他們強烈感受到,推動中國經濟騰飛的改革開放,對經濟平穩發展仍具有重要意義。
受國內外各種複雜因素影響,2022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於預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成為當務之急。隨着一系列穩經濟政策和後續措施的實施,中國得以扭轉二季度開始的下行趨勢。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9%。但中國經濟複蘇勢頭面臨停滯風險,複蘇基礎仍需夯實。10月經濟指數較2022年9月大幅回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等近期數據顯示,11月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年要實現國家的增長目標將極其困難,出現這種放緩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所有深層次的問題外,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冠的大規模爆發,加上一些地方用來控制和遏制病毒的不必要的增量、嚴厲措施和一刀切的方法. 他們關閉企業、封鎖社區並敦促人們呆在家里的傾向擾亂了社會的正常運作,削弱了市場預期和信心。政府嚴厲的新冠控制措施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影響。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冠的大規模爆發,加上一些地方用來控制和遏制病毒的不必要的增量、激進措施和一刀切的方法。他們關閉企業、封鎖社區並敦促人們呆在家里的傾向擾亂了社會的正常運作,削弱了市場預期和信心。
評論稱:“政府嚴厲的新冠控制措施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影響。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冠的大規模爆發,加上一些地方用來控制和遏制病毒的不必要的增量、激進措施和一刀切的方法。他們關閉企業、封鎖社區並敦促人們呆在家里的傾向擾亂了社會的正常運作,削弱了市場預期和信心。政府嚴厲的新冠控制措施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影響。”
商業與科技
億萬富翁恒大創始人兼董事長許家印去世的報道可能被誇大了。關於許可能自殺的謠言在網上流傳後,負債累累的開發商中國恒大集團的內部人士和多名外部獨立消息人士均予以否認。有恒大內部人士發布的內部微信群聊片段顯示,周五下午,回向高管發送了一條50秒的語音信息。
青山周五表示,中國不鏽鋼和鎳業巨頭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津巴布韋政府達成協議,將擴大對鋼鐵和焦炭產能的投資,並開始在這個南部非洲國家進行水泥和鋰的開采和加工。津巴布韋總統埃默森·姆南加古瓦和青山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項光達周二在哈拉雷見證了協議的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