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回归正常生活要有信心”!中疾控前首席科学家曾光:相信新冠终会降为丙类丙管

2022/12/12 09:15来源:FX168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近日,有专家表示,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传染性变强,但毒力变弱,病死率已大大降低,98%以上的感染者属于无症状及轻症患者,从病毒及疾病特点看,当下再延续甲级管理的模式并不适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日前表示,是否调整取决于我们对病毒特点的科学认识是否达成共识,对于回归正常生活,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他相信新冠终会降为丙类丙管。

2020年1月20日,中经过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称,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基于当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自此开启了长达将近三年的新冠肺炎“乙类甲管”抗疫之路。

2020年1月,曾光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两赴武汉开展防疫调研。

谈及新冠肺炎最初的管理分类,曾光近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新冠肺炎之所以最初划归到“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主要是因为疫情早期病毒来势汹汹,传播快、病死率高。现在看来这种管理方式是科学且必要的,“正是由于我国的依法管理,对策及时、正确,才保障了社会防控卓有成效地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曾光认为,将新冠肺炎回归到“乙类乙管”,从近期看,应当是一个基于科学凝聚共识的过程。当前,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向高传播力、低病死率方向转化,正由肺炎转化为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为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学术界确认这种变化趋势已经稳定,达成共识,相信国家会在适当的时候调整传染病管理的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的调级有明确规定,其中第三条指出,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第四条则指出,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曾光认为,目前正处于新冠发病率急剧上升的时候,因此还不能轻言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只有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待疫情稳定下来,当对待新冠只须像对待流感一样实施监测管理,不再报告管理一般病例,而是把重点放在抢救重症病例、接种疫苗和加强个人防护上时,才能将新冠肺炎调整到丙类传染病管理,大家才能回归到正常生活。

曾光称:“在新冠肺炎防控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从乙类甲管调整至乙类乙管,是极为关键但艰难的一步,这种调整意味着对于新冠肺炎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旦调整到乙类管理,未来再降到丙类传染病管理,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相信新冠肺炎最终也会降为丙类丙管的,对此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12月7日,中国国家联防联控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通知共提出10条具体事项,包括优化调整隔离方式、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等。

通知指出,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根据通知,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通知还指出,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前称,新冠肺炎回归乙类管理的条件日趋成熟,但降级管控的举措是疫情防控的重大调整,应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适时有序作出调整。

据科技日报报道,张伯礼12月7日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看来,当时的决策依然是明智果断的,避免了数亿人被感染,挽救了数十万计生命,为疫苗、药物研发、积累治疗经验赢得了时间,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伯礼表示,在全球流行近3年后,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其致病力逐渐减弱趋势明显。张伯礼说道:“从病毒及疾病特点看,当下延续甲级管理的必要条件已经明显逐渐减少。”

“新冠肺炎是否继续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需要进行重新考量,如何调整更符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张伯礼认为,综合来看,新冠肺炎回归乙类管理的条件日趋成熟。

中国病毒学家常荣山表示,对新冠疫情采取乙类管理的流行病学条件逐渐具备,但脆弱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等社会治理准备仍待提高。

常荣山受访时表示,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毒株传播性强、致死率低已有丰富数据支持,但如果考虑降低新冠的管理标准,民众特别是脆弱人群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是否扎实,管理标准调整后社会资源能否合理分配,以及公众“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的培养都很重要。

根据常荣山的理解,甲类管理和乙类管理标准截然不同,分别是前置和后置的传染病防治。甲类管理以强制为主。乙类传染病的管理以主动为主,主要由公众主动接受检测,防控目标不是“扑灭”疫情而是防止乙类传染病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表示,中国可能最快于明年1月将新冠病毒的管理级别,从现行最高级别的甲类传染病降级到较不严格的乙类传染病。

11月30日和12月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接连两天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并强调“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与此同时,不少地方也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防控措施。

编辑: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