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行業專家表示,中國限制關鍵太陽能制造技術出口的計劃可能會推遲在美國在國內建立太陽能供應鏈。
中國商務部和科技部正考慮將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鑄錠和晶圓的先進技術列入受出口管制的技術清單,鑄錠和晶圓是太陽能電池板的組成部分。
行業專家說,中國目前幾乎占據了全球所有的太陽能錠和晶圓生產,以及制造過程中使用的大部分設備,尤其是日益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大型太陽能電池板。
根據中國政府12月底發布的一份公告,中國出口管制清單可能會有數十項修訂,上述擬議的變化是其中之一,這些修訂旨在“加強技術進出口管理”。中國政府已就擬議的改革征求公眾意見,但尚未公開表示將於何時做出決定。如果該計劃被采納,中國太陽能制造商將被要求從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獲得出口此類技術的許可證。
太陽能電池板是通過從石英中提取高級矽並將其制成圓柱形錠,然後將其切成薄片並進行化學處理,從而制造出能夠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電池。中國擬議的出口管制將針對這一過程中期至關重要的設備和技術。
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的主導地位令美國、印度和歐洲的政策制定者感到震驚,這些國家都有計劃要增加太陽能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計,中國企業控制着全球太陽能制造供應鏈的約80%,生產太陽能電池板及其組件所需的設備近一半來自中國,世界上幾乎3%的太陽能級矽錠和晶圓都來自中國。
根據台北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目前只有中國企業能夠生產更大的182毫米和210毫米晶圓。TrendForce稱,更大的晶圓可以制造更便宜、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預計到2023年將占全球市場份額的96%。
美國去年通過了一項法案,鼓勵在國內建造太陽能制造設施,各大公司公布了數十億美元的工廠投資。目前在美國還沒有生產太陽能錠或晶圓的工廠,但至少有兩家公司韓國企業集團韓華集團(Hanwha Group)旗下的Qcells公司和比爾·蓋茨支持的初創公司CubicPV Inc.已經宣布了計劃,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投入使用,填補這一空白。
矽錠和矽片的制造過程與半導體的制造過程相似,而美國在這一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去年白宮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實施了廣泛限制。
行業分析師說,中國的計劃似乎不是對美國半導體限制的報複,但極有可能是為了確保中國在太陽能行業的主導地位,並破壞其他國家建立自己供應鏈的努力。
分析人士說,如果中國對太陽能的限制得到實施,其破壞性不會像美國對芯片的控制那樣大,因為太陽能制造不需要同樣的精度水平,而且美國擁有最終制造中國提議控制的機器的專有技術。
為了應對美國對中國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關稅,中國公司一直在東南亞設廠。東南亞約占美國太陽能電池板進口的80%。去年12月,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的一項調查發布了一項初步結論,認為一些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公司繞過了美國的關稅,在東南亞開展業務,同時仍在中國進行錠和晶圓等大部分高價值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