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3月份爆發的歐美銀行業危機餘波不斷,這意味着,價值10萬億美元的公司債市場的最大組成部分可能將受到衝擊。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的分析師預計,銀行整體融資成本上升將抑制對更優質信貸的需求,最終迫使風險溢價飆升。
道明證券數據顯示,投資級債券與有效聯邦基金利率(反映融資成本的指標)的息差不斷下滑。這種息差目前已達到過去27年來僅有兩次出現的水平——上一次是在2007年。
這意味着,盡管高質量公司債券按市值計價可能看起來“便宜”(過去一年,隨着利率飆升,公司債券的市值大幅下跌),但這些頭寸的融資成本上升,仍可能抑制銀行購買,並最終迫使息差走高。
道明投資組合和ESG策略主管Cristian Maggio表示:“我們預計今年最後一個季度將出現美國經濟衰退,再加上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最近陷入困境,加大了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券市場出現回調的風險。未來收緊的貸款條件可能會成為這種調整的催化劑。”
(圖片來源:道明證券)
雖然銀行不是公司債券市場上最大的投資者,但它們在促進交易和為其他投資者提供流動性方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做到這一點,銀行必須配置寶貴的監管資本和資產負債表——在3月份銀行業崩潰和更廣泛的存款外逃之後,這些資本正變得更加稀缺和昂貴。
因此,據道明銀行估計,盡管銀行只持有7%的未償公司債券,但它們仍可能推動信貸風險溢價出現回調。按曆史標準衡量,信貸風險溢價處於低位。
Maggio估計,息差目前僅為23個基點,為1996年有數據以來第三小的水準。
(圖片來源:道明證券)
Maggio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很重要,因為它們對利率的敏感性可能會迫使美國投資級企業收益率調整。雖然資金缺乏的投資者(市場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滿足於美債收益率的溫和上升,但流動性提供者需要足夠大的利潤率,以超過其內部融資成本。”
他補充道:“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預計信貸息差的擴大對於重新平衡市場和解決日益枯竭的套利交易帶來的壓力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