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本周中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这强化了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的预期,有分析指出,中国正面临“信心陷阱”。
随着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失去动力,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信心陷阱,这给当局带来了一个无法用降息和刺激基础设施等传统工具轻易解决的问题。
本周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4月份经济活动失去动力,表明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低迷的迹象随处可见。私人企业几乎没有增加投资,而家庭则限制了他们在家电等商品上的支出。
22V Research LLC的中国经济学家Michael Hirson说,企业和家庭抑制消费,减缓经济复苏的步伐,进而进一步降低信心,这就增加了恶性循环的可能性。花旗集团的经济学家将中国描述为“处于信心陷阱的边缘”。
本周糟糕的经济数据和对前景的担忧给人民币带来了压力。周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关键水平7关口。本季度迄今,中国基准股指也落后于亚洲主要股指,而主权债券则因预期央行将出台更多宽松政策而上涨。
两项独立调查显示,尽管自去年疫情长期封锁以来,私营部门的信心有所改善,但尚未恢复大流行前的势头。长江商学院的调查涵盖了相对成功的私营企业,其表现好于渣打银行的中小企业指数。
美国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的经济学家Jesse Wheeler表示,该公司对中国消费者信心的高频调查显示,尽管信心在今年早些时候飙升,但它比以往的复苏更早见顶,而且“现在似乎正在减弱”。
花旗的经济学家们将信心低迷归咎于中国严格的防疫规定带来的伤疤效应,以及去年底“零新冠”政策的混乱结束。另一个原因是过去几年的“政策过度”,当时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科技和教育等行业实施了快速的监管改革。
中国领导层意识到这个问题,政治局上月将信心低迷视为对经济的挑战。高层官员加强了对私营企业的口头支持,尤其是对科技行业的支持,并誓言要促进家庭收入增长。
但具体的提振信心的政策举措规模很小。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上月启动了一项行动,以解决网上对私营部门和企业家的批评,以此作为改善商业环境的一种方式。地方政府正在高调支持民营企业,比如杭州市与总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合作。
外国公司也面临着额外的障碍。美国商会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政治紧张局势和科技行业竞争升级,人们对美中关系的悲观情绪日益加剧。针对贝恩公司和明茨集团等外国企业的高调调查也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在信心疲软之际,传统的政府提振经济的政策——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银行贷款——将不那么有效。
“与以往的经济周期不同,我们认为这一次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以Lu Ting为首的野村控股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维持经济增长复苏的真正障碍是缺乏信心。”
诚然,对一些经济学家来说,信心问题主要是一个时间问题。
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中国经济学家Adam Wolfe说,服务业支出的强劲复苏应该会传导到劳动力市场,提高收入。他说:“我确实认为消费者信心将逐步改善。”
私人投资的数据可能也没有看上去那么令人担忧,因为它主要是由房地产行业的下滑推动的,而房地产行业一直是私营企业的主导。同样由私营部门主导的制造业投资增长势头较好。
美国智库MacroPolo的经济学家Houze Song表示,中国不愿向家庭提供直接收入支持,这将使“难以恢复信心”。他表示,一个更可行的选择是削减雇主向员工社会保障账户支付的费用,这可能会鼓励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