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在經曆了三年世界上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後,美國和其他西方在華公司以謹慎樂觀的態度開始了2023年:中國終於重新開放了,渴望重振經濟的中國官員正在積極吸引海外投資者。
但美國商業團體和高管們說,今年春季對國際咨詢公司的一系列突擊檢查以及中國當局的其他行動削弱了這一信息,強化了北京作為一個越來越難以預測的政權的聲譽,給外國商業和投資帶來了越來越大的風險。
最近的舉措,再加上與華盛頓的外交關系持續緊張,使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商業環境進一步複雜化。
(截圖自NBC News)
“你所看到的是,盡管中國領導人嘴上說,‘我們開放了,我們回來了,我們需要外國投資’,但這只是在不確定性上疊加不確定性。我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一位經常與在華經營的美國官員和企業領導人交談的企業高管說。
“當你創造了一個更不確定、更不受歡迎的環境時,企業就會用腳投票,”這位高管說。由於擔心他的言論可能會危及他所在組織在中國的前景,他要求不具名。
中國仍然是美國企業關注的重點,最近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等一批高管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訪華就是明證。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 4月份進行的一項快速調查顯示,大多數在華經營的美國公司打算留在中國,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搬遷供應鏈。
但據美國商會3月份發布的商業環境調查顯示,中國已不再被大多數美國公司視為前三大投資市場。這是該調查開展25年以來,會員企業首次對中國市場持如此悲觀的看法。
調查顯示,盡管美國企業仍將中國視為優先考慮的國家,但“他們增加投資和戰略優先的意願正在下降,”該商業組織表示。
到目前為止,在華美國企業最大的擔憂是兩國關系的惡化,在初步調查中,87%的受訪者對前景持負面看法。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 3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過去10年里,數十家美國企業將其地區總部遷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且這一趨勢在2021年和2022年急劇加速。
聯邦快遞(Fedex)今年5月表示,將把部分亞太業務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新加坡一直在尋求利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的這一舉動將有助於“以更快的速度和靈活性連接我們在該地區的所有業務。”
據路透社報道,上周在上海舉行的摩根大通中美商業領袖峰會上,戴蒙呼籲中美兩國在安全和貿易問題上進行“真正的接觸”。他還表示支持拜登政府的對華關系“去風險”政策,而不是更嚴重的“脫鉤”政策。
根據外交部的消息,在上海擁有特斯拉主要工廠的馬斯克,上周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會面時也表示反對脫鉤。
雖然馬斯克沒有公開評論他的訪問,但中國官方媒體將他的訪問視為北京對外國投資開放的標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上周在北京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堅定致力於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我們歡迎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興業,開拓中國市場,分享發展機遇。”
但今年以來,對在華投資和新企業進行盡職調查的國際咨詢公司、財務審計公司和律師事務所遭到了一系列突襲和加強審查,令外國商界感到不安。中國有關部門稱,其中一些舉措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
美國企業盡職調查公司明茨集團(Mintz Group)的一位發言人證實,中國當局3月份拘留了該公司北京辦事處的五名員工,並關閉了該公司在北京的業務,他們都是中國公民。該發言人補充說,該公司尚未收到任何關於針對其案件的官方法律通知,並已要求釋放其員工。
美國咨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的一位發言人證實,中國當局4月份曾對該公司上海辦事處的員工進行過問詢,並說該公司正在進行適當的合作。
中國官方媒體今年5月報道稱,國家安全部門對凱盛融英(Capvision Partners)進行了調查。凱盛融英是一家咨詢公司,其客戶主要與各個領域的中國專家接觸,總部設在上海和紐約。該公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該公司早些時候在其微信賬戶上發表聲明說,它將遵守中國的國家安全規定。
商業團體對中國針對的公司類型表示擔憂,稱它們的服務對於在任何市場建立投資者信心都至關重要。
“如果你不能收集信息,你怎麼能經營和管理你的企業?”中國美國商會會長邁克爾·哈特表示。“如果你不能對未來的合作夥伴進行盡職調查,你怎麼能計劃未來的投資?”
哈特說,增加不確定性的是,執法行動缺乏理由。
“一方面,中國表示歡迎外國直接投資(FDI),”他說,“但對於那些專注於中國、試圖收集信息的公司來說,似乎是有限制的,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我們不清楚這條界限在哪里。”
外國公司也對中國加強對獲取商業信息的限制,以及中國最近擴大的反間諜法感到不安。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表示,該法“對被認為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文件、數據或材料廣泛撒網”。
在華盛頓,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在討論禁止中國擁有的社交媒體應用TikTok,理由是國家安全問題和其他因素。半導體芯片也日益成為這兩個經濟超級大國之間的引爆點。
去年,拜登政府實施了出口管制,旨在切斷中國對芯片和其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技術的出口。上個月的國會證詞顯示,中國政府還在考慮對從事先進半導體、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的中國公司實施新的投資限制。
今年5月,中國監管機構禁止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商購買美國芯片制造商美光(Micron)的產品,稱其未能通過網絡安全審查,這被廣泛視為對出口管制的報複。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稱此舉是“簡單明了的經濟脅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責美國“在缺乏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對1200多家中國公司和個人施加經濟脅迫。
前述美國高管說,雖然一段時間以來,外國公司的數據在中國顯然不安全,但公司現在也必須擔心他們的員工是否會受到國家安全部門的訊問,甚至被判入獄。他說,北京廣泛使用禁止外國人離境的出境禁令也引起了企業的嚴重擔憂。
他說:“一旦你采取了這些行動,破壞了信心,你如何才能恢複信心成疑。”